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jié) 論解表

一、解表與通里之法的運用

小兒患病,外感表證往往十之六七。小兒既為“純陽之體”,傳變迅速,又因乳食不知自節(jié),容易兼夾里熱實證。外感表證,妄用通里之法,易有引邪入里之弊;而里熱已顯,卻一味發(fā)汗解表,不免揚湯止沸,貽誤時機。因此,在臨床中如何確立治療法則,在解表與通里之間掌握平衡也是一名醫(yī)者必須要克服的困難。

解表就單單是辛散透發(fā)?其實不然。無論是銀翹散中的薄荷、豆豉配伍,還是桂枝湯中的桂芍相合,均體現(xiàn)了先人中正平和、不偏不倚的哲學思維。外感風寒,陽氣虛則用桂枝湯,先溫其里,提振清陽,在陽氣的作用下方能汗出,營衛(wèi)和,而表證自解。麻疹的治療,常法應(yīng)先解表,這是千古不移之法,透表、透疹、透邪,“透”之一字應(yīng)貫穿始終。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麻疹不易透出,麻疹重癥中常常可見高熱持續(xù),經(jīng)四五天仍不出疹,或疹出不暢,皮疹隱隱,大便干結(jié),此時應(yīng)考慮燥邪在里,導致毒熱壅結(jié),不得透發(fā)。治療中應(yīng)采用通里達表法,清泄里熱,則表邪外出。小兒外感表證,失于疏解,入里化熱,或里實已成,兼外感表邪,均為表里俱熱證,癥見發(fā)熱數(shù)日不退,汗出身熱不解,煩躁口苦,大便秘結(jié),嘔吐腹脹,舌苔黃厚或膩,脈弦數(shù)。此時,治療要解表兼以通里泄熱,表里雙解。患者里熱實證,導致表證不得宣泄,肺與大腸相表里,腸胃熱邪入里,導致肺氣不宣,此時解表無效或解表不利,即用通下法,里氣一通則表氣自和。此亦能證明中醫(yī)可以治療某些危急重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川县| 苍山县| 浠水县| 隆尧县| 玛曲县| 泗阳县| 乌兰县| 五台县| 广元市| 江孜县| 闽侯县| 新邵县| 陇川县| 司法| 闵行区| 淳化县| 珲春市| 仪陇县| 海丰县| 抚宁县| 五峰| 江安县| 揭阳市| 兰溪市| 柯坪县| 荔波县| 谷城县| 凉山| 普洱| 庆云县| 泌阳县| 石嘴山市| 济南市| 郴州市| 叶城县| 富顺县| 蚌埠市| 方正县| 屯留县| 凤冈县|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