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寶義中醫兒科經驗輯要
- 胡思源
- 526字
- 2019-12-29 18:15:38
一、淡泊而明志,寧靜以致遠
每當陳寶義教授談到養生,寧靜、平和、自然、淡泊等字眼總是會被提及。他認為中醫理論始終強調的是平衡之道,《黃帝內經》中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的平衡,人體精氣的流轉有序,是保證身體健康的前提條件。而當今社會,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污染愈來愈嚴重的自然環境,沉重的工作及生活壓力,肥甘厚味的日常飲食,吸煙,飲酒等,升職、加薪、上學、就業、提拔、晉升等各種各樣的欲望,首先導致的是人們心態的失衡,進而憤怒、急躁、焦慮、憂郁、貪婪等負面情緒主宰了人們的生活,物質需求成為現在人們追求的全部。“有諸內者,必形諸外”,偏激的情緒,必然影響身體的健康,這也符合情志因素引發臟腑病變的中醫理論。
但是,淡泊不等于淡漠,平和不等于平庸,人活著總要有些追求,寧靜平和、淡泊自然的心態并不能影響陳寶義教授在臨床醫療工作以及發展中醫事業上的刻苦和努力。面對當今社會欣欣向榮的發展以及中醫事業所遇到困難,懷有深深使命感的教授,工作認真努力,寧靜平和、淡泊自然的心態讓他在醫德上胸襟坦蕩,光明磊落,視功名利祿為過眼煙云,無欲無求,這種輕松寫意的生活使他總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臨床、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中,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這就是他所理解的陰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