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醫話雜談

第一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記陳寶義教授從醫經歷

陳寶義教授,出生于1940年8月,天津市人,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他自幼年時就對中國醫學史上的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葉天士等歷代名醫非常崇敬。于1957—1962年在天津中醫學院學習,師從津門名醫田乃庚、高季培、吳郁儒、孫保存、王士福等名家,成為中醫學院的大學生,圓了他的岐黃之夢。入學以后,歷代名醫的神奇傳說、所取得的醫學成就和對中醫藥發展的偉大貢獻,成為激勵他努力學習中醫的前進動力。以仲景的“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對于中醫經典的學習尤為深入,大學期間和同學們組成了《內經》、《傷寒》、《溫病》等學習小組,不但在課堂上精益求精、孜孜以求,在茶余飯后仍然自由討論、答疑解惑、互相啟發。受到當時的社會、經濟等條件制約,各種名目繁多的醫學雜志、書籍對于普通的大學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平時盡其所能搜集、瀏覽、研讀一些近代名醫的論著、醫案以拓寬視野,特別推崇張錫純、丁甘仁、蒲輔周等名家的臨床辨證論治經驗,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一旦獲得,則反復捧讀,百看不厭。

畢業后,他留校于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從事臨床工作,師從全國著名兒科專家李少川教授和陳芝圃老中醫繼續學習。同時對院內各科名醫專家陸觀虎、趙寄凡、董曉初、周肇五、柴彭年、陳芳洲、顧小癡、穆云漢等的醫療經驗和特長認真關注,博采眾長,學為己用。這為他日后機圓法活,學貫中西,精于兒、內、婦各科臨床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1966年后,由于“文革動亂”的影響,醫院取消科室界限,兒科病房撤銷,兒科醫生合并到內科。那時候全國到處“鬧革命”,“造反派”和“保守派”你方唱罷我登場,醫院里也是天天紅旗招展、口號震天。那時鉆研專業,勤求經典成了走“白專”道路,他只好在平時把《紅旗雜志》等放在專業書籍和醫學雜志上面做個樣子,趁沒人的時候偷偷地閱讀。當時醫院圖書館整天冷清無人,他在完成醫療工作后就到圖書館看書查資料,在那幾年中竟然成了圖書館里少有的常客。1968年,醫院接到上級下達的中醫藥治療燒傷和戰傷止血成品的研究任務,臨時組建醫院戰備科研組,他奉調參與其中,在工作中勤學好問、取長補短,逐漸培養了先進的科學思想和科研思路。

1974年,他參加全國兒科醫師進修班,在天津市兒童醫院進修學習西醫一年。其間還到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市中醫醫院等觀摩學習,對臨床醫療水平的提高和視野的開闊受益頗深。學習歸來后,奉命重新組建兒科。于1974—1980年任醫院兒科組副組長,1980—1997年任兒科主任(兼任天津中醫學院兒科教研室主任),成為醫院兒科及教研室從無到有,發展壯大過程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在兒科重新組建過程中,他特別重視人才梯隊的建設,強調高水平、高學歷人才對科室發展的助推作用,逐步使研究生成為兒科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中堅力量,也使兒科自創建伊始,時至今日,都是醫院中研究生學歷比例最高的科室之一。1990年,醫院遷至鞍山西道新址,新大樓交付使用后,在他的主持下,醫院恢復設立中醫兒科病房,固定床位數達到三十余張,使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成為具備門診、急診、病房的綜合性科室,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兒科門診成立了小兒癲癇、腎病、心肌炎、免疫、兒童保健等專病專科,為臨床、教學和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年均門診量在兒科恢復建立后較之“文革”前,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呈現爆發性的增長,年門診治療人次僅次于專科醫院,而居全市綜合醫院之首,收治患兒遍及全國十余省市,在國內享有盛譽。1995—1997年,兒科先后成為天津市重點發展學科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科醫療中心建設單位。

1980年,率先開展中醫藥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研究,創建小兒心肌炎專科。1985—1990年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課題“運用中醫藥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1992年,“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法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科技成果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這是國內首次中醫藥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部級獲獎項目。1995年,以陳寶義教授經驗處方為基礎研制的三類中藥新藥“玉丹榮心丸”取得新藥證書,為2002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唯一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中成藥、國家三類中藥新藥及國家中藥保護品種。該藥由上海玉丹藥業有限公司推廣應用至全國,獲得了廣大患者的好評。

在近五十年的臨床醫療實踐中,陳寶義教授始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探索疑難病癥和危急重癥的治療規律和有效方藥。除病毒性心肌炎外,對小兒高熱、哮喘、抽動障礙、腎病綜合征等小兒危、急、重癥的診治亦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經驗。1990年起,承擔天津市衛生局課題“小兒高熱的系列用藥研究”,先后開發出“消食退熱糖漿”(天津市達仁堂制藥二廠生產的中藥新藥)、暑熱寧合劑、抗病毒合劑等系列中成藥。1995年,“暑熱寧合劑治療小兒夏令感冒發熱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天津市級科技成果。此外,他還研制出十余種兒科中成藥院制劑,如通脈合劑、心復康合劑、安心律膠囊、清熱導滯丸、清肺合劑、小兒止嗽合劑等,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患兒服用中藥困難的痼疾,又豐富了醫院制劑的品種,創造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陳寶義教授善于將中醫傳統理論、西醫學發展與個人臨證經驗總結提煉,形成個人風格明顯的醫學觀念和臨床思維。在《中醫雜志》、《中醫藥學報》、《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等核心專業學術期刊先后發表論文三十余篇,編著出版了《病因病機學說》、《中醫綱目·兒科分卷》、《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醫診斷和治療》等中醫學專著。

陳寶義教授于1991年被收錄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編的《中華名醫特技集成》。1992年成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1—2007年兼任天津市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兒科分會主任委員;1998—2007年兼任天津市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1996年經天津市教委評為高等學校教學楷模。1997年被確定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1997年獲天津市“九五”立功獎章。2006年成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傳承研究”的百名專家之一。2010年首批入選國家級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县| 邵阳县| 师宗县| 曲周县| 中宁县| 金昌市| 绿春县| 垣曲县| 涟水县| 华池县| 沭阳县| 玉林市| 桐柏县| 鄂州市| 云林县| 巴彦县| 勐海县| 长寿区| 响水县| 平陆县| 磴口县| 岢岚县| 云林县| 荣昌县| 桦甸市| 昌江| 凤台县| 镇巴县| 方山县| 达孜县| 且末县| 阜康市| 岳普湖县| 华阴市| 华亭县| 成武县| 河津市| 常宁市| 翁牛特旗| 乌恰县| 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