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臨證備要十六講
- 鄭虎占
- 975字
- 2019-12-27 18:01:01
貫 眾
貫眾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歸肝、脾經。功能清熱解毒,殺蟲,炒炭涼血止血。
臨床使用貫眾,除了掌握其臨床功效外,還應注意其品種的鑒別、毒性等方面內容。
首先談貫眾的品種問題。貫眾的正品為鱗毛蕨科的粗莖鱗毛蕨,但市場上有較多的替代品,如紫萁科的紫萁,球子科的莢果蕨,烏毛蕨科的烏毛蕨、狗脊蕨,蹄蓋蕨科的峨眉蕨等,在不同地區也作貫眾使用。正品表面呈黃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齊的葉柄殘基及鱗片,質堅硬,斷面深綠色至棕色,氣特異,口嘗其滋味是初淡而微澀,后漸苦、辛。臨床用藥時,應注意之。
再介紹貫眾的臨床功效。第一,殺蟲作用。貫眾對于腸道多種寄生蟲如蛔蟲、絳蟲、鉤蟲等均有驅殺作用。藥理研究發現,貫眾中的綿馬酸、黃綿馬酸對絳蟲有強烈的毒性,可使絳蟲麻痹而被排出體外。第二,止血作用。貫眾性寒,功能涼血止血,常用于血熱妄行的出血證,尤善治婦科出血,一般用炒炭品為佳。藥理研究表明,該藥有縮短凝血時間的作用。第三,解毒作用。貫眾本身有毒,因此取其以毒攻毒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等。《本草新編·卷之四》詳細論述該藥的解毒作用,其謂:“或曰解毒用貫眾,不可用貫眾以祛毒,以貫眾能消毒于毒之未至,不能逐散于毒之已成也,是未知貫眾矣。貫眾實化毒之仙丹,毒未至,可以預防,已至,可以善解,毒已成,可以速祛,正不可以前后而異視之。惟毒來之重,單用貫眾,則力薄勢絕,必須佐之以攻毒之藥,始易奏功耳。”具體用法是:“人家小缸內置貫眾一枝,永無疫疬之侵,然須三月一易為妙,否則,味散無益耳。”鑒于此,我臨床常單用該藥10~15g,輕煎后代茶飲之,或開水泡服,連用10~15天,預防感冒或治療感冒反復發作屬于內熱偏盛者,有較好療效,供臨床參考。現代研究證明,該藥有抗流感病毒作用。最后,要介紹一下貫眾還有軟堅作用。《本草綱目·第十二卷》:“滁州蔣教授,因食鯉魚玉蟬羹,為肋肉所哽,凡藥皆不效。或令以貫眾濃煎汁一盞半,分三服,連進至夜,一咯而出。亦可為末,水服一錢。觀此可知其軟堅之功。”其驗可參。
最后要特別強調的是,貫眾有小毒,其中的綿馬酸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其中毒的表現為頭痛、腹痛、腹瀉、呼吸困難、黃視或短暫失明,甚則腎功能損傷,最后四肢強直,陣發性驚厥,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應予注意。脾胃虛寒者慎服,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本品《中國藥典》記載的常用量為4.5~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