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南.肛腸疾病分冊
- 田振國
- 979字
- 2019-12-27 17:40:32
8 治療
8.1 西醫治療原則
對單純非急性炎癥期肛瘺,可行纖維蛋白膠注射法和植入可縫合生物修補材料(豬腸黏膜中提取而得)等治療手段,其優點是無括約肌損傷,不影響肛門功能,且操作簡便。對于癥狀嚴重者可行抗炎及手術治療,如肛瘺掛線術、肛瘺切開(除)術、肛瘺隧道術、肛瘺切開曠置術等。
8.2 中成藥用藥方案
8.2.1 基本原則
肛瘺多因濕熱、火毒、虛勞或肛門皮損染毒,導致經絡失養或阻塞,氣血凝滯,血行不暢,郁久肉腐,潰后成漏,潰口不合而致。祛腐生肌斂瘡為基本治療原則。治法上常見清熱利濕、清熱解毒、清熱通腑、活血化瘀、補養氣血、滋陰清熱、溫經散寒。在病程中,有的為實證,有的為虛證,有的則為虛實夾雜,所以審證求因要分析全面。
8.2.2 治療
分證論治,見表4-1。
表4-1 肛瘺分證論治

以下內容為上表內容詳解,重點強調同病同證情況下不同中成藥的選用區別。
(1)濕熱下注證 肛周有潰口,經常溢膿,膿質稠厚,色白或黃,局部紅、腫、熱、痛明顯,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可伴有納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體困重;舌紅,苔黃膩,脈弦或滑數。
【辨證要點】肛周有潰口,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納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體困重;舌紅,苔黃膩,脈弦或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
【中成藥】二妙丸、四妙丸、葛根芩連丸、復方黃連素片、香連丸、蒼苓止瀉口服液、香連化滯丸、六味香連膠囊、腸炎寧片、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如意金黃散(表4-2)
表4-2 肛瘺濕熱下注證常用中成藥

續表

(2)正虛邪戀證 肛周瘺口流膿,膿質稀薄,肛門隱隱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潰口處皮膚瘙癢,時潰時愈,按之較硬,多有索狀物通向肛內,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無華,氣短懶言;舌淡,苔薄,脈濡。
【辨證要點】肛周瘺口流膿,膿質稀薄,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皮膚瘙癢,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脈濡。
【治法】扶正祛邪,溫補氣血。
【中成藥】濕毒清膠囊、人參養榮丸、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散、香砂六君丸、歸脾丸(表4-3)。
表4-3 肛瘺正虛邪戀證常用中成藥

(3)陰液虧虛證 肛周瘺口凹陷,周圍皮膚顏色晦暗,膿水清稀,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可伴有潮熱盜汗,咽干,心煩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無力。
【辨證要點】肛周瘺口凹陷,膿水清稀,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無力。
【治法】養陰清熱。
【中成藥】青蒿鱉甲片、生脈飲、知柏地黃丸、養陰清肺顆粒(表4-4)。
表4-4 肛瘺陰液虧虛證常用中成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