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欽安盧鑄之醫學講授
- 彭重善主編
- 2059字
- 2019-12-27 17:51:29
前言
借出書之機,坦言我從醫之歷程。我從戎二十年,曾抗美援朝作戰衛國,積勞成疾,從部隊回蓉治病,同時跟盧永定師(我親舅祖父盧鑄之長子)學習鄭欽安、盧鑄之所傳下的正純醫道。15年來,隨師臨床,日日未輟。在師父熏沐之下,逐步領悟鄭-盧醫學精要及真諦。
師仙逝,孤立無依,深感繼承發揚之任重。師父所傳授的正純理法應承傳下去,以宏其道。
師在世時叮囑:“要認真總結,多傳些人,不要失傳。”
師之遺志,銘記于心,并奮力學習實踐。
為深入研究和總結所學醫道,在極艱辛條件下,先后進入三個大學進修學習。并對《易經》《內經》《傷寒論》以及多種文、史、哲、醫經典進行深入的研究。深知中醫的真正承繼發揚發展需有廣博學識。并不避閑言,不畏困難,不慕名利,傳講鄭-盧醫學之道,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從上世紀7O年代至21世紀義務帶徒數批,還多次奔走異地講學傳道。
師在世時,我曾承諾“以家養藝”。為此,我至今已義診4O余年。用永定師所傳授的鄭-盧醫學護正護陽的附、桂、姜理法,治病數萬人次,治愈無數疑難重癥。在數十年實踐中我深感廣大人民群眾對中醫正、純、精、高醫道的渴望和需求。
鄭-盧醫學確辨陰陽,準確立法遣藥,不套時方成方,療效確切。使許許多多對中醫的振興和發展戚戚關心的志士同仁,有著迫切的承繼、發揚之大志宏愿。
歷史的重任,人民的需求,樹立了我堅定的承傳之志。
雖已耋耄之年,我仍堅持“養道”“傳道”“義診”“義授”,為人民健康益壽,為中醫事業振興發展,從不敢懈怠,仍盡心盡力。
永定師在世時,將他抄寫的珍藏醫學承傳本全部傳給了我,并囑“全抄無誤”,共3本。第一本是鄭欽安《醫理真傳》《醫法圓通》講陰陽之道、講中醫糾偏正航之理的重要論文共129篇,盧鑄之理法論文25篇;再一本是盧鑄之醫案,即《盧氏臨證實驗錄》;另一本是盧鑄之《藥物配伍演述》。抄錄后反復閱讀,實踐領悟。
我以永定師所傳授的鄭-盧醫學手抄本為文字依據,以15年來跟師臨床所授的診斷、辨證、立法、遣藥的醫理醫法為承傳之源,加之自己臨床4O余年及學習的實踐領悟,深思歸納、系統總結、撰寫“鄭-盧醫學傳講”書稿,其稿從上世紀9O年代起曾反復講授,不斷充實修正,直到2OO8年、2OO9年兩次正式給弟子講授并定稿,計劃出書。
此書文字來源于師父盧永定所傳抄本,未采用市面上所出版的其他文本。故我所撰寫和傳講之內容亦“專一”,無錯引雜用之弊。至于所用《易經》《內經》之摘文,則以《四庫全書》經部子部及《黃帝內經》的正規出版物為藍本,原文錄引,撰寫時適加釋意。盡力避免失誤。
講授撰寫之文,已整理兩部,另一部待機再付印。
本文的錄制和音譯文,均由弟子劉谷友、劉曉蓉、詹秀銘等完成,保持了原文講授的原汁原味。對他們艱辛的付出,在此表示感謝。
我的老伴伊甸和孩子彭進、伊敏、彭童為我承傳發展鄭-盧醫學給予了全心全力的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支持和鼓勵給了我極大的信心和推動力。3個孩子均已承繼了鄭-盧醫學,為人民治病,我甚感欣慰。
最后,我深深感謝許多友人同仁,對鄭-盧醫學的關心愛護,對鄭-盧醫學承傳的熱誠支持。對本書出版過程中大力支持和幫助的單位和同仁友人,亦致以衷心的謝意!
此書獻給我們所敬仰的前輩—劉止唐、顏龍臣、鄭欽安、盧鑄之、盧永定。同時獻給我們全心全意為其忠誠服務的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書中錯誤之處,敬請讀者斧正。
彭重善
2O15年12月24日84歲敬序他方,就可以用一下桂枝湯。
(3)《傷寒論》中方用桂枝的條文(湯頭)
《傷寒論》中的方用桂枝作為配伍的條文一共有35條,也即有35個湯頭。在太陽篇上中下三篇中有28個湯頭用了桂枝,少陽篇有1個方用了桂枝,傷寒合論篇有2個方用了桂枝,太陰篇有2個用了桂枝,少陰篇有1個方用了桂枝,厥陰篇有2個方用了桂枝。我們知道《傷寒論》一共113方,除了桂枝湯桂枝為君藥的,其他用了桂枝的方,一共有35個,占了總數的3O%。所有方中用桂枝的占了近三分之一,可以看出桂枝這味藥在《傷寒論》中運用是比較廣泛的,在《傷寒論》中分三陽(太陽,陽明,少陽)、三陰(太陰,少陰,厥陰),除了陽明證外,其他各證都有用桂枝組成的方。
35個方,不一一抄錄,著重學習研討以下幾條。
①太陽上篇一例:三十五條、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原文21、22
鄭論:按太陽果屬可下,下之,俾邪從下解之法也,何致脈促胸滿?必是下傷胸中之陽,以致陰氣上逆而為胸滿、脈促,亦氣機之常,理應扶中降逆,原文以桂枝去芍藥者,是取姜、桂之辛散,草、棗之補中,而慮芍藥陰邪之品以助邪,故去之,立法頗佳。若微惡寒,于湯中去芍加附子,亦是步步留神之意,煞費苦心。
【重善注釋:桂枝去芍藥湯,其意重在取姜、桂之辛(桂枝)散(姜),祛未盡之陰邪,鄭曰“慮芍藥陰邪之品以助邪,故去之”。桂枝湯中芍藥,本意在于大棗味甘,能佐芍藥和營益陰。“去芍藥”,即去此益陰助陰之藥,重在助陽。從此條中,可以領悟和理解,盧鑄之醫學中,桂枝法中全不用芍藥之理。鄭老又曰“若微惡寒,于湯中去芍加附子,亦是步步留神之意,煞費苦心。”此論是對仲景立法步步深入、嚴謹慎重之贊稱。盧鑄之醫學,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