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臨證經驗集作者名: 劉明軍 張欣 卓越本章字數: 725字更新時間: 2019-12-27 17:36:07
編寫說明
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評選的64個中醫流派之一,發展至今已經傳承五代。流派主要以“外通經絡、內調臟腑”為主要學術思想,運用針灸、推拿等中醫外治技術,治療代謝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療效顯著,多年來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和社會效益。
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創始人劉冠軍教授曾任長春中醫學院(現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是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擅長針灸,精通內科,對脈診、經絡、子午流注醫學之研究尤為突出,成績卓著。劉冠軍教授在治學上主張“博覽通讀要有韌勁,畫地求知要有專勁”;在臨床診斷上重視脈診,主張“辨脈證,探求本源”“別異同,揣摩病情”;在治療手法上主張“繼藥物之妙,取針灸之巧,綜百家之長,走創新之路”。
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在劉冠軍教授及其歷代傳承人的不斷發掘、整理、提煉、總結下,形成了多種獨具特色的臨床診療技術,如“運腹通經法治療單純性肥胖”“二部六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鎮靜安神法治療失眠”“多針淺刺治療面癱”“電針膀胱經五臟俞治療格林巴利綜合征”等,先后獲得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吉林省自然科學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等多項獎勵,為中醫藥事業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本書發掘整理了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的起源與發展,總結提煉了流派的學術思想與學術特點,并結合臨床各科常見病證,詳細介紹了流派特色診療技術的應用方法,同時悉心整理了劉冠軍教授的典型醫案醫話,以期廣大讀者能夠深入理解和把握長白山通經調臟手法流派的技能精髓。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對于流派主要學術思想與手法精髓的把握未必十分準確,歡迎廣大讀者指正。
劉明軍 張 欣 卓 越
201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