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傷寒》合刊凡例
王叔和編集傷寒雜證,原是一書,統名《金匱玉函經》,誠仲景之功臣,德莫大焉。惜以己見插入,致使先圣之意反晦。蓋《金匱》首章原該傷寒、雜病通部之序例,而第一卷乃通部察病治法之綱領,故立望聞問切、表里、陰陽、寒熱、虛實、標本、汗吐下和溫之法,悉已闡明,不遺毫末,而叔和復添蛇足,更作序例,頻舉汗吐下諸條。余今一概刪去,惟以仲景原論合梓,以俟后之君子便覽。此刻雖該六氣發明,惟溫熱二證并內傷、虛損而無全論湯法,余故撰述四卷附末問世。
《靈》《素》《難經》《傷寒》《金匱》乃醫門梁棟,世為正學,而群賢充棟之書皆無能出其右者,人之讀者但可取其所長,略其所短,不可拘以為法也。近以《陶氏六書》(1)《明醫指掌》(2)各承家技,豈其深明仲景者耶?
是書乃補《靈》《素》不足,故余每于注證之后,引經文會合一論,以證軒岐仲景本一源而出,俾后之學者一覽曉暢,幸勿以余為浮謬支離也。
《內經》以風暑火屬陽同類,寒濕燥屬陰同類,故是書惟以風寒二邪立說,欲人觸類旁通,若能深明表里陰陽、寒熱虛實、傳變標本諸法,乃為善耳。不然,徒執是書而不究其理,拘成方以醫病,其于刻舟求劍何異?《易》曰:化而裁之謂之變。是在善學者默會之而已矣。
【注釋】
(1)《陶氏六書》:又名《傷寒六書》,共六卷,明·陶華撰。
(2)《明醫指掌》:書名,共十卷,明·皇甫中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