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十六脈主病

脈主表證,為風、為虛、為暑。浮而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浮而數者,熱也。浮數之脈應發熱,反惡寒者,瘡疽也。左寸浮,傷風發熱,頭痛目眩。左關浮,腹脹。左尺浮,膀胱風熱,小便赤澀。右寸浮,傷風,喘咳清涕。右關浮,脾虛中滿。右尺浮,風燥,下焦大腸秘結。

脈主里證,邪氣在臟也。沉細為少氣;沉滑為宿食;沉而遲者為痼冷,為寒氣痛也。寸沉,胃中停冷飲。關沉,脅痛。尺沉,腰寒足痛。瘡疽得沉脈,為邪氣深也,難治,潰后稍可治。

脈主氣血不足之證,為寒為虛。新病得之,則正氣虛甚。久病得之,可治。寸遲,為氣短。關遲,為脾胃虛寒,不食。尺遲,男子為腎虛便濁,婦子不月,總為臟寒瀉泄,小腹痛,腰足重。

主熱,為火,為瘡疽,為煩渴,為燥結。浮數為表熱,沉數為里熱。數而有力為實熱,數而無力為燥。數脈見于無病之時,主有瘡毒。寸數,頭目之火。關數,為脾熱口臭,胃火嘔逆,目熱,肝火所致。尺數,小便黃,大便秘。

脈主痰,氣痰嘔逆之證。婦人太陰脈滑,主有胎孕嘔吐。平人脈滑以弱,是有胃氣,無病。

脈主不足之證,為虛,為傷精,為敗血,為耗氣。寸澀,為陽虛頭痛。關澀,為腹痛,脾氣不運行,而飲食不化。尺澀,為腳寒,胻膝沉困,無力以行。女子脈澀,無孕,主血少。有孕,主胎痛。

為不足之脈。血氣俱弱,為飲食少,為四肢倦,為自汗盜汗。寸虛為驚怖恍惚之證;關虛為脾胃不食;尺虛為腎水不足,精滑之病。

為有余之脈。實脈主氣壅,食積內痛,伏陽在內,燥糞狂言。平人脈大實,主有痢疾來,宜先下之。平人脈實者不病,病人脈實為氣盛。《經》曰:邪氣盛則實。久病脈實者,兇。瘡疽人脈實者,急下之,以邪氣在里故也。

脈主血實積熱之證,為瘡瘍,為燥熱,為火盛,為口干渴,大小便難。平人脈洪大,為病至,宜先清利之。

脈為不足之證。為元氣虛,為濡瀉,為脫精,為骨痿、寒濕。痰火病人脈細數者,兇。

脈主氣有余。為內實,為身熱有汗。傷寒得長脈,欲汗而自解也。長而緩者,百病皆愈。

脈主氣血不足。為內虛,為氣短不足以息,為宿食壅滯,為胃氣弱。短則氣病,諸病脈短皆難治,為真氣不足故也。

脈主邪氣盛,為諸痛。浮緊身痛,可汗之。沉緊腹痛,可下之。緊亦主癖積,凡緊多是痛與積。

脈為胃氣之脈,主安和無病。浮緩,為風邪,皮膚不仁。中緩,為胃氣平和。凡病見緩脈,為不治自愈。諸病脈緩者,將愈,為胃氣回也。

脈為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也。為火熾,為痰塞,為怫郁,為血氣不疏通。不已,為瘡瘍發癍疹。促,為陽盛故也,退者佳,不退者危。

脈為陰盛而陽不能入也。為思慮過多,為脾氣不足,為宿食積滯,為四肢不快,為氣所妨。陰凝則結。

脈為一臟之氣,絕不能動,每至本臟一歇,而余臟代動。此為元氣絕,為必死之人也。妊娠亦有代脈者,此必二月余之胎也。痛甚之脈得之者,不可準也。

脈沉而有力,動而不移之名。牢為元氣將絕者,兇。為氣喘息促,為皮膚著腫,為七情六極。牢而疾,為發熱。牢而遲,為發寒。遲疾不常,寒熱往來。見牢脈者,危。

脈為邪盛。弦緩者,平脈也。弦緊者,痛也。弦脈主瘧、主積。寸弦,為頭痛。關弦,為脅痛、腹痛。尺弦,為疝痛。

脈為不足。沉伏實,大如鼓皮曰革。革易常度也,為陰陽不交之否,為崩為陷。有妊為墜。為脹滿,為下脫,為中風感濕之疹。

脈為不足,為失血。寸芤,主吐衄血病。關芤,嘔血。尺芤,下血。

脈為氣血不足。久病人脈微,易治。平人脈微,為虛。微脈見者,可補益。寸微,心虛少氣惡寒。關微,脾胃虛,食少,四肢乏力。尺微,為泄瀉,少精,崩漏。

脈為氣血不足。猶愈于微脈。弱脈見者,亦宜補。形氣盛而脈弱者,危,不爾為殃,二脈皆不足也,為虛之甚。

脈為神氣不安,主驚恐悸怖。為脫血,虛勞。

脈為積癖,氣不通暢。為宿食痞氣。女人為癥瘕。為真氣不行,邪氣積伏。

脈為血氣不足之證。為表虛多汗,氣怯力乏。濡瀉為傷濕。寸濡,驚悸。關濡,少食。尺濡,為泄下,元氣虛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得荣县| 汨罗市| 得荣县| 博爱县| 江山市| 延川县| 辛集市| 顺义区| 崇州市| 太湖县| 宿迁市| 奉节县| 红桥区| 万州区| 宁波市| 通城县| 武山县| 湖州市| 宜章县| 清河县| 永新县| 澄城县| 通化市| 肇源县| 金阳县| 沁源县| 广河县| 田东县| 常州市| 潮州市| 永胜县| 迁西县| 乐山市| 静海县| 昂仁县| 洛阳市| 泗洪县| 昌平区| 鄂州市|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