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旴江醫學研究
- 何曉暉 陳明人 簡暉
- 3444字
- 2020-01-10 11:34:27
第一章 旴江醫學概述
一、旴江醫學地域分布
旴江醫學,分布于江西省旴江(今名撫河)流域,古往今來,名醫代出,醫著宏富,醫學繁盛,形成了一支絢麗奪目的地方醫學群體,成為江西醫學昌盛的標志。筆者以《中國歷史地名辭典》《江西省自然地理志》《中國歷史地圖集》《江西省水利志》《江西省地圖冊》等文獻,對旴江流域及旴江醫學地域分布略作考證。
(一)旴江古今名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旴江古稱旴水……亦名撫河?!薄吨袊鴼v史地名辭典》載:“旴江,又名汝水、旴水、武陽水、建昌水、臨川江、撫河?!薄督魇∽匀坏乩碇尽份d:“(旴江)古名汝水,隋開皇九年(589)置撫州后遂稱撫河?!睍B江,在源頭所出的廣昌縣名旴江,至上游的南豐縣和南城縣名盱江,盱江出南城縣以下始名撫河,乃至中、下游皆名撫河。
旴江和盱江,本名旴水,后為盱水,明代稱江,但常旴、盱混用,或因地而異。廣昌縣作旴江,南豐縣和南城縣作盱江。明正德《建昌府志》載:“城外東南與黎水合為大江,清明可見,故名旴江。盱,大也,江面自南豐后逐漸寬闊,故名(盱江)。”清同治的《廣昌府志》又載:“廣昌,旴水發源之處也。……《說文》曰:‘日始出為旴,旦氣清明之意也?!笨梢?,廣昌稱旴水是取水氣清明之義;南豐和南城稱盱江是取江水寬闊之義,都有道理。

撫河水系圖
(二)旴江流域考
流域,是指一個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過的整個地區。干流的流域,是由所屬各級支流的流域所組成;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構成脈絡相通的系統,稱為河系或水系。
旴江,源遠流長,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水系豐富,始于撫州市,涉及樟樹市和豐城市(宜春市所轄),終于南昌市及余干縣(上饒市所轄)的東鄱陽湖處。歷史上,旴江有時與信江(上饒市余干縣處)的支流溝通。旴江流域水系,河長30公里以上的干、支流有30余條,30公里以下的支流無數;干流總長349公里,流域面積17186平方公里。
1.源頭
旴江干流,發源于武夷山脈西麓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驛前鎮血木嶺靈華峰東側的里木莊山谷,此處位于廣昌縣和贛州市石城縣、寧都縣之三縣交界,自南北流,匯集五條小支流,過驛前鎮姚西村之后,形成龍井河,成為旴江的源頭。旴江,以龍井河—驛前港—旴江—盱江為源河,是贛撫平原的重要水源地。

廣昌旴江源頭
2.上游
旴江,自廣昌縣至南城縣城之間為上游,河長158公里,河寬200~400米,干、支流遍及廣昌縣、南豐縣、南城縣、黎川縣、資溪縣及福建省光澤縣等。在廣昌縣名“旴江”,南豐縣和南城縣名“盱江”。
旴江源頭龍井河,從血木嶺流經驛前鎮,稱“驛前港”;經赤水鎮與塘坊河(源出廣昌縣武夷山西麓牛牯崠)匯合,始稱“旴江”。
旴江干流,過廣昌縣城,至巴口納尖峰港(源出廣昌縣打鼓寨);至棋盤潭,納頭陂港(源出廣昌縣秀嶺);至中坊橋,納長橋水(源出武夷山西側廣昌縣涼傘崠);至長生橋,納洽港水(源出廣昌縣翠雷山);過甘竹,納洽村水(源出南豐縣軍峰山南側),遂進入南豐縣。旴江,進入南豐縣境內后稱“盱江”。
盱江干流,進入南豐縣至白舍納密港水(源出南豐縣軍峰山南側);至章坑,納石咀水(源出南豐縣溪嶺);至石壁頭,納九劇水(源出南豐縣罕壇);過南豐縣城,至楊家港洽灣,納滄浪水(源出南豐縣雞公山);至田螺石,納上唐水(源出南豐縣千頭峰),進入南城縣。
盱江干流,進入南城縣境內納黎灘河。黎灘河,源出黎川縣黃土關,于下游納茶亭水、桐埠水、竺油水、龍安河、下村水。茶亭水,源出福建省光澤縣南山西麓,經暖水入江西省境,過黎川縣入黎灘河。桐埠水,源出資溪縣演坪,至黎川縣入黎灘河。竺油水,源出南城縣桃木塢。龍安河,源出閩贛邊境黎川縣牛寨北坡上堡,至宋家洲納下村水;下村水,源出黎川縣張家。
盱江干流,過南城縣城至萬年橋,即進入中游,名“撫河”。

南城萬年橋
3.中游
撫河,自南城縣萬年橋至撫州市城區為中游,河長77公里,河谷漸寬,河寬400~600米,干、支流遍及資溪縣、金溪縣、樂安縣、宜黃縣、崇仁縣、臨川區、撫州市、東鄉縣等。
撫河干流,自南城縣流經金溪縣里詹,納入汝水(源出資溪縣大旭山北麓石峽河);至金溪縣,納金溪水(源出金溪縣城東清華庵);至臨川區,納夢港水(源出臨川區雷公嶺南坑);出撫州市城區以下7公里許,于臨水口納臨水。

撫州市萬魁塔
臨水,亦名臨川,源出樂安縣大盆山,由崇仁水與宜黃水二源流匯合而成。崇仁水,源出樂安縣,由相水與西寧水于崇仁縣城以上匯合形成;西寧水,源出樂安縣大盆山,流經崇仁縣;相水,源出樂安縣鴨公嶂東麓,經崇仁縣與西寧水相會,過崇仁縣納孤嶺水;孤嶺水,源出崇仁縣南大坑嶺北側,至西廨渡與宜黃水相合。宜黃水,源出宜黃縣西華山,由宜水與黃水于宜黃縣城匯合而成;黃水,源出宜黃縣西華山,至魚山納黃陂水;黃陂水,源出宜黃縣大龍山,于二都納蘭水;蘭水,源出宜黃縣洪嶺,至宜黃縣城納宜水;宜水,源出宜黃縣西華山。宜黃水,于盧家納黎溪;黎溪,源出宜黃縣芙蓉山;至上頓渡后與崇仁水匯合,匯合后稱臨水,于臨水口注入撫河。
撫河干流,過撫州市臨水口后為下游。
4.下游
撫河,過撫州市臨水口后直至贛江及東鄱陽湖為下游。河長114公里,河寬增大,最寬可達900米,干、支流遍及進賢縣、豐城市、樟樹市、南昌縣、新建縣、南昌市、上饒市余干縣等。
撫河干流,過撫州市臨水口,于云山納云山河(源出金溪縣秀谷鎮附近的金窟山,過臨川區入東鄉縣納東鄉水,再流轉入臨川區注入撫河);至云山寺西,納東鄉水(源出金溪縣金錢嶺,至東鄉縣城,納北港水;北港水,源出東鄉縣雄嵐峰);進入進賢縣及豐城市,在豐城市王家洲以下,分支甚多,旋合旋分,沿豐城市、南昌縣邊界西流,于豐城市境內納源自樟樹市的清豐山溪。
清豐山溪流域,屬于贛撫平原范圍,因為位于清江縣(今樟樹市)和豐城市范圍內,故稱清豐山溪。它主要由發源于樟樹市境內的玉華山薌水形成源河;薌水(又名薌溪,薌溪河),向北穿越樟樹市東部到豐城市的黃墓圩后形成清豐山溪,流經南昌縣注入撫河。歷史上,撫河下游分支較多,過豐城市王家洲后,一部分水西行,沿豐城市、南昌縣邊界與豐城市境內的清豐山溪水流相串通,經南昌市城區桃花村、撫河橋下、滕王閣畔,注入贛江,與南昌市的新建縣隔江相系,匯入東鄱陽湖。
撫河干流,過豐城市王家洲后,分汊甚多,分別經南昌縣、新建縣、南昌市匯入贛江及東鄱陽湖,主要有東、西兩支。清代穆彰阿、潘錫恩等纂修的《大清一統志·南昌府》記載:“武陽水在南昌縣東,自撫州府臨川縣流入;又在北經新建縣界入東鄱陽湖,亦名撫河,即古盱水也。漢書地理志:南城縣旴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漢(今贛江)。”

南昌滕王閣
西支,是撫河下游的主支,經進賢縣溫家圳和南昌縣的武陽、涇口、新聯,經金溪湖入余干縣,匯入東鄱陽湖;歷史上撫河自北宋時期就流經余干縣,曾多次與余干縣的河道相通,如曾與北宋時期的余干水、南宋時期的余干溪、清時期的錦江、現今的信江的分支相通。余干水、余干溪、錦江為現今信江的古名或支流名。
1958年整治贛撫平原水利工程時,在豐城市王家洲箭江口建閘控制進入南昌市的支流,并將撫河主支改道,縮短撫河水道50公里。
東支,沿進賢縣與南昌縣的縣界向北,至進賢縣架橋西邊之后,再向北折回南昌縣,注入鄱陽湖南部的衛星湖——青嵐湖,匯入東鄱陽湖。
(三)旴江醫學地域分布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間,也叫區域。其內涵包括:地域具有一定的界限;地域內部表現出明顯的相似性和連續性,地域之間則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地域具有一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地域醫學也稱地方醫學,有著明顯的區域性。我國的地域醫學劃分,大致有“行政醫學區域”和“地理醫學區域”兩種,如“新安醫學”主要是以行政區域劃分的,而“嶺南醫學”是以地理區域劃分的?!皶B江醫學”具有明顯的“地理醫學區域”屬性。
20世紀80年代,江西中醫學院楊卓寅教授發現并命名“旴江醫學”,他在《地靈人杰的旴江醫學》中指出:“《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旴江古稱旴水……亦名撫河,出江西廣昌之血木嶺,東北流經廣昌、南豐二縣東,至南城縣東北會黎水,折西北流至臨川縣東南為汝水,至縣西北臨水,合宜黃水、西寧水平會,又西北流至進賢縣西,南昌縣東南,下流分數派,西入贛江,北入鄱陽湖。’據此,我將這一地帶的醫學群體,名之曰‘旴江醫學’?!备鶕罱淌趯B江醫學的定義,旴江的干、支流所遍及的廣昌、南豐、南城、黎川、資溪、金溪、樂安、宜黃、崇仁、撫州(含臨川區)、東鄉、豐城、樟樹、進賢、南昌(含南昌縣)、新建16個縣市均屬于旴江醫學分布之地域,這16個縣市的歷代醫家和醫籍屬于“旴江醫學”的研究范疇。
(謝強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