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前言辛涼散風,甘淡祛濕,若病仍不解,是漸欲入營也。營分受熱,則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無寐,或斑點隱隱,即撤去氣藥。如從風熱陷入者,用犀角、竹葉之屬;如從濕熱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參入涼血清熱方中,若加煩躁,大便不通,金汁 [1] 可以 [2] 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黃 [3] 代之,急急透斑為要。

此明溫邪初傳心包之候,而出其治也。心包主血,代心用事,故邪入營血,心包受之,以致心神不安,夜甚無寐。斑屬血,疹屬氣,此營分受熱,故言斑不言疹。若見疹則無關營血,即下文所謂當理氣分之邪矣。犀角苦酸咸寒,涼心瀉肝,清胃中大熱,祛風利痰,辟邪解毒,治傷寒時疫發黃發斑、吐血下血、畜 [4] 血發狂、痘瘡黑陷、消癰化膿、定驚明目,故為治斑要藥。竹葉辛淡甘寒,涼心緩肝,消痰止渴,除上焦風邪煩熱,咳逆喘促,嘔噦吐血,中風失音,小兒驚癇,故從風熱陷入者必用之。花露芳香清冽,和中利腸,清暑化熱,有氣無質,能透竅入絡,疏瀹靈府 [5] ,故從濕熱陷入者宜之。金汁瀉火熱。人中黃甘寒入胃,清痰火,消食積,大解五臟實熱,治天行熱狂,痘瘡血熱,黑陷不起,與金汁之治相同,故煩躁、大便不通者,可以加入,冀其解毒透斑也。涼血清熱,如《溫病條辨》中之清營湯、清絡飲、清宮湯與《溫疫論》中清燥養營湯之類。

○按:營分受熱,至于斑點隱隱,急以透斑為要。透斑之法,不外涼血清熱,甚者下之。所謂煬灶減薪,去其壅塞,則光焰自透。若金汁、人中黃所不能下者,大黃、元 [6] 明粉亦宜加入。在學者見證施治,神而明之,細玩煩躁、大便不通之語,自得之矣。

附錄

清營湯方:犀角、生地、元參、竹葉心、麥冬、丹參、黃連、銀花、連翹 連心

清絡飲方:鮮荷葉邊、鮮銀花、西瓜翠衣、鮮扁豆葉、絲瓜皮、鮮竹葉心。

清宮湯方:犀角尖 磨沖 、連翹心、元參心、竹葉卷心、蓮子心、麥冬 連心

清燥養營湯方:知母、天花粉、白芍、陳皮、甘草、當歸身、地黃汁。

若斑出熱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則如玉女煎,輕則如梨皮、蔗漿之類。或其人腎水素虧,雖未及下焦,先自彷徨矣,必驗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務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

章虛谷謂斑出則邪已透發,理當退熱。其熱仍不解,故知其胃津亡,水不濟火,當以甘寒生津。若腎水虧者,熱尤難退,故必加咸寒,如元參、知母、阿膠、龜板之類,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如仲景之治少陰傷寒,邪本在經,必用附子,即是先安未受邪之地 [7] 。熱邪用咸寒滋水,寒邪用咸熱助火,藥不同而理法一也。驗舌之法詳后。王孟英謂重則如玉女煎者,言如玉女煎之石膏、地黃同用,以清未盡之熱,而救已亡之液。唐大烈本刪一如字,徑作重則玉女煎,是印定為玉女煎之原方矣。豈知胃液雖亡,身熱未退,熟地、牛膝安可投乎?

按:景岳玉女煎方,石膏、熟地、麥冬、知母、牛膝,謂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余。《葉氏發揮》云:既云水虧火盛,竟宜滋陰降火,不必用石膏。少陰不足,是腎虛火亢,當補腎為主。至若陽明有余,乃胃中之實火,當清胃火。病屬兩途,豈可石膏、熟地并用乎?據此,則此處自當用生地黃,非用玉女煎之板方。《溫病條辨》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生地、元參,治太陰溫病氣血兩燔,早有前見。梨性甘寒,涼心潤肺,利大小腸。蔗漿和中潤燥,除熱解毒,故斑出熱輕者宜之。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如《溫病條辨》中三甲復脈等方,均可隨證選用。

附錄

三甲復脈湯方

一甲復脈:炙甘草、干地黃、生白芍、麥冬連心、阿膠、牡蠣。

二甲復脈:加鱉甲。

三甲復脈:再加生龜板。

上第二節,明逆傳心包、邪陷營血之證,而出其治也。

○此節仍統風溫、濕溫言之,然其證見于風溫者為多。

[1]金汁:藥名。主治天行、熱疾、中毒。

[2]可以:王本作“亦可”,義勝。

[3]人中黃:藥名。主治天行熱狂,痘瘡血熱,黑陷不起。

[4]畜:同“蓄”。

[5]疏瀹(yuè越)靈府:清心除煩。瀹,疏通;靈府,指心。

[6]元:即“玄”,避諱字。

[7]即是先安未受邪之地:此后王本有“恐其陷入也”五字,此處疑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清苑县| 永春县| 修武县| 大同县| 青铜峡市| 达拉特旗| 论坛| 图木舒克市| 婺源县| 美姑县| 伊金霍洛旗| 永川市| 惠水县| 宾阳县| 乐至县| 开化县| 靖宇县| 开鲁县| 承德县| 商南县| 丹东市| 阜新市| 凉城县| 碌曲县| 永仁县| 石门县| 宜宾市| 丹凤县| 合山市| 闽侯县| 商丘市| 吴忠市| 江陵县| 长岭县| 沅陵县| 丰台区| 繁昌县| 桐庐县| 利川市|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