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神仙服餌
  • 佚名
  • 2228字
  • 2020-01-03 15:58:29

輕身不老,明耳目,強力,大茯苓丸方

白茯苓去黑皮  茯神抱木者 ,去木 大棗 桂去粗皮 。各一斤 人參 白術 遠志去心 ,炒黃 細辛去苗葉  石菖蒲 節(jié)者,米泔浸三日,日換泔,切,曝干。各二十兩 [25]  甘草八兩 ,水蘸,劈破,炙 干姜十兩 ,炮裂

上一十一味,搗羅為末,煉蜜黃色,揀去沫,停冷拌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久服不饑不渴,若曾食生菜果子。食冷水不消者,服之立愈。五臟積聚,氣逆心腹切痛,結(jié)氣腹脹,吐逆不下食,生姜湯下;羸瘦飲食無味,酒下。欲求仙未得諸大丹者,皆須服之,若能絕房室,不能斷谷者,但服之,去萬病,令人長生不老。合時須辰日辰時,于空室中,衣服潔凈,不得令雞犬、婦人、孝子見之。

又方

白茯苓去黑皮 ,銼碎,水浸四十九日,七日一易水,日足,蒸一復時,卻入水中,安羅子內(nèi),以手緩緩挼去筋脈,令凈澄,取曝干柏葉依四時王方 ,采嫩枝上者,蒸令黃色,勿采道旁、冢墓上者 大麻子水浸一宿 ,曝干,炒,才聞一兩聲即出之,以凈磚兩口,磨取之 車前子 粳米  大豆黃炒令焦 ,取黃 蔓荊子水煮一 復時,曝干 地骨皮去粗皮 。各一升 人參 地膚皮蒸半炊久 ,曝干。各二升 黍米  麥門冬去心 ,焙 茯神去木 。各半升

上一十三味,搗羅十一味為末,唯麥門冬、麻子仁熟搗極細,即和諸藥令勻,煉蜜六十兩,綿濾凈器中,令溫,和搜諸藥,更搗萬杵,丸如小酸棗大,盛凈器中,其藥永不壞。若明朝欲服,隔夜須先服黍米粥一杯,次日平旦服五十丸,溫青酒或粥飲下,日再服,即不饑。若三日內(nèi),腹中不安穩(wěn),更服之,出三四日,即四肢輕便,耳目聰明;若勞損者服之,氣力強健,一年力倍。久服治大風諸氣,補精髓,安魂魄,調(diào)榮衛(wèi),去尸蟲,通神明,耐寒暑。合時五月五日、七月七日、冬臘日尤佳,其藥并須大升大斤,不得欠少。若須食,即以葵子湯下去之,斷谷方中,此為最妙。

又方

白茯苓煉成粉  柏葉蒸熟 ,曝干為末 車前子淘凈 ,干 地骨皮 大豆 ,取黃 蔓荊子煮令苦味盡 ,曝干。各五兩

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千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欲服時,隔夜食黍米粥令飽,次日服藥二百丸,酒或井華水下。三日內(nèi)不思食,亦不困人,三日外即不饑,饑即更服三五十丸補之。覺少疲乏,每三五日,以少粳米粉作撥刀 [26] ,食一盞許,不須鹽醋。若虛困,每日服蔓荊子末兩匙,以白蜜煉和之。忌房室。

又方

白茯苓煉成粉  云母煉成粉  天門冬粉各二斤  羊脂白沙蜜 白蠟各五斤  麻子油三斤  松脂煉成者 ,十斤

上八味,入銀器中,微火煎令勻,紫色乃止。欲絕谷者,先作五肉、稻糧,食五日,乃少食,三日后方服此藥,小彈子大,日三丸,三日九丸。即不饑,饑則更服,兼食棗脯。飲水無苦多,若要下,去藥,取硝石葵子各五 兩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同煎八分,去滓,日三服,藥下食米粥一合,日三,日漸食淡食。

又方

白茯苓五斤 ,銼碎,甑中蒸一炊,曝干為末 白沙蜜三斤  柏脂七斤 ,靜處作灶,泥大釜于上,加甑,取白茅銼令齊整,先入甑內(nèi)襯,次安柏脂在上,釜內(nèi)用石灰水蒸之,令消入釜中,去甑,接取釜內(nèi)脂,入冷水中,以扇扇之,兩人對引之三十過,復蒸如前三遍,逐遍換釜中石灰水,取柏脂再入甑釜中,用醋漿水深添,又如上法蒸之三遍,逐遍換醋漿水, [27] 滿三遍,又以好酒入釜中添深,如上法三遍,蒸煉了。

上三味,煉白沙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酒下,冬月溫酒下,饑者頻服之,不饑為度。如飲酒不得,只以溫水下。欲仙者,常取杏仁五枚,去皮尖細研,以水一小盞,同煎三五沸,成湯去滓,以下丸藥。若卻欲、去藥食谷者,取硝石、葵子各一兩 熟研為散,以粥飲調(diào)服一錢匕,日再服,其藥即出,稍稍食谷及葵羹,甚良。

又方

白茯苓去黑皮 ,一斤半 生干地黃 ,四兩 天門冬一斤 ,去心焙 澤瀉五兩  胡麻一斗 ,炒作聲

上五味,各搗羅為末,和令勻,蜜拌旋丸。每服如雞子大,日五 [28] 六服,漿水或酒下。久之氣力自倍。一方無澤瀉而地黃與諸藥等分,以蜜和為丸,酒服如上法。

又方

白茯苓去黑皮  天門冬去心 ,焙。各一斤 棗肉三十枚  麻子仁五升

上四味合和,于三碩米下蒸一炊久,合搗,蜜和,丸如雞子黃大。早晨、近晚服一丸,渴即飲水。

[1]柯:草木的枝莖。

[2]三蟲:三種人體寄生蟲。《諸病源候論》卷五十:“三蟲者,長蟲、赤蟲、蟯蟲。”這里泛指人體寄生蟲病。

[3]鑿其陰陽:即打通向陰、向陽的兩面。

[4]甑(zèng贈):古代的一種蒸食用具,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現(xiàn)代的蒸鍋。

[5]蜜:原文為“密”,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改。

[6]得所:適宜。

[7]一斤半:原文為“一斤斤”,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改。

[8]三十:原文為“三”,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改。

[9]煉了:即煉成。

[10]王方:“王”通“旺”。“王方”指與當旺之氣對應的方向,如春季東方之氣當旺,其王方則為東方,以此類推。

[11]坼(chè徹):裂開。 ②人:通“仁”。

[12]不津器:不滲水的器皿。

[13]漉:濾。

[14]孟月:春夏秋冬四季,每個季節(jié)的第一個月即為孟月。

[15]新:原文為“薪”,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改。

[16]廡(wǔ五):堂下周圍的廊屋。

[17]〓〓(gǎnzènɡ趕贈):,亦作皯。黧黑斑。

[18]上黨:地名。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是古時對長治的雅稱。

[19]搨:原文為“榻”,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改。

[20]者:原文無,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加。

[21]復:原文為“服”,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改。

[22]效:原文為“劾”,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改。

[23]童:原文為“重”,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改。

[24]挼(ruó):揉搓。

[25]十二兩:《圣濟總錄》聚珍本作“二十兩”。

[26]拔刀:原作“拔力”,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改。拔刀,即拔刀面,一種面食。

[27]又如上法……醋漿水:原文漏此一句,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補。

[28]五:原文為“立”,據(jù)《圣濟總錄》聚珍本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澳县| 元阳县| 固原市| 顺平县| 弥渡县| 杭州市| 宁城县| 赤水市| 阳高县| 长沙市| 疏附县| 桃源县| 怀柔区| 大方县| 牟定县| 阿克苏市| 宜章县| 府谷县| 昌江| 霍州市| 蒙城县| 綦江县| 东乡| 手游| 巴楚县| 宜宾市| 泸定县| 贵德县| 丰城市| 屏边| 乌苏市| 白朗县| 黔西| 临武县| 信丰县| 特克斯县| 芒康县| 新绛县| 阳泉市| 奉节县|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