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 言

“紹派傷寒”以紹興命名,緣于其因地制宜的地方性,獨樹一幟的創新性,以及前赴后繼的可持續性。誠如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所說:越醫呈現出??剖兰叶?、流派多、名醫多、著述多的鮮明特點,具有重實踐、敢創新、善總結、知行合一的獨特個性,在中華醫藥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為發展和繁榮中醫藥做出了重要貢獻。

如清代醫家俞根初,綜論傷寒熱病,以“傷寒”二字統括四時六氣外感證,其診治外感既強調六經辨證,又匯通三焦學說,治療中重視透邪外出,用藥以靈、穩、清、輕見長,在寒溫并論中獨樹一幟,為紹派傷寒之杰出代表,《通俗傷寒論》為其不朽之名著。

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出一批傳承三代以上、臨床療效顯著、學術特色鮮明、社會影響深遠的中醫學術流派。欣逢中醫發展的機遇,“紹派傷寒”于2013年被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64家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之一。

流派,“一源多流、流派紛呈”,是中醫臨床與學術傳承創新的基本特征,是貫穿于中醫發展史的一個突出現象,也是中醫臨床特色優勢的體現。“紹派傷寒”具有名醫多、著述多的鮮明特點,重實踐、敢創新、善總結、知行合一的獨特個性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學派出現了理論奠基時期的張景岳、陳士鐸、章虛谷、俞根初、任 波等,理論發展時期的何廉臣、傅嫩園、邵蘭蓀、胡寶書、祝味菊、裘吉生、曹炳章等,理論完善時期的裘吉生、曹炳章、徐榮齋等名醫大家,形成擅治外感熱病,診斷重目診、脈診、腹診,辨證重濕、施治主化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診斷治療及組方用藥體系。紹派傷寒自成一體,以其獨特的學術體系傳承、發展至今。

為傳承研究紹派傷寒,力求反映他們的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提升中醫學術流派的內涵,我們特編寫了《紹派傷寒名家學術集萃》叢書,共三冊,分別是《紹派傷寒名家學術精要》《紹派傷寒名家醫話精編》《紹派傷寒名家驗案精選》。紹派傷寒名家與吳門之溫病學派雖同治熱病,但其辨證綱領和論治內容卻迥然有別,而又與一般仲景學派相異,自成一體,其獨特的學術思想可于《紹派傷寒名家學術精要》中覓得。紹派傷寒名家的醫話宗《內》《難》,法古人,匠心獨運,別開生面,殊有見地,發人深省,使人耳目一新,可于《紹派傷寒名家醫話精編》中窺見。紹派傷寒名家的醫案翔實,實用性強,于臨證有所遵循,有所教益,使流派特點風現粲然,可于《紹派傷寒名家驗案精選》中品味。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引用了部分公開發表的相關資料,在此謹向文獻資料的作者致謝!書中按語除署名者及原著編按外,余為編者所加。為尊重先賢古韻,書中仍保留原來的計量單位兩、錢、分。讀者在閱讀時,當按目前生藥計量釆用的公制予以換算(即1兩=31.25克,1錢=3.125克,1分=0.3125克,1厘=0.03125克)。原方劑中有用犀牛角之類,有違目前政府關于保護瀕危野生動物的有關法令,建議醫者予以更換,改用其他替代品。有些藥品因特定的歷史原因,現已不適應了,醫者應去偽存真,古為今用。

“一鱗一爪,未必完整?!庇捎谫Y料收集和編者水平的局限,書中不妥之處難免,祈望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重印、再版時改正。

沈元良

2016年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宁国市| 磐安县| 盈江县| 塔河县| 库尔勒市| 元氏县| 邢台市| 斗六市| 酒泉市| 呼伦贝尔市| 佛冈县| 辰溪县| 平度市| 平舆县| 长治县| 胶州市| 鹤峰县| 厦门市| 台北县| 名山县| 资兴市| 亳州市| 贡山| 曲麻莱县| 浏阳市| 莆田市| 革吉县| 彝良县| 常德市| 运城市| 新源县| 西充县| 沁源县| 海城市| 宝山区| 公主岭市| 潮州市| 澄迈县| 禄丰县|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