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全生集
- 陶華
- 2007字
- 2019-12-26 11:07:57
校注說明
《傷寒全生集》成書于明正統十年(1445),對《傷寒論》言而未盡者有諸多發揮,對傷寒癥狀及證候的辨證論治,往往不拘成法和成方,具有很高的理論指導意義和極大的臨床實用價值。
一、作者及成書
陶華,字尚文,號節庵、節庵道人,浙江余杭人。生于明洪武二年(1369),卒于明天順七年(1463),明代著名醫家。
陶氏幼年業儒,旁通百氏,成年遇良醫授予秘藏醫籍,遂探研醫術。精研《傷寒論》,頗有創見。為人治病,深切脈理,旁察病源,隨癥制方,不拘古法,屢有奇效。曾懸壺杭州,治傷寒常一劑即愈,名著一時,人稱“陶一帖”。著有《傷寒瑣言》《陶氏家秘》《殺車槌法》《一提金啟蒙》《證脈截江網》各1卷。成無己《傷寒明理論》僅50證,陶氏鑒其未備,斟酌增刪,寫成《傷寒明理續論》1卷,明正統十年(1445)合輯為《傷寒六書》,又名《陶氏傷寒六書》6卷,流行較廣,頗有影響。后又撰《傷寒全書》5卷、《傷寒治例點金》2卷、《傷寒治例直指》2卷、《傷寒直格標本論》1卷、《傷寒段段錦》1卷。在傷寒分證和治法方面有所發展。此外,又著《癰疽神驗秘方》1卷、《陶節庵心髓》1卷。
《傷寒全生集》為陶氏慮其子不能習為良醫而著,為陶氏一生習醫之精華,該書序云:“余晚年得子,方逾弱冠,柔軟多病,習懶不能自強,必非能受此道者,日夜痛心,懼夫吾歿之后,有病委之庸醫,足可以傷生滅性……某今年七十有七,衰邁殊甚,桑榆之日,豈能久照,日夜用心,以輯成《傷寒明理續編》,論法雖略備,非有師承口訣,不能融會貫通于心。又著《全生集》一卷,文雖鄙俚,然言簡意到,其中包括仲景不傳之妙,皆世所未嘗聞見,剖露肺肝,以罄其蘊奧,實升高之梯階,當寶之如珠玉,潛心玩繹探索,以盡厥旨。”陶氏在幾近耄耋之年,“日夜用心”,著書立說,其用心之良苦,感人肺腑。
二、版本源流及底、校本的選擇
本書現存明代版本有明崇禎十三年(1640)婁東蔡懋德刻本和明末關中薛貞刻本等8個版本。清刻版本有清初吳郡大來堂刻本、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松蔭堂刻本、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古越尺木堂刻本、清乾隆刻本本衙藏板、清嘉慶十五年(1810)刻本、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長州書業堂刻本、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桐石山房刻本、清嘉慶眉壽堂刻本本衙藏板、清劉清堂刻本、清綠蔭堂刻本等。
本次校注,以婁東蔡懋德刻本(簡稱“蔡本”)為底本,關中薛貞刻本(簡稱“薛貞本”)為主校本。薛貞本有2個序:陶華的原序和署名為“監察御史關中薛貞題”的薛序;蔡本的序中有“薛君得是編而喜曰:是可廣吾生生之仁也”、“薛按君惠愛蒼生之盛意亦并垂不朽矣乎”等文字,說明蔡本在薛貞本之后。薛貞本雖早,但損毀嚴重,有大量殘缺和脫漏現象,而蔡本則內容完整、錯誤較少、校刻精當,故選蔡本為底本,選薛貞本為主校本。嘉慶眉壽堂刻本本衙藏板(簡稱“嘉慶本”)是葉天士對乾隆四十七年(1782)刻印本的點評本,這在清代版本中屬于較早的,選為參校本。
三、校注的原則與體例
本次校注《傷寒全生集》,以尊重原著、保持原貌為原則,具體原則及方法如下:
1.此次校注將原本的繁體字豎排本,整理為簡化字橫排本。
2.凡底本無誤,校本有誤者,一律不出校記。凡底本有誤,根據校勘的依據予以糾正者,出是非性校記。凡底本與校本互異,義均可通者,分以下三種情況:以底本義勝者,一律不出校記;以校本義勝者,出傾向性校記;無法判斷何本義勝者,出異同校記。底本與校本雖然一致,但按文義疑有訛、脫、衍、倒等,又缺乏依據未能遽定者,保留原文不作改動,出存疑校記。
3.對原書中的冷僻費解及具有特定含義的字詞、術語等進行了解釋。注音采用漢語拼音加同音字注音的方法。解釋通假字、古體字。對生僻詞匯及中醫專用術語進行注釋,解釋難以理解的句義。
4.同一個字(詞)需要多次校注時的處理:同一個字在全書中均為同一含義(用法),則在首見處出校注記并注明“下同”,余者不一一出校;如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含義,則隨見隨校。
5.字形屬一般筆畫之誤,如屬“日”、“曰”混淆,“己”、“巳”、“已”不分者,徑改。其他如“增寒壯熱”徑改為“憎寒壯熱”,“躁渴”徑改為“燥渴”等,均不出校記。底本中的常見異體字、俗體字、手寫體,統一以規范字律齊,不出校。如:悞、悮-誤,川穹-川芎,刧-劫,効-效,栢-柏,蚘蟲-蛔蟲,胷-胸等。
6.“癥”“證”二字在明清以前未嚴格區分,所以在本書中有當用“證”字而誤用為“癥”的現象,如“陰癥”、“陰陽癥”、“表癥”、“熱癥”、“瘀血癥”等等,為維持原貌,本次??蔽醋餍薷摹A碛幸恍┕沤裼米钟凶兓那闆r,因其無礙文義,也未作修改,如“舌上燥胎”“黃胎”“舌胎”“白胎”之“胎”字現多用“苔”,??敝形醋魈幚?。
7.底本在各卷之前有本卷目錄,本次??睂⒛夸浖蟹旁谌珪闹?,同時刪除了各卷前的目錄。
8.底本各卷前均有“會稽玉符朱映璧校正,鎮江府醫官司何爌重校,蘇州府醫生戈如璧同?!钡热形淖?,本次校注均予刪除。
9.原書凡例中各條前有標識符“—”,今一并刪去,不再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