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這天,任之堂又來了一位氣機亢越的患者,老師看完后開了黃連溫膽湯。沉思了一會兒,問患者:“有沒有脖子肩膀疼痛啊?”
“哎呀,我的脖子肩膀經常痛,一吹風受涼就很難受。”患者答道。
我聽了覺得很不對勁,就去摸患者的脈,發現如意料中的一樣,患者左寸脈浮亢,大而有力。我不禁感到疑惑:我們平時判斷患者是否有肩頸部的問題,主要依據左寸脈是否沉細不暢。這個患者的左寸脈浮亢,那老師是依據什么來判斷患者肩頸有問題的呢?
老師解釋道:“脈氣以和緩從容為中正,是正氣的表現。太過則剛勁,不及則遲弱,都是邪氣的表現。患者左寸脈浮亢有力,說明邪氣壅亢于對應位置,一方面消耗正氣,另一方面壓迫經絡,影響氣血向該處舒布,所以可以判斷肩頸部位氣血不足,經絡不通。再者,患者右寸脈也上越,說明身體胸腹部濁氣不降,必然也影響后背部陽氣的上升。通過這些,就可以判斷患者有肩頸部的問題。”
原來如此,在邪氣盛的地方,正氣往往不足,比如很多下焦濕熱邪盛的患者,往往都會伴有腎氣不足,腎陰虧少。正是因為腎氣不足,濕濁邪氣才能入侵,才會導致疾病纏綿難愈。而濕熱久留,則會暗灼陰精,導致腎陰也受損。所以,老師治療下焦濕熱日久的患者,經常會加杜仲、川斷、桑寄生補腎氣,同時還會加桑椹補陰精。
同樣,正氣虛的地方,往往容易受到邪氣的侵犯。比如說,左寸脈沉弱,心陽不足,“心”就容易被胃中寒水侵犯而導致眩暈證的發生。又比如說,尺脈沉細弱的患者,下焦的血偏于不足,這樣下焦就特別容易陰邪流聚而長腫物。而當腫物慢慢長大后,尺部脈又會變得沉而大,這時尺脈沉細的真相就會被掩蓋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