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首
用藥法象
天有陰陽,風、寒、暑、濕、燥、火。三陰、三陽上奉之。
溫、涼、寒、熱,四氣是也。溫熱者,天之陽也;寒涼者,天之陰也。此乃天之陰陽也。
地有陰陽,金、木、水、火、土。生長化 [1] 收藏下應之。
辛、甘、淡 [2] 、酸、苦、咸,五味是也。辛、甘、淡者,地之陽也;酸、苦、咸者,地之陰也。此乃地之陰陽也。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故人亦應之。人身之陰陽,外為陽,內為陰;背為陽,腹為陰;臟為陰 [3] ,腑為陽 [4] 。心、肝、脾、肺、腎,五臟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為陽。所以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 [5] 者何也。如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知其所在,則施針藥也。
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 [6] 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7] 。
此皆陰陽、表里、內外、雌雄相輸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