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所在部位劃分
《素問·陰陽離合論》曰:“帝曰:愿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后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于至陰,結于命門,名曰陰中之陽。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于厲兌,名曰陰中之陽。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于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帝曰:愿聞三陰。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其沖在下,名曰太陰,太陰根起于隱白,名曰陰中之陰。太陰之后,名曰少陰,少陰根起于涌泉,名曰陰中之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于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圖4、圖5)

圖4 地道方位氣機循行變化圖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既要從天氣的角度看待問題,還要站在地氣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圖5是十二經脈分布圖,《內經》中把三陰三陽以空間的狀態進行了解釋。這種空間陰陽的概念體現在人身上就是經絡的運行。面南而立,從手臂來說,外側為陽,內側為陰;人體整體最后面是太陽,最前面是陽明,中間是少陽;腿上乃至整個人的兩脅是少陽,前面是陽明,后面是太陽。這是從空間角度對陰陽的排列進行了表達。從內而言還可再分三陰三陽:前邊太陰,后邊少陰,中間厥陰。這是站在方位的角度來看的。

圖5 十二經脈分布圖
再看圖5,“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于至陰,結于命門,名曰陰中之陽”。足少陰在大腿內側的后面,足太陽膀胱經也在人體的后面,即少陰在人體的后面,它的淺層是太陽?!爸猩矶希粡V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于厲兌,名曰陰中之陽”。足陽明在表,足太陰在里,三陰從前到后,依次是太陰、厥陰、少陰,位于大腿的內側?!柏赎幹恚簧訇?,少陽根起于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為什么要搏(搏是動之意)而勿浮?陽要往回收,陰要往外走,此乃正途,如果陽往外散,陰往下降,陰陽就要離決,那陰陽就真真正正地分開了,只有陰向外走,陽向里收,才能體會到“陰升陽降,相交之機”?!疤枮殚_,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下面會講解到,因為它跟三陰三陽的排布規律有直接的關系?!笆枪嗜幹x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陰,在于動,要搏而勿沉,是因為陰中有陽。因此,明白了以上問題,再研究的時候,就能夠相對清醒地看待六經和陰陽的關系,而對于“陰升陽降,相交之機”的規律,人體的氣血每時每刻都在以不同的角度遵循著這種規律在體內循行。
站在地道的角度來研究,研究的是空間、方位,這是根據空間的狀態所進行的描述。通過《素問·陰陽離合》我們知道,它所講的三陰三陽的立點是空間,是上下內外前后,是在用三陰三陽來解決空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