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氣湯飲
三仁潤燥湯
三仁潤燥湯攸清,知柏柴胡及細辛,蜀椒紅花甘草伴,即是歸熟潤渴飲。
治燥氣煩熱,口干舌渴,大便秘結,小便淋數(shù)諸癥。
杏仁二錢 麻仁二錢 黃柏一錢五分 細辛六分 紅花一錢 熟地六錢 桃仁二錢 知母三錢 柴胡一錢五分 蜀椒五分 當歸三錢 甘草五分
水煎,溫服。
太乙瓊玉膏
治三消飲食無度,二便淋濁黃赤,及虛勞咳嗽諸癥。
人參五錢 茯苓八兩 生地十兩 麥冬三兩
共為細末,用白蜜三斤,鍋煉[15]滴水成珠,入前藥同攪勻。又用長流水,將前藥蜜調為薄湯,入鍋內以桑柴火熬膏。每日清晨、午后,服三五匙,服完自愈。此方太乙真人[16]所授,流傳于世也。
地冬解燥膏
治血液干燥,口渴便澀,以及肺痿腸結,虛勞癥候。
天冬一斤 生地十兩 麥冬半斤 熟地十二兩
共煮爛搗糊,和白蜜二斤,全熬成膏。
歸芍六味湯
歸芍六味湯地黃,茯苓山藥澤瀉當,丹皮萸肉同為伍,補養(yǎng)元陽第一方。
治三消癥,補養(yǎng)天乙之水,以潤燥氣,以卻邪熱。
當歸三錢 熟地八錢 山藥二錢五分 丹皮一錢五分 白芍二錢 茯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萸肉二錢五分
加姜、棗煎服。
人參白虎湯[17]
人參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效,燥熱三消脈洪弦,暫須一劑病自療。
治三陽結燥渴成三消,用此湯主之。
石膏八錢 甘草二錢 粳米五錢 知母三錢 人參二錢 竹葉五片
水煎,熱服。
天醫(yī)生脈湯
天醫(yī)生脈湯四仙,人參五味麥冬全,還加甘草同佐使,脈絕復生答上天。
治一切寒熱虛實危癥,六脈初絕,用此急救復生。
人參五錢 五味二錢 麥冬三錢 甘草八分
加姜、棗、燈心同煎,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