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成最近憂心忡忡,不能踏出寺門半步,每日清晨將地掃完便進禪房念阿彌陀佛,住持給他方便,暫免他的許多活計,但須日后再補。
阿成希望風波早日過去。
說來阿成惹的麻煩,還和自己的僧人身份有關。
三年前,他向住持說明自己無家可歸,愿成佛門弟子。
寺中當時也缺人手,住持見他頗有佛緣,遂暫時將其收留,并允他想走便走。
被暫時收留已三年,他也適應了寺中生活,儼然成了一個出家之人。
十天前的傍晚,他路經寺院附近一處公園,在過園口的時候,迎面走來一位推著嬰兒車,正要進園的老者。
嬰兒車里雖無嬰兒,卻也放了一些果蔬,看來老者買完菜后,才來公園閑步。
公園的入口被一排鐵欄桿擋住,僅留單人進出的兩口,而且高至老者胸口,嬰兒車進不去。
阿成在老者身旁駐足,本想上前搭把手,但卻止步,口中也不曾說出半個字,就這么呆呆立著,看著。
一步開外的老者也不曾向他求助,獨自緩緩將嬰兒車舉過頭頂,果蔬加上車身,分量也不輕。
不用想,老者過去得十分不容易。
老者過了鐵欄桿后,阿成便也回去。
本來這是件稀疏平常事,奈何他那身僧服和他的光頭將這事件變得不一般,難免引人側目。
側目者用手機將這段過程拍下,上傳網上。
一夜之間,阿成仿佛家喻戶曉,接力的評論在視頻下持續了整整一周,自然找不出半句好話。
好似節外生枝特別多,視頻被轉發了兩百余次,猶如水的漣漪越擴越大,終于全天下的和尚都被連累,受到一頓頓亂罵。
視頻上網后三天,阿成和禪寺里的僧人都還不知道這件事正在發生。
直到第四天,陸陸續續有人來到寺院,各自舉著手機直播。
僧人們覺得奇怪,上前一問,又看了那日視頻,才知道事件的來龍去脈。
禪寺也在那天上了網,也成了被罵的對象,就連德高望重的住持,也沒能逃過這一劫。
阿成當天也把事情知道,若不是自己的須發早已被剃掉,一定能看見枕頭上當晚掉了許多煩惱絲,可這些頭發卻不是為這件事而落。
次日,住持將阿成喊到自己禪房,問:“當日為什么不幫那位施主?”
答:“我也后悔不已。”
原來,阿成當日本想幫忙,但忽然想起眾生都是菩薩,每個菩薩各有各的業力,他想此時舉著嬰兒車的施主好似在修行去業力,不便打擾,不如站在一旁觀看,若是施主真的需要一臂之力,一定立馬送上力氣。
可是施主憑一己之力過去了,他便也匆匆離去,當時還為施主高興。
住持聽完只吩咐道,“這幾日你打掃完寺院,便去禪房,不得出寺門。”
對于住持的安排,阿成求之不得。
阿成多日不曾離開過寺院,可是視頻還在網上流傳,事件激起的漣漪意猶未盡,他惶惶不得終日,在禪房無一日可安心念佛。
“都已經十天了,這些人還來來往往。”僧人們在抱怨那些拍寺廟的網紅,同時也對阿成連續教育批評了多日。
到了第十五天,網上的風波終于開始平息,寺院里也不見網紅們的蹤影,阿成可以在午后走出陰暗的禪房,補上之前落下的活計。
阿成覺得這件事鬧得風風火火,還沒有將他隱藏了三年的秘密暴露,不覺又有些心安,料想事過境遷,相關的人,大概早已經把事情忘記。
他這時還是不被允許出寺門,晚飯后,計劃在寺中閑步片刻。
才走幾百步,頓覺異樣,東張西望,發現三十米開外,竟然有一個人縮在墻角正將他直播。
“這下糟了,又要生是非。”阿成拉開步伐朝禪房奔跑,那里游客禁止入內。
可那個人也無需追來,阿成在進禪房前根本沒能逃出他的手機。
“住持,怎么辦?”阿成徑直跑向住持的禪房,將事情稟告。
“為何如此慌張?”住持一邊修剪著盆栽,一邊漫不經心地反問他。
阿成不敢將真話吐露,只好故作冷靜,默不作聲。
“該做啥便做啥去吧!但不可出寺門。”住持一邊吩咐道,眼也不瞧他,兀自擺弄盆栽。
阿成逃進禪房的背影實在狼狽,加上主播三言兩語的諷刺,特別容易使人生厭。
當天,他和寺院再次深陷網絡暴力的漩渦當中。
第二天,他的逃跑背影又被做成了各種表情包,然而使人出乎意料,這些表情包給人們帶來的居然是歡笑,而且頗受歡迎。
漸漸地,有一個叫“逃跑僧”的外號在網上流傳開來,從此,不僅線上,即便線下的阿成,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嘲諷。
“逃跑僧!”阿成聽見逃跑二字,心里慌張陡增。
不出三日,他的煩惱已經碩果累累,都說煩惱是菩提,可阿成的煩惱豐收了,卻不見結出一顆菩提。
住持知道了網上流傳的新事物,便喚阿成到跟前,問:“當下的心情如何?”
阿成低著頭,思想片刻,故意答不上來,因為他在乎的壓根不是眼前這件事,怎敢將當下的惶恐心理說出。
住持笑一笑,只道,“阿彌陀佛!”
說來妙不可言,打從逃跑僧的名號響遍大江南北,這件“僧人自私自利”事件的轉機也漸漸萌生。
網上越來越多的人對阿成不助老人的視頻發出質疑,他們異口同聲認為,若是一個對助人漠不關心的人,早就若無其事地離去,又怎么會站在老人身旁許久,目視老人舉著嬰兒車,艱難地進人公園呢?
謠言止于智者,有居士率先呼吁阿成站出來將事情挑明,將清白歸還給受到波及的寺廟和僧眾;接著,越來越多的網民也向阿成提出呼吁,要他給社會一個交代。
阿成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他怕揭自己老底的時候到了。
這時候,住持又將他喚到跟前,問:“你想好怎么辦了嗎?”
“沒有,還請住持開示。”
住持只四個字給他,道:“緣來即施。”
聽了住持這四字指點,阿成宛如受到當頭棒喝,心結倏地打開,思緒重又順暢。
他想該來的總要來,躲是躲不過的,想我為這件舊事擔驚受怕三年有余,也該畫上句號了吧!
一日后,他約了一個網站記者來錄視頻,將那日自己一旁觀看老者進公園的因果說明。
阿成這是第一次正面廣大網民,他已經豁出去了。
視頻播后,網民們發的評論果然將事件逆轉,都是贊美之詞,
接受采訪的當日,阿成再不是觸犯眾怒的僧人,搖身一變成了一名網紅,聲名較之前愈發遠播。
又過一周,東窗依然沒有事發,網絡上關于他的這段風波亦漸行漸遠,阿成寬慰自己,“過去了,想必是過去了,沒人會再提起。”
又過了一月,他已經基本心安,僥幸之心圓滿。
一晚,住持又把阿成喚到跟前,問:“事情過去了,你現在心情如何?”
經過這件事的折騰,如此擔驚受怕一番,阿成終于有所領悟,不由自主嘆道,“動不動便心難安。”
住持聽了,也不問阿成為什么心難安,自顧自地念起佛經。
其實,就算住持問了,阿成也會找個理由搪塞。
不料,又過半月,禪寺來了警察,找到住持,喚來阿成。
阿成并不知情,一進禪房,看見警察在住持一旁,嚇得腿軟,警察卻忽然微笑開口道,“還是找到你了呀!”
阿成不僅沒有被警察銬走,還被大大表揚了一番。
警察見了阿成,是這么說,“三年前,你救了一位落水老人,然后就離開了公園。老人事后委托我們,要找到你,感謝你。我們從公園攝像里截取了你的照片,可惜這些年找你不到,最近偶然核對了你在網上的圖像,這才確認你就是當年救人不留名的那個人。老人如今不在了,要不然,他一定也十分高興。”
按理,東窗事發后,阿成應該心安,可他偏偏日復一日痛苦難堪。
終于一日,他敲開住持的禪房,跪在住持面前,正要懺悔,還未開口,住持卻問:“當下心情如何?”
答:“痛苦得很。”
“這三年來,我常常見你心事重重,痛苦可因此心事?”
“正是。”
住持并未追問過往,只對阿成道,“背了這么多年的包袱,是累了。”
阿成撲一下,頭埋到地面,嚎啕大哭起來。
三年前,就在這城中,也在一個公園里,阿成閑步其中,心和眼卻惦記著獵物——一個腰間挎包的老人,他從銀行跟著老人到此。
來到湖邊,轉過一顆柳樹,阿成見四下無人,撲上前去搶奪那包。
老人反抗之時跌入湖中,阿成本想拔腿就跑,又怕老人淹死,萬一出了人命,罪可就大了,于是,他下去將其拖至岸邊。
這時,兩個路人來到,阿成拿了包便跑。
阿成搶的包里,足有現金兩萬,他知道這個罪名不小。
三日后,便有警察來敲他租的房門,而且他知道警察找的正是自己,因為他們手中拿著照片,他在門后自然不敢出聲,嚇得瑟瑟發抖。
阿成害怕了,只好流浪街頭,幾日后,便到了禪寺,被住持收留。
阿成如今想來,心中明明白白,當年,定是的老人善念一動,愿意放過自己,又恰逢路人看見自己將其從水中撈起,老人便順水推舟將他說成一個好人。
阿成還在哭,是真心懺悔,他沒想到真心懺悔是這般痛苦又這般痛快,遠勝擔驚受怕千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