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的演變和創新
- 劉瑞
- 782字
- 2020-06-05 19:21:30
一、對國家發展戰略的理解
從古代到近代,無論是農耕民族“免徭役、輕賦稅”的休養生息,還是游牧民族全民皆兵、開疆辟土的武裝擴張,抑或是海洋民族開埠通商、揚帆遠洋的貿易殖民,都可被視為一種發展戰略。在這些戰略的影響下,綿延數千年的農業帝國、橫跨歐亞大陸的游牧帝國,以及“日不落”的海洋帝國形成了。這些帝國的形成背后皆有一定的發展戰略作為其立國之綱。
然而在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帝國主義思想統治世界,一個國家的發展被曲解為擁有更多的生存空間。少數地理上的大國由于地域遼闊而暫無生存空間之憂,而多數地理上的小國則將擴展空間視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之策。于是,借助軍事能力進行海外殖民擴張的軍國主義戰略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國家發展的基本特征。這種弱肉強食的國家發展戰略導致全球戰事連綿不斷,也就談不上有什么具有實踐價值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盡管有“冷戰”的存在,但是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通過軍事擴張來實現的理念為國際社會所接納。原來隸屬于宗主國的殖民地紛紛走上了獨立的社會經濟發展道路,新興國家的發展再不可能重復此前帝國主義對外擴張的殖民道路,發達國家也不可能再依靠廣闊的海外殖民地為其提供的廉價原材料和勞動力取得國際競爭優勢。和平與發展成為主題,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取代了軍國主義發展戰略。盡管現在戰略一詞還保留了軍事術語的味道,但在經濟管理理論研究中,軍事戰略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視與發展,中國《孫子兵法》中的戰略戰術理論被廣泛應用于商業領域,軍事戰略案例被引入經濟管理分析中。
因此,當代的國家發展戰略一般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關于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性謀劃,一般是由最高決策層提出并達成社會共識的一種強國富民的理念。根據這種理念去尋求未來國家發展方向、發展路徑和發展方式,最終形成完整的戰略思想、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階段、戰略布局和戰略措施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