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版權工作概覽

2009年全國版權工作

2009年全國版權行政管理工作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

2009年,版權工作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按照“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以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為動力,以提高版權工作水平為目標,以推動版權工作六大體系建設為抓手,創新工作方式、突出工作重點,提高服務管理水平,緊緊圍繞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版權工作向縱深發展。版權工作推進制度創新,版權戰略制定和法律體系建設有新進展;大力強化監管,版權監管執法水平有新提高;堅持服務大局,促進版權產業發展有新舉措;密切聯系實際,公共服務和社會參與體系有新突破;創新工作思路,版權社會影響有新擴展;維護國家利益,版權國際交流合作呈現新局面。

一、版權戰略制定和法律體系建設有新進展

2009年,國務院頒布了《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錄音制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該辦法兼顧了權利人與使用者等各方利益,解決了長期以來廣播電視組織使用錄音制品缺乏付酬標準依據的問題;啟動了《著作權法》有關條文的修訂工作。國家版權局制定頒發了《國家版權局關于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實施意見》,對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和今后10年的版權工作進行了整體規劃;修訂頒發了《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積極推動《教材法定許可付酬標準》、《著作權質押合同登記辦法》、《著作權合同登記和備案管理辦法》等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頒布了《創建版權保護示范城市、示范園區、示范單位管理辦法》。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區市)頒布實施了著作權管理辦法,地方性著作權立法工作取得新進展。

二、版權監管執法水平有新提高

2009年,各級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創新工作思路,依法行政,嚴格監管,堅持日常監管與專項行動相結合,加大執法力度,在加強對圖書、音像等傳統領域的版權日常監管工作基礎上,重點做好打擊網絡和軟件領域侵權盜版專項治理。

在開展第五次全國范圍的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專項治理行動中,一是加強主動監管,各級版權管理部門通過約談、網絡實時監控、實地檢查、簽訂責任書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在各地區有影響的互聯網企業和網站的監管,有效規范網絡版權秩序,監管網站達到3029家,包括搜狐、淘寶網、百度、優酷等知名網站;二是充分發揮版權、公安、電信三部門網絡專項治理協作機制的作用,堅決打擊網絡影視、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等領域侵權盜版行為。各地共查辦網絡侵權案件541起,關閉非法網站362個,罰款128萬余元,沒收服務器154臺,并向司法機關移送24起涉嫌構成刑事犯罪的重大案件。在專項行動中,各地重點打擊了存在淫穢色情、非法違禁和侵權盜版內容的網站,查處40多個侵權內容與淫穢色情、非法違禁內容并存的非法網站,占到關閉網站總量的12%。由版權行政管理部門立案查處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審判的全國第一起打擊大規模網絡軟件盜版行為成功刑事案例“番茄花園軟件盜版案”在國內外引起積極反響,對網絡侵權盜版行為產生了巨大的震懾作用。

國家版權局聯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文化部和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圖書館著作權保護工作的通知》,切實加強圖書館著作權保護工作,提高了我國圖書館的版權管理和版權保護水平。北京、上海、陜西、吉林、廣東、河北、江蘇等地積極探索版權日常監管新機制,通過建立版權調解機制、檢查出版合同、開展警示教育、倡導自律行為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強化了版權經營者的版權意識,規范了版權經營秩序。

扎實推進企業軟件正版化工作。充分發揮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針對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外市場受沖擊的實際,認真籌劃,創新工作方式,積極穩妥地推進軟件正版化工作。大型企業的正版軟件使用率明顯提高,目前已有兩批共10399家企業列入年度完成使用正版軟件的階段性目標,其中,9254家企業完成自查自糾,受檢企業均已基本完成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目標。其中,國資委系統129家中央企業集團總部已經全部實現了正版化,100家中央企業的二級企業也基本實現正版化。完成了第二批“全國軟件正版化工作示范單位”評選工作,評選出257家示范單位,較第一批示范單位同比增加52%。建立完善處理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妥善處理了烏魯木齊“3·06”網吧事件。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三、版權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體系有新突破

2009年,國家版權局加強基礎建設,提高版權公共服務水平。積極支持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完成“版權登記受理大廳”建設,建立起了硬件一流、技術先進、環境良好、程序規范、便捷高效的版權登記服務體系,極大地提高了版權登記備案工作效率。全國32家作品登記主體積極開展作品登記工作,作品著作權登記、合同備案數量穩步增長,版權質押融資取得新突破。特別是開展推進軟件正版化工作以來,2009年計算機軟件登記實現較大增長,激發了國家軟件生產企業的創新能力,推動了民族軟件產業的健康發展。2009年,全年各類申請軟件登記總量70965件,同比增長49.75%,實現了軟件銷售收入從2006年的4800億元增長到2009年底的近10000億元。其中,軟件著作權登記量為67912件,同比增長48.6%,占軟件登記總量的95.7%,相當于2007年和2008年登記量的總和;軟件著作權轉讓和專有許可合同登記182件,同比增長26.38%;變更或補充登記2752件,同比增長91.64%;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質押合同登記119件,同比增長9.17%。

頒布了《全國版權示范城市、示范單位和示范園區(基地)管理辦法》,大力推進版權保護示范工作,發揮示范單位引導作用,促進版權產業發展。批準成都、青島兩個“創建全國版權示范城市”;授予廣交會為“全國展會版權示范單位”;授予北京大學“國家數字版權研究基地”稱號;授予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中關村科技園區雍和園“國家版權貿易基地”稱號。

進一步完善集體管理制度建設,促進版權作品的有序傳播。批準成立了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形成了包括音樂、音像、文字、攝影、電影等比較完備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架構。廣播電視使用錄音制品支付報酬取得實質性進展,卡拉OK版權許可與報酬收取分配取得新進展,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在“谷歌版權門”事件中積極開展維權活動,受到國內外普遍關注。

四、版權宣傳教育有新擴展

2009年,國家版權局堅持以“4· 26”知識產權宣傳周和重大節慶活動為平臺,創新宣傳手段和形式,提高宣傳活動的層次和水平,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圍繞“4·26”知識產權宣傳周,與中央電視臺合作舉辦主題為“版權在我身邊,版權創造財富”的大型文藝晚會,聯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中央電視臺共同啟動了“綠書簽行動2009——拒絕盜版,從我做起”活動,舉辦“全國青少年版權保護讀書活動暨版權保護知識競賽”,提高青少年自覺抵制侵權盜版的法律意識,在社會公眾中進一步擴大了版權工作的影響力。積極參與“建國60周年大型展覽”、“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新聞發布會”等活動,先后在第1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和第61屆法蘭克福書展上設立了版權宣傳服務站,并在BIBF和由國家版權局、貿促會、北京市共同舉辦的第二屆國際版權貿易博覽會上分別舉辦了“版權保護在中國”及“版權創造價值,版本見證歷史”展覽等,充分展示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版權保護制度從無到有、逐步完善的歷程,彰顯我國版權保護的偉大成就,在國際上進一步樹立我國保護知識產權的正面形象。首次編輯出版《中國版權年鑒》,系統反映了我國現代版權制度的發展歷程。

2009年,國家版權局在黨政領導干部、版權管理執法人員和企事業管理人員版權培訓方面取得新突破。為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提高城市版權工作主管領導對我國版權法律制度、行政管理體系、司法審判體制、國內外版權相關產業發展狀況及版權保護示范城市、單位先進典型經驗的了解,根據中組部安排,首次將版權培訓專題列入中組部的培訓抽調計劃,與中組部聯合舉辦了“國家版權工作專題研究班”,對來自全國各地主管版權工作的副市長和中央相關部委司局長共42人進行了培訓。針對基層版權執法人員,在山東、江西、內蒙古等地舉辦了三期全國基層版權執法培訓班,增強了基層執法人員做好工作的信心和能力。為加強企業培訓工作,增強企業推進軟件正版化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2009年6月、9月,企業使用正版軟件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分別在北京、深圳與國資委聯合舉辦中央企業軟件正版化培訓班,培訓各企業軟件正版化工作人員近800人。版權培訓工作的廣泛開展,為推進版權保護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版權國際交流合作呈現新局面

2009年,版權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緊緊圍繞堅持對外開放、拓展對外經貿關系這一大局,發展對外關系,維護國家利益,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妥善處理世界貿易組織(WTO)有關版權問題。配合有關部門認真做好美方訴我知識產權爭端案的應對工作,并在內容審查制度、刑事責任門檻等實質性問題上有效維護了國家核心利益。圓滿完成了WTO對我第8次過渡性審議工作,以及兩年一次的政策性審議的準備工作。二是積極拓展與WIPO的合作領域,加強了雙方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在WIPO有關民間文藝、發展與知識產權、版權與相關權等重大議題上,反映中國政府的有關立場;與WIPO合作完成的“中國版權相關產業的經濟貢獻”項目調研,不僅對中國版權相關產業經濟貢獻進行了調查并提供量化分析,更提升了社會對版權產業的認識,凸顯了版權產業的重大潛力;與WIPO合作開展的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調研——《南通家紡市場版權保護情況調研報告》的研究工作,突出說明了版權保護對于促進和保障智力勞動成果的創新和運用,帶動產業鏈的形成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推動地方經濟的繁榮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與WIPO合作在我國舉辦了新技術環境下著作權集體管理研討會,研究合法使用作品的新途徑。三是版權多雙邊合作取得新進展。積極應對亞太經合組織(APEC)框架下有關版權問題的挑戰;積極參與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中歐知識產權對話,妥善處理中美、中歐、中日等重要版權雙邊關系;積極參與中挪、中哥自由貿易區談判和中巴、中俄經貿分委會知識產權工作組會議工作,加強與東盟國家在版權領域的合作。

2009年中國版權司法保護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羅東川

2009年,在版權案件數量持續大幅上升、新類型案件不斷涌現、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增多、案件審理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人員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高度重視版權審判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認真抓好版權司法保護工作的重點,努力創新版權司法保護工作方式,堅持執法辦案第一要務,注重加強對案件的監督指導,圓滿完成了繁重的審判任務,實現了版權司法保護工作的新發展。

一、對版權案件審判工作的指導不斷加強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積極服務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工作大局,及時發布《關于當前經濟形勢下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大局若干問題的意見》和《關于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若干問題的意見》,明確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若干重大政策,出臺了一系列加強知識產權審判的工作措施。其中,《關于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指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只能加強和提升,不能削弱和放松,及時回應和澄清了社會上對于在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是否還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爭論。

《意見》明確要求加強版權司法保護,維護版權人合法權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嚴厲制裁盜版、抄襲等侵犯版權行為,加大侵權賠償力度,提高全社會的版權保護意識。要依法合理界定版權保護與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的關系,平衡處理創作者、傳播者和利用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確保私人權利與公共利益的平衡,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要加強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文化娛樂、廣告設計、工藝美術、計算機軟件、信息網絡等領域的版權案件審判,推動版權相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文化市場。要有效應對互聯網等新技術發展對版權保護的挑戰,準確把握網絡環境下版權司法保護的尺度,妥善處理保護版權與保障信息傳播的關系,既要有利于網絡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開發和運用,促進信息傳播,又要充分考慮網絡侵權的特點和維權的困難,完善網絡環境下的證據規則,有效保護版權。要加大對計算機軟件產業的司法保護力度,積極幫助企業開拓軟件市場,促進軟件相關服務外包產業的成長。

多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針對知識產權審判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注重通過制定有關法律適用的司法解釋,明確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規則,加強對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指導。目前知識產權司法解釋已覆蓋知識產權審判的各個領域,涉及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不正當競爭、權利沖突、訴前禁令等各個方面。審理版權案件的相關司法解釋有效解決了版權司法保護中的尺度標準和法律適用問題。

根據知識產權審判工作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高級人民法院不斷創新審判指導方式,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宣傳效果和指引作用。在2009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第一次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2008)》,公布了2008年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和50件典型案件,產生了很大影響。2010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首度發布《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09年)》,發布《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2009)》,公布了2009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北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等地許多高級人民法院,也在2009年世界知識產權日期間相繼發布其轄區法院審理的有重大影響的典型案件。這些典型案件的裁決體現了人民法院在努力實現司法公正、維護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方面所作出的創造性努力。《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是最高人民法院對自身審理的典型知識產權案件的集中展示,是創新審判指導方式的探索和嘗試,也是推進司法公開、接受各界監督的重大舉措。它對于總結審判經驗,加強審判監督和指導,完善和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具有重大意義。最高人民法院將把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的發布工作常態化,使其成為指導我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重要載體和社會公眾了解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重要窗口。

二、版權司法保護工作機制不斷完善

(一)“三審合一”試點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為形成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整體合力,最高人民法院切實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發布了《關于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若干問題的意見》,進一步在全國部分法院推行知識產權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統一由知識產權庭審理的“三審合一”試點工作。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批復同意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內蒙古自治區法院系統、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與所轄鄭州、洛陽兩個中級人民法院及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法院開展“三審合一”試點。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國已有5個高級人民法院、44個中級人民法院和29個基層人民法院開展了“三審合一”試點工作。這是一項嶄新的工作,對我國包括版權在內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完善知識產權管轄制度,科學配置知識產權審判資源

2009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關于做好調整和完善知識產權案件管轄制度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法院在繼續堅持技術類案件指定管轄制度、嚴格控制新增專利案件管轄權中級人民法院數量的同時,按照既方便當事人訴訟又方便法院審理原則,積極開展中、基層法院跨區管轄工作。

截至2009年12月底,經過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全國具有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和涉及馳名商標認定案件管轄權的中級法院分別為76個、41個、46個和40個,可以審理一般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基層法院已經達到92個。

從上述管轄調整情況可知,版權糾紛案件主要集中在基層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

三、2009年全國法院審理版權案件的基本情況

(一)版權案件數量

全國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保護版權,公正高效地審理了大量版權糾紛案件。近年來人民法院審理版權案件的數量每年均超過10000起。2009年人民法院新收版權案件達15302起,比上年增長39.73%,占知識產權民事案件近一半2009年全國地方各級法院共新收和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30626起和30509起,分別比上年增長25.49%和29.73%。2009年全國人民法院共新收和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二審案件5340起和5492起,分別比上年增長12.21%和16.88%;2009年全國法院共新收和審結再審案件100起和107起,分別比上年下降1.96%和增長50.7%。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共新收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297起,加上2008年舊存的143起,共有各類在審案件440起,比2008年增長33.7%;全年共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90起,比2008年增長111.96%。各級人民法院加大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知識產權侵權犯罪行為。2009年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共審結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刑事案件3660起,比上年上升10.04%;判決發生法律效力5836人,比上年上升8.31%,其中有罪判決5832人,比上年上升8.28%。。其中,版權侵權案件10235起,版權權屬案件988起,鄰接權案件194起,版權合同案件1013起,計算機軟件版權案件887起,其他版權糾紛1985起。2009年全國人民法院審結版權案件15180起。

(二)版權案件特點

2009年的版權案件除呈現新類型案件和重大復雜疑難案件增多、案件專業技術性增強、涉外案件比重增大等特點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1.侵權案件比重高,占版權案件數量的66%。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版權保護已經超出傳統的文化意義而更多地向經濟領域拓展,版權的經濟價值、財產價值凸顯,以營利為目的而違法使用他人作品產生的侵權案件明顯增多。

2.網絡版權糾紛增多。在傳統著作權案件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版權案件擴展到互聯網、計算機軟件、民間文學藝術等領域,尤其是涉及網絡的版權案件迅猛增加,網絡成為版權案件的高發地帶。與網絡技術開發和應用有關的版權糾紛受到業界的高度關注,加強版權保護與促進新商業模式發展的平衡顯得空前重要,案件審理難度加大。

3.音像盜版、卡拉OK等領域產生的版權糾紛,因涉及音樂、音像等版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權利,產生的版權串案和關聯案件較多。

4.版權案件仍然主要集中在經濟文化和科技比較發達的地區,例如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地區受理的版權案件占了全國版權案件的絕大部分2009年北京市三級法院知識產權庭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民事案件6262起,同比上升31.89%,審結6115起,同比上升35.9%。2009年廣東省三級法院知識產權庭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民事案件6144起,同比增長38.78%,審結6067起,同比上升40.96%。2009年江蘇省三級法院新收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2985起,同比上升31.44%。2009年浙江省三級法院共新收和審結知識產權一審民事案件2838起和2598起。2009年山東省三級法院共受理一、二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2541起,審結2605起,收案數量同比上升14%。

5.涉外版權案件不斷增加,反映出在激烈的全球競爭態勢下發達國家力圖在文化科技領域獲得競爭優勢和經濟利益2009年人民法院共審結一審涉外知識產權民事案件1361起,比上年增長19.49%;2009年人民法院共審結一審涉港澳臺知識產權民事案件353起,比上年增長56.89%。

(三)版權案件發展趨勢

1.隨著文化創意產業和信息網絡產業的迅猛發展,傳統版權案件和新類型版權案件數量都將持續增長。

2.隨著案件數量增加,審判壓力加大,版權案件將向基層人民法院分流。目前全國已有90多個基層人民法院可以審理版權糾紛案件,過去版權糾紛案件主要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審理。日后根據案件增長情況,還可能擴大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基層人民法院數量。

3.版權案件法律問題尤其是網絡侵權法律問題不斷涌現,值得深入研究。例如,如何界定信息網絡傳播行為,網絡定時播放、網絡直播是否屬于信息網絡傳播,如何理解“交互性”與“個人選定的時間、地點”的關系,網吧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問題,網絡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的侵權問題,搜索、鏈接服務的侵權問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免責條件,P2P服務的侵權問題等,都是困擾版權司法審判的突出問題。

4.針對知識產權糾紛訴訟成本提高、訴訟周期長的情況,在版權糾紛中,當事人開始逐步嘗試尋求調解等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2009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與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調解中心建立了網絡糾紛案件委托調解工作機制,規定在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人民法院對網絡糾紛可以先委托具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協會進行調解。不僅如此,人民法院堅持將“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貫穿于知識產權審判全過程,案件調解率有較大的提升。對于案情和法律關系比較簡單的版權糾紛,采取和解、調解等方式有利于當事人較快地解決糾紛,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能夠及時獲得法律上的保護。

四、版權司法保護工作的要求

在新時期,版權司法保護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任務繁重而艱巨。版權司法保護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更加準確地把握國內外情況,妥善處理好各類版權糾紛,優化版權保護環境,激勵自主創新,促進科技進步,提升國家的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隨著國家經濟社會和科技文化快速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的加快,對自主創新成果的保護需求日益強烈,司法保護的主渠道作用更加凸顯。版權司法保護必須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為重要出發點和基本立足點,保障作品權利人利益的充分實現,防止版權濫用,構建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和市場秩序。

積極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進一步發揮版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人民法院要強化大局意識,要堅持為大局服務,堅持能動司法,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進一步增強服務大局的針對性、能動性和堅定性,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要緊緊圍繞促進新商業模式的發展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加強版權保護;緊緊圍繞保障國家重大活動的順利舉行,依法審理好涉及重大專項活動的版權案件;緊緊圍繞營造良好的貿易和投資環境,加強平等保護。要以貫徹實施新制定的《侵權責任法》為契機,加強版權保護,繼續加大版權損害賠償力度,有效發揮訴前臨時措施保護版權的獨特作用,并堅決遏制地方保護傾向,在加強保護的同時注意防止濫用權利。

要強化改革意識,積極推動知識產權審判體制和工作機制的改革和完善,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體系建設。積極有序推進由知識產權審判庭統一受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試點工作,準確把握“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原則,建立健全適合版權案件特點的糾紛解決機制,繼續完善版權案件管轄布局。

要大力推進版權司法公開與透明,堅持審判公開,進一步提高裁判文書質量,加強版權司法保護宣傳。切實強化知識產權審判隊伍廉政建設,堅持“公正、廉潔、為民”的司法核心價值觀,確保公正廉潔司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康县| 彩票| 岳普湖县| 化隆| 桐乡市| 罗山县| 黄平县| 南涧| 启东市| 拉萨市| 龙泉市| 建昌县| 景德镇市| 丘北县| 洪雅县| 伊吾县| 新营市| 娄烦县| 香港| 扎囊县| 沿河| 达日县| 沭阳县| 德兴市| 乌拉特后旗| 时尚| 北票市| 当雄县| 福州市| 临汾市| 定兴县| 乃东县| 望奎县| 灵台县| 师宗县| 金华市| 瓮安县| 榆中县| 苏州市| 虞城县| 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