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改變態度 人會生活得更好(1)

自我滿足會阻礙進步

不知足才是進步的階梯

環境并不決定一切,改變世界的動力來源于每個人的心中。只要你不屈服于自己所處的環境,永不滿足,那么,你就有可能實現你的理想。不滿足是上進的車輪。

幾年前,一位重要人士決定來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學院進行演說,學院學生杰克前往聽講。杰克的學院并不是規模很大的學校,當他到場時,整個禮堂里都是學生,大家都對有機會聆聽到這種大人物的演說興奮不已。州長簡單介紹后,演講者走到麥克風前,眼光對著聽眾,由左向右掃視了一遍,然后說:“我的生母是聾子,因此沒有辦法說話;我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我也不知道他是否還在人間。我這輩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棉花田去做事。”

臺下的聽眾都呆住了。“如果情況不如人意,我們總可以想辦法加以改變。”她繼續說,“一個人的未來怎么樣,不是因為運氣,不是因為環境,也不是因為生下來的狀況。”她重復著方才說過的話,“如果情況不如人意,我們總可以想辦法加以改變。”

“一個人若想改變眼前充滿不幸或不盡人意的情況,”她接著說,“只要回答這個簡單的問題:‘我希望情況變成什么樣?’然后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動,朝理想目標前進即可。”

接著她的臉綻現出美麗的笑容:“我的名字是阿濟·泰勒·摩爾頓,今天我以美國財政部部長的身份站在這里。”

環境并不決定一切,改變世界的動力來源于每個人的心中。只要你不屈服于自己所處的環境,永不滿足,那么,你就有可能實現你的理想。不滿足是上進的車輪。

選擇樂觀的生活態度

快樂會圍繞在身邊

選擇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學會了選擇就學會了審時度勢、揚長避短。把握時機,而且明智地選擇樂觀的生活態度,那么快樂一定會圍繞在你的身邊。

杰瑞是個不同尋常的人。他的心情總是很好,而且對事物總是有樂觀的看法。

當有人問他近況如何時,他會說:“我快樂無比。”

他是個飯店經理,卻是個獨特的經理。他換過幾家飯店,而這幾家飯店的侍應生都跟著他跳槽。他天生就是個鼓舞者。

如果哪個雇員心情不好,杰瑞就會告訴他怎樣樂觀地去看待事物。

這樣的生活態度實在讓人好奇。終于有一天一個名叫杰克遜的人對杰瑞說,這很難辦到,因為一個人不可能總是樂觀地對待生活。“你是怎樣做到的?”杰克遜問道。

杰瑞答道:“每天早上我一醒來就對自己說,杰瑞,你今天有兩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心情愉快,也可以選擇心情不好。我選擇心情愉快。

“每次有壞事發生時,我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受害者,也可以選擇從中學些東西。我選擇從中學習。

“每次有人跑到我面前訴苦或抱怨,我可以選擇接受他們的抱怨,也可以選擇指出事情光明的一面。我選擇后者。”

“是!對!可是沒有那么容易吧?”杰克遜立刻反問。

“就是這么容易,”杰瑞答道,“人生有時就是一種選擇。當你把無聊的東西都剔除后,每一種處境就是面臨一種選擇。你選擇如何去面對各種處境,你選擇別人的態度如何影響你的情緒,你選擇心情舒暢還是糟糕透頂。歸根結底,你自己選擇如何面對生活。”

杰瑞這一番肺腑之言使杰克遜深受影響。

沒過多久,杰克遜就離開了飯店業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兩人之間也就失去了聯系,但杰克遜卻經常會想到他。

幾年后,杰克遜聽說杰瑞出事了:有一天早上,杰瑞忘了關后門,被三個持槍的強盜攔住了。強盜因為緊張而受了驚嚇,對他開了槍。

幸運的是,杰瑞被發現較早,被送進了急診室。經過18個小時的搶救和幾個星期的精心照料,杰瑞出院了,可是仍有小部分彈片留在他的體內。

事情發生6個月后,杰克遜見到了杰瑞。他問杰瑞近況如何,他答道:“我快樂無比。想不想看看我的傷疤?”

杰克遜趨身上前看了看他的傷疤,又問他當強盜來時,他想了些什么?

“第一件在我腦海中浮現的事是,我應該關后門。”杰瑞答道,“當我躺在地上時,我對自己說有兩個選擇:一是死,一是活。我選擇了活。”

“你不害怕嗎?你有沒有失去知覺?”杰克遜問道。

杰瑞說:“醫護人員都很好。他們不斷告訴我,我會好的。但當他們把我推進急診室后,我看到他們臉上的表情,從他們的眼中,我讀到了‘他是個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動了。”

“你采取了什么行動?”杰克遜趕緊問。

“有個身強力壯的護士大聲問我問題,她問我有沒有對什么東西過敏。我馬上答,有的。這時,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停下來等著我說下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后大聲吼道:‘子彈!’在一片大笑聲中,我又說道:‘我選擇活下來,請把我當活人來醫,而不是死人。’”

杰瑞活了下來,一方面要感謝醫術高明的醫生,另一方面得感謝他那驚人的生活態度。

生活充滿了選擇,其實,選擇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學會了選擇就學會了審時度勢、揚長避短。把握時機,而且明智地選擇樂觀的生活態度,那么快樂一定會圍繞在你的身邊。

放慢生活的腳步

人生會平安順遂

放慢自己生活的腳步,我們會過得輕松、悠閑,我們的人生也會平安順遂。

當紅和四歲的兒子走到街邊準備過馬路時,突然聽到了汽車輪胎刺耳的嘶叫聲。一輛失去控制的轎車飛速向她們直沖過來,躲閃已經來不及了,紅緊緊地摟住了兒子。

轎車撞到了離她們只有幾步之隔的人行道上。那輛紅色轎車的影像可能永遠都不會從紅的記憶中抹去了。其實當時她并不知道那輛車距離她們有多近,在最后的一刻她將身體背轉了過去,但那輛車真的就停在了她們跟前。人們都停下來詢問她及其兒子的情況。

“車沒有撞到我們。”紅從巨大的驚嚇中醒過神來,連忙對周圍關注的人們說道,好像他們看不到她與兒子毫發無傷一樣。接著她將兒子更緊地擁抱在懷中。

“媽媽,那輛車剛才差點兒朝我們開過來。”兒子聲音清朗地說道,手里仍然握著那只上午在幼兒園用紙折成的小貓。他完全不了解一輛時速50公里、重達一噸的汽車沖過來時,會對他這個35斤重的小男孩造成怎樣的傷害。

紅走到那輛轎車前,里面坐著一位六十多歲的婦女,雙手仍然握著方向盤。

“你還好嗎?”她問老婦人,言下之意是說:你差點撞死我和我兒子,你知道嗎?

“有一輛車在我面前突然轉彎,讓我的車失去了控制……”老婦人開口說道。

那天的事發生之后,紅在院子里種了許多花——蝴蝶花、藏紅花和水仙花,它們在寒風料峭的早春就會奇跡般地綻放,一位園藝師把它們稱作“與未來的契約”。

紅告訴丈夫她愛他,并寫了三封遲到的感謝短箋。她還思考了很多生活中有關危險與匆忙之間的關聯。無疑那位差點撞死她們的老婦人當時行色匆忙,好像她是想要趕下一個路口的綠燈;而那位突然開車轉彎的司機肯定也是在趕時間,才會冒險地橫沖直撞。

而紅覺得自己也并不是全無責任。由于每天都很忙碌,她想省下兩分鐘,就沒有多走半條街到十字路口去過斑馬線,而是想在中途橫穿馬路,結果卻險些葬送自己與兒子的性命。

紅認為自己平日并不是那種輕易冒險的人。就在一周前,她剛結束九天的旅行,從日本回來,飛越了2500公里。其間轉過幾趟班機,經歷了6次飛機的起落,有12次機會成為晚間新聞的頭條。那次的旅行是哥哥送給紅的禮物,但想到那幾經周折的長途飛行的危險性,當時她差點把機票寄了回去。

此刻紅不禁在心中想著飛行了2500多公里都安然無恙的自己,卻在離家只有兩條街的地方差點身亡;想著兒子幼小的生命差點就此被奪走;想著自己的丈夫險些要同時面對兩個至愛親人的喪生……而這一切僅僅源于無謂的匆忙。

現在,紅決定要放慢自己的腳步,想一想即將到來的春天、美麗的花朵以及她那純真的孩子……

在這個日益繁忙的社會中,我們常常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比如為了趕幾分鐘的時間,我們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橫穿馬路;為了赴一個無關緊要的約會,我們可以把汽車開到一百多邁……太多太多的匆忙讓我們的生命變得脆弱起來。那么,為什么不放慢自己生活的腳步呢?放慢自己生活的腳步,我們會過得輕松、悠閑,我們的人生也會平安順遂。

珍惜善待生命

不要讓它無意義地浪費

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要知道人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可以說是稍縱即逝。只有珍惜和善待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生活才會有價值。

大連旅順口陳家村的三位漁民因為自己的木船機器出了故障,在海上漂了七天六夜,船上什么吃的都沒有,然而這三位漁民卻活著回來了。有一位記者就此事采訪了這三位漁民。

坐在記者面前的這三位漁民臉曬得黑紅,講述那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時,面帶笑容,語氣平淡,好像不是他們自己親歷而是發生在別人身上似的。

“你們開始的時候想到過會漂七天嗎?”

“沒有,我們想再堅持一天,明天就會有人來救我們。如果一開始就知道要等七天,受這么多罪,我們可能當時就受不住了。”為首的一位年紀較大的漁民說。他是這艘船的主人。

“第六天下午,我覺得自己堅持不住了,喝進去的海水在胃里翻騰,難受死了。就在這時候我們聽見了馬達聲,看見有一條船朝我們開來,我們三人趴在船上喊救命,可是當船駛近的時候,船上的人卻沖我們說:‘你們慢慢漂吧。’我絕望地趴在船幫上想跳海自殺,是他救了我。”年紀較小的幫工感激地指著船主說。

船主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腦勺:“其實也沒什么,我只是給他們講了一個五枚金幣的故事。

“小時候,我生活在內蒙古草原,有一次,我和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我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哄我,他從兜里掏出五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里,把其余四枚放在我的手上,說:‘人生有五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這一枚,你不能把五枚都扔在草原。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還沒用過就扔掉。’

“我們走了一天一夜,終于走出了草原。我一直記著父親說過的話,也一直保存著那四枚硬幣。25歲的時候,我從電視上看到大海,我把第二枚硬幣埋在了草原,帶著其余的三枚硬幣,一個人乘車來到大連旅順口,當了一名水手。今年是我來海上的第九個年頭了,我剛剛用攢下的錢買下這條12馬力的新木船。我一生的夢想,是能擁有一條可以遠洋的100馬力以上的鐵船。我們還年輕,我還有人生的三枚金幣,不能就這么把它們都扔到大海里,我們一定要活著回去!從我講這個故事到被救,才十幾個小時。我們真的活著回來了!”

在海上漂泊的七天六夜,他們喝海水,吃魚餌,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直到接受采訪時,他們的全身還因為海水中毒而浮腫,胃出血,腳潰爛,但他們坐在記者面前,面帶笑容,語氣平淡。對他們來說,所有的災難都已成為過去,重要的是他們還活著,還擁有人生的三枚金幣,這比什么都重要。

人往往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才能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才會明白活著的價值。

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浪費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要知道人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可以說是稍縱即逝。只有珍惜和善待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生活才會有價值。

學會減壓是生活的一種智慧和勇氣

生活需要彎曲的藝術,做人做事也需要一定的彈性空間。一味地硬挺,自己累,周圍的人也會感到累。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中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松、柏、女貞等樹,而東坡只有雪松。

這一奇異現象的形成是個謎,許多人不知道原因,科學界也一直沒有令人滿意的結論。然而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揭開這個謎的竟是一對普通夫婦。

那是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冬天,這對婚姻正瀕于破裂邊緣的夫妻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愛情,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愛情就繼續一起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他們來到這個山谷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他們支起帳篷,望著滿天飛舞的大雪,欣賞山谷中美麗的雪景。后來他們發現由于特殊的風向,山谷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來得大,來得密。不一會兒,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不過當雪積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這樣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反復地落,雪松完好無損。可其他的樹,如那些柏樹因沒有這個本領,樹枝就被壓斷了,導致樹木的死亡。由于風向的原因,西坡的雪較東坡的雪小,總有些樹能挺過來;所以西坡除了雪松,還有松、柏和女貞這類樹種。

帳篷中的妻子發現了這一情況,對丈夫說:“東坡肯定也長過雜樹,只是不會彎曲才被大雪摧毀了。”丈夫點頭稱是。少頃,兩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吻著擁抱在了一起。

丈夫興奮地說:“我們揭開了一個謎——對于外界的壓力要盡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時候,要學會彎曲一下,像雪松一樣讓一步,這樣就不會被壓垮了。”

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它是生活的一門藝術。

生活中總會存在壓力,適當的壓力可以轉變為人生向上的動力,然而過大的壓力會把一個人壓垮。面臨壓力過大的情況,人們就需要學會彎曲,將壓力化解。生活需要彎曲的藝術,做人做事也需要一定的彈性空間。一味地硬挺,自己累,周圍的人也會感到累。

態度是種強大的力量

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前途

一個人的成敗,并不取決于種族、出身,關鍵是你對自己的態度。你對自己持肯定態度,就會成功;你對自己抱有懷疑態度,就可能一事無成。

一天,幾個白人小孩正在公園里玩。這時,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進了公園。白人小孩一窩蜂地跑了上去,每人買了一個氣球,興高采烈地追逐著放飛的氣球跑開了。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大衛——一個黑人小孩,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貨車旁,用略帶懇求的語氣問道:“您能賣給我一個氣球嗎?”“當然可以,”老人慈祥地打量了他一下,溫和地說,“你想要什么顏色的?”大衛鼓起勇氣說:“我要一個黑色的。”臉上寫滿滄桑的老人驚詫地看了看這個黑人小孩,旋即遞給了他一個黑色的氣球。他開心地接過氣球,小手一松,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老人一邊看著上升的氣球,一邊用手輕輕地拍了拍大衛的后腦勺,說:“記住,氣球能升起,不是因為它的顏色、形狀,而是氣球內充滿了氫氣;一個人的成敗,并不取決于種族、出身,關鍵是你對自己的態度。你對自己持肯定態度,就會成功;你對自己抱有懷疑態度,就可能一事無成。”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被試者包括三組學生和三組白鼠。

他告訴第一組的學生:“你們非常幸運,你們將訓練一組聰明的白鼠,這些白鼠已經經過智力訓練且非常聰明了。”

他又告訴第二組的學生:“你們的白鼠是一般的白鼠,不很聰明,也不太笨。它們最終將走出迷宮,但不能對它們有過高的期望。因為它們僅有一般的能力和智力,所以它們的成績也僅為一般。”

最后,他告訴第三組的學生說:“這些白鼠確實很笨,如果它們走到了迷宮的終點,也純屬偶然。它們是名副其實的白癡,自然它們的成績也將很不理想。”

后來學生們在嚴格的控制條件下進行了為期六周的實驗。結果表明,白鼠的成績,第一組最好,第二組中等,第三組最差。有趣的是,所有被用來做實驗的白鼠實際上都是從一般白鼠中隨機取樣并隨機分組的。實驗之初,三組白鼠在智力上并無顯著差異。那么為何會產生如此不同的實驗結果呢?顯然是由于實施實驗的三組學生對白鼠具有不同的態度,從而導致了不同的實驗結果。簡而言之,由于學生對白鼠具有不同的偏見,便產生了不同的態度,從而以不同的方式對待它們。正是由于不同的對待方式,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上述實驗后來又在以學生為對象的實驗中得到證實。該實驗的內容是,由兩位水平相當的教師分別給兩組學生教授相同的內容。不同的是,其中一位教師被告知:“你很幸運,你的學生天資聰穎。然而,值得提醒的是,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試圖捉弄你。他們中有的人很懶,并將要求你少布置作業。別聽他們的話,只要你給他們布置作業,他們就能完成。你也不必擔心題目太難,如果你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同時傾注真誠的愛,他們就可能解決最棘手的問題。”另一位教師則被告知:“你的學生智力一般,他們既不太聰明也不太笨,智商和能力都一般,所以我們也不抱很大的期待。”

在該學年底,實驗結果表明,“聰明”組學生比“一般”組學生在學習成績上整整領先了一年。其實在被試中根本沒有所謂“聰明”的學生,兩組被試全都是一般學生,惟一的區別就在于教師對學生的認知不同,導致了對他們的期望態度也不同,從而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其中一位教師把這些一般的學生看作是天才兒童,因而就作為天才兒童來施教,并期望他們像天才兒童一樣出色地完成作業。正是這種特殊的對待方式,使得一般學生有了突出的進步。

仔細想想,我們是否曾經因自己的態度而失去過朋友、愛人和一些成功的機會呢?一個人只有對生活持有正確的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甚至會創造奇跡。

永不放棄希望就會出現奇跡

希望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個人只有在有了向往和追求以后,心中的信念才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才會在任何艱難困苦中仍舊奮勇前進。

陽光的溫暖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微弱的生命,她總給人帶來光明和希望!

有一個女孩對足球十分癡迷,一個偶然機會,她被父親送到了體校學踢足球。

在體校,女孩并不是一個很出色的球員,因為此前她并沒有受過規范的訓練,踢球的動作、感覺都比不上先入校的隊友。女孩上場訓練踢球時常常受到隊友們的奚落,說她是“野路子”球員,女孩為此情緒一度很低落。每個隊員踢足球的目標都是進職業隊打上主力。這時,職業隊也經常去體校挑選后備力量,每次選人,女孩都賣力地踢球,然而終場哨響,女孩總是沒有被選中,而她的隊友已經有不少陸續進了職業隊,沒選中的也有人悄悄離隊。于是,這個平時訓練最刻苦、認真的女孩便去找一直對她贊賞有加的教練,教練總是很委婉地說:“名額不夠,下一次就是你。”天真的女孩似乎看到了希望,又樹立了信心,努力地接著練了下去。一年之后,女孩仍沒有被選上,她實在沒有信心再練下去,她認為自己雖然在球場上的意識不錯,但個頭太矮,又是半路出家,再加上每次選人時她都迫切希望被選中,因此上場后就顯得緊張,導致發揮不出自己的水平。她為自己在足球道路上黯淡的前程感到迷茫,就有了離開體校的打算。

這天,她沒有參加訓練,而是告訴教練:“看來我真的不適合踢足球,我想讀書,想考大學。”教練見女孩去意已決,默默地看著她,什么也沒說。然而,第二天女孩卻收到了職業隊的錄取通知書。她激動不已,馬上就去球隊報了到。其實,她骨子里還是喜歡著足球。女孩很高興地跑去找教練,她發現教練的眼中同她一樣閃爍著喜悅的光芒。教練這次開口說話了:“孩子,以前我總說下一次就是你,其實那句話不是真的,我是不想打擊你而告訴你說你的球藝還不精,我是希望你一直努力下去啊!”女孩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

在職業隊受到良好系統實戰訓練后,女孩充滿信心,很快便脫穎而出。這個小女孩就是獲得20世紀世界最佳女子足球運動員的中國球星孫雯。后來,孫雯講述這段往事時,感慨地說:“一個人在人生低谷中徘徊,感覺自己支持不下去的時候,其實就是黎明的前夜。只要你心中總是充滿希望,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前面肯定是一道亮麗的彩虹。”

只要不放棄希望,奇跡就會出現。

美國的新澤西州的阿坦布爾小鎮的一所小學突然發生了地震,造成一間教室倒塌,上自習的10名學生全部都被壓在了里面。

聞訊而來的學生家長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哭天喊地,急得圍著倒塌的教室團團轉。消防隊也趕來了,但他們認為這10個學生可能已沒有生還的希望了。但是其中一個學生的父親并不這樣想,一個聲音一直在他心中響著:“兒子不會有事的,兒子不會有事的……”

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孩子已經沒有生還的希望,悲傷地哭泣,但這位父親卻幫助消防隊員清理瓦礫。突然,他聽到從沒有倒塌的惟一的墻壁下面傳來了微弱的聲音:“爸爸,我們在這里,我們還活著。”這位父親迅速地跑到那里,“兒子,是你嗎?”“是的,我們10個人都在這里。地震的時候,我們鉆到了堆在墻角的桌子下面。”

消防隊員很快就清理出了一個出口,父親對兒子說:“兒子,出來吧。”“先讓我的同學們出去吧。”學生一個接一個地鉆了出來,終于全都出來了。父親一把抱住最后出來的小男孩:“兒子,我為你驕傲!”兒子摟著父親的脖子說:“爸爸,在里面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你告訴我的那句話:‘不管什么時候,也不要放棄希望。’”

希望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個人只有在有了向往和追求以后,心中的信念才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才會在任何艱難困苦中仍舊奮勇前進。希望給人以動力,給人以光明。只要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希望,那么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

隨遇而安

生活會少很多煩惱

位置可遇不可求。你可以奮斗,可以追求,但不可以死盯著某一個位置,認定非己莫屬。安于自己的位置,才會使自己真正安心。

一位懷才不遇者去寺院拜訪一位高僧。

“施主,”高僧合掌問道,“你為什么愁眉苦臉?”

“我已經快40歲了,大師,”懷才不遇者說,“至今還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你要找什么樣的位置?”

“不知道。”懷才不遇者想了想,又改口說,“適合我的位置。”

“你的位置就在你的腳下!”高僧說畢,彎腰拾起一片落梅的花瓣,拈花微笑。

懷才不遇者一愣,頓悟。自己正端然肅立在高僧的對面,頭頂是一樹怒放的臘梅,腳底是落滿梅花的土地,夕陽西下,暗香浮動近黃昏,感覺真好。還不正是自己目前所處的位置嗎?

這里還有一個故事。

在一個美麗的海灘上,有一位不知從哪兒來的漁翁,每天坐在固定的一塊礁石上垂釣。無論運氣怎樣,釣多釣少,兩個小時的時間一到,他便收起釣具,揚長而去。

漁翁的古怪行為引起了一個年輕人的好奇。

一次,年輕人忍不住問:“朋友,當你運氣好的時候,為什么不一鼓作氣釣上一天呢?這樣一來,就可以滿載而歸了!”

“釣更多的魚用來干什么?”漁翁平淡地反問。

“可以賣錢呀!”年輕人覺得漁翁傻得可愛。

“得了錢用來干什么?”漁翁仍平淡地問。

“你可以買一張網,成為一個漁夫,捕更多的魚,賣更多的錢。”年輕人迫不及待地說。

“賣更多的錢又干什么?”漁翁還是那副無所謂的神態。

“買一條漁船,做上船長的位置,出海去,捕更多的魚,再賺更多的錢。”

年輕人認為這位漁翁太傻太可愛了。

“賺了錢再干什么?”漁翁仍是顯出無所謂的樣子。

“組織一支船隊,當上船隊的老大,賺更多的錢。”年輕人心里直笑漁翁愚鈍不化。

“賺了更多的錢再干什么?”漁翁已準備收竿了。

“開一家遠洋公司,做上總裁的位置。這樣,你就可以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不光捕魚,而且運貨,浩浩蕩蕩地出入世界各大港口,賺更多更多的錢。”年輕人眉飛色舞地描述道。

“賺了更多更多錢還干什么?”漁翁的口吻已經明顯地帶著嘲弄的意味。

年輕人被這位漁翁激怒了,沒想到自己反倒成了被問者。“你不賺錢又干什么?”他反擊道。

漁翁笑了:“我每天釣上兩小時的魚,其余時候嘛,我可以看看朝霞,欣賞落日,種種花草蔬菜,會會親戚朋友,每日悠閑而過。我安于自己現在的位置,更多的錢于我何用?”說話間,已打點行裝走了。

位置并不取決于自己的選擇,尋找也無異于海中撈月。是父母生了你,你一呱呱墜地,你的位置就注定是做父母的孩子。上學去,你是學生,排座位,也不是你想坐哪兒,就能坐哪兒。你生在中國,你就是中國人,即使你移民加拿大,你仍是加籍華人。你走進會場,你坐的總是屬于你的位置。沒有你的位置,你就不會去開會。

位置可遇不可求。你可以奮斗,可以追求,但不可以死盯著某一個位置,認定非己莫屬。安于自己的位置,才會使自己真正安心。

珍惜時間的價值

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莎士比亞說:“時間的無聲腳步,是不會因為我們有許多事情要處理而稍停片刻的。”時間給勤奮者留下智慧和力量,給懶惰者留下空虛和懊悔。

伏爾泰問:

“世界上,什么東西是最長而又是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沒有它,什么事情都作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于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

智者查帝格回答:

“世界上最長的東西莫過于時間,因為它永無窮盡;最短的東西也莫過于時間,因為人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在等待著的人看來,時間是最慢的;在作樂的人看來,時間是最快的;時間可以擴展到無窮大,也可以分割到無窮小;當時誰都不重視,過后誰都表示惋惜;沒有時間,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紀念的,時間會把它沖走,而凡屬偉大的,時間則把它們凝固起來,永垂不朽。”

這兩位法國哲人,用猜謎的方式,把時間的特性描述得一清二楚。

有一天,在一位醫生的擁擠的候診室里,一位老人突然站起來走向值班護士。“小姐,”他彬彬有禮,一本正經地說,“我預約的時間是三點,而現在已經四點,我不能再等下去了,請給我重新預約改天看病吧!”

兩個婦女在旁邊議論說:“他至少80歲了,現在還會有什么要緊的事?”

那老人轉向她們說:“我今年88歲了,這就是為什么我不能浪費一分一秒的原因。”

的確,浪費他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難道非要等到時日不多,才能意識到生命的可貴?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一去不復返,一定要充分利用不要留下遺憾。

傳說,有一次一個國王有事外出,路上碰到了一個老人。

國王問:“你有多大歲數?”

老人回答:“大王,我只有4歲。”

國王聽了十分驚訝,說:“你這個老頭兒,年紀這么大了還說謊,看樣子,你的歲數不可能少于80歲。”

老人回答:“大王,你估計得完全沒錯,不過這80年里,我白白浪費了76年的光陰。在76年的時間里,我只知道養兒育女吃喝玩樂,除此之外,我什么好事也沒做過,從來沒有幫助過一個窮人。最近4年來,我才明白一個人生來不能光為自己,還要為別人服務,我現在正在努力為別人做好事。所以我說我的年齡只有4歲,因為以前的時間都白活了。”

而另一個傳說,講的是偉大的所羅門王所做的一個夢。

一位先生在夢里告訴他一句話,這句話涵蓋了人類的所有智慧,能讓他高興的時候不會忘乎所以,憂傷的時候能夠超拔,始終保持勤勉,兢兢業業。

但是,當他醒來后卻怎么也想不起那句話來,于是他召來了最有智慧的幾位老臣,向他們說了那個夢,要他們把那句話想出來。并拿出一顆大鉆戒,說:

“如果想出那句話來,就把它鐫刻在戒面上。我要把這顆戒指天天戴在手上。”

一個星期后,幾位老臣來送還鉆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簡單的話:“這也會過去。”

在富蘭克林報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位猶豫了將近一個小時的男人終于開口問店員了:“這本書多少錢?”

“1美元。”店員回答。

“1美元?”這人又問,“你能不能少要點?”

“它的價格就是1美元。”店員沒有別的回答。這位顧客又看了一會兒,然后問:“富蘭克林先生在嗎?”

“在,”店員回答,“他在印刷室忙著呢。”

“那好,我要見見他。”這個顧客堅持一定要見富蘭克林。于是,富蘭克林就被找了出來。

這個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你能出的最低價格是多少?”

“1美元25分。”富蘭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美元25分?你的店員剛才還說1美元一本呢!”

“這沒錯,”富蘭克林說,“但是,我情愿倒給你1美元也不愿意離開我的工作。”這位顧客驚異了。他心想,算了,結束這場自己引起的談判吧,他說:“好,這樣,你說這本書最少要多少錢吧?”

“1美元50分。”

“又變成1美元50分?你剛才不還說1美元25分嗎?”

“對。”富蘭克林冷冷地說,“我現在能出的最好價錢就是1美元50分。”這人默默地把錢放到柜臺上,拿起書出去了。富蘭克林這位著名的科學家和政治家給他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對于有志者,時間就是金錢。

莎士比亞說:“時間的無聲腳步,是不會因為我們有許多事情要處理而稍停片刻的。”時間給勤奮者留下智慧和力量,給懶惰者留下空虛和懊悔。

不要把愛奉獻放在心里

要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來

奉獻其實不限于什么方式、什么人,奉獻也不需要書寫,不需要描畫,更不需要把它放在心中,只要把它表現在你的實際行動中。

一個富翁憂心忡忡地來到教堂祈禱之后,就去請教牧師。

“我雖然有了金錢,但我感覺我并不幸福,我甚至不知道我應該用我的金錢做些什么?它能買來歡樂和幸福嗎?”

牧師讓他站在窗前,看外面的街道,問他看到了什么,富翁說:“來來往往的人群,多么美妙啊!”

牧師又把一面很大的鏡子放在他面前,問他看到了什么,他說:“我看到了我自己,我很沉悶。”

牧師道:“是啊,窗戶和鏡子都是玻璃制做的,不同的是鏡子上鍍了一層銀粉。單純的玻璃讓你看到了別人,也看到了美麗的世界,沒有什么阻攔你的視線,而鍍上銀粉的玻璃只能讓你看到你自己。是金錢阻攔了你心靈的眼睛,你守著你的財富,像守著一個封閉的世界。”

富翁得到了啟示,就盡可能地去資助那些困難的人,把自己的仁愛帶給他人,而得到幫助的人則用無盡的感激和祝福報答他。富翁從中得到了歡樂,心情也變得開朗了。

心靈的眼睛一旦被金錢蒙蔽,就只能看見自己而看不見別人,這樣心中當然沒歡樂了。

還記得戴頓那篇名叫《舍己樹》的文章嗎?文章的主角是一棵深愛著某個男孩的樹。男孩與樹一起度過了歡樂的童年:他在樹上蕩秋千,上樹摘果子,在樹蔭下睡覺。樹也很留戀那些快樂無憂的時光。

小男孩一天天長大,他與樹在一起的時間也變得越來越少,因為要生活就必須想辦法去賺錢。

樹就對男孩說:“拿我的果子去賣吧。”

于是他把果子賣掉了,樹感到很快樂,因為它為男孩做了事。

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已經長大成為年輕人的男孩很久沒有來找樹玩,樹感到心里空蕩蕩的。有一次,樹看見男孩走過來,就向他微笑著說:“來啊,讓我們一起玩吧!”但是男孩已經長大了,他要到外面去闖世界了,他不愿固守在這里,他要離開眼前的一切。

樹很理解他,就毫不猶豫地說:“把我砍下來吧,拿我的樹干去造一艘船,你就可以航行到達你的目的地了。”

于是,年輕人就把樹砍了下來,做了一艘船到外面闖世界了。

夏去冬來,時光一年年過去了,無數個寒冷和寂寞的夜晚樹都在默默等待,最后,那個男孩終于回來了。此時他已經滿頭白發,年老和疲憊使他不能再玩耍了,也不能賺錢或出海航行了。

樹說:“我還是一個不錯的樹樁,你何不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呢?”

他果然坐下來了,樹又是滿心歡喜。

原來,奉獻不是把一切放在心里,而是要做出來呀!

奉獻其實不限于什么方式、什么人,奉獻也不需要書寫,不需要描畫,更不需要把它放在心中,只要把它表現在你的實際行動中。

轉換一下視角

“丑”也可以轉變成“美”

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美的一面,同時也包含著丑的一面。只要我們用心,就能從本來看起來很丑的事物中發掘出它美麗的一面。

美國艾士隆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兒童玩具的公司。一次,公司董事長布希耐為公司陷入疲軟而束手無策,他感到心煩意亂,于是駕車到郊外散步,看到幾個孩子在玩一只骯臟并且異常丑陋的昆蟲,簡直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布希耐意識到,某些丑陋的玩物在部分兒童心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于是,他機敏的頭腦產生一股靈感,促使他吩咐自己的公司研制一套“丑陋玩具”,并迅速推向市場。這種玩具果然一炮打響,而且引發了美國行銷“丑陋玩具”的熱潮。

從此艾士隆公司開發的此類新品種極盡丑陋之能事,例如“病球”“粗魯陋夫”、臭得令人作嘔的“臭死人”“狗味”“嘔吐人”……這些玩具的售價也超過正常玩具的水準。但出乎人們預料的是,這些玩具問世以后一直暢銷不衰,其中僅“病球”一種已銷售近千萬個。“丑陋玩具”給艾土隆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在學校里,有一個長得很丑的女孩,學校的人常常譏笑她,甚至給她取了一個封號:“丑八怪”。

每當別人這樣叫她時,她都氣得要命,有時甚至氣得大哭起來。

有一天,當她又因為別人的取笑在那里痛哭時,一位慈祥的老工友正好經過,問明她難過的原因后,老工友告訴她一個使自己變漂亮的秘方:

第一、臉上常常掛著笑容,碰到同學就親切地打招呼。

第二、絕不自怨自艾,不去想自己的長相如何。

第三、樂于幫助人,用一顆善良的心去服務別人。

老工友告訴她只要切實遵守這些秘訣,三個月后她一定會變成全校最美麗的姑娘。

于是這個女孩全心全力地去實踐這些秘訣。沒過多久,她果然成為全校同學最喜歡、最有人緣、最樂于相處的人了。

這里還有一個寓言故事。

有一只毛蟲,因為覺得自己長得既丑陋,行動又不靈活,常常向上帝抱怨說:“上帝呀!您把我的一生分成兩個階段,一個階段又丑陋又遲笨,一個階段又美麗又輕盈。我在前一個階段受盡人們的辱罵,后一個階段卻獲得人們的歌頌,這未免太不協調了。您可不可以平均一下,讓我現在雖然丑一點,卻能行動得輕巧一些,以后當蝴蝶時,外貌長得漂亮,但行動遲緩一點。這樣我做毛蟲和蝴蝶的兩個階段,不就都能過得很愉快了嗎?”

“你自己可能覺得自己的構想不錯,”上帝說,“但是你有沒有想到,如果那樣做,你根本活不了多久。”

“為什么呢?”

“因為如果你有蝴蝶的美貌,卻只有毛蟲的速度,人們就可以輕易地把你捉走。”上帝說,“你要知道,正因為你的行動遲緩,我才賜給你丑陋的外貌,使別人都不敢碰你,他們的不理不睬,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啊。現在你還希望我給你一個美麗但行動遲緩的身體嗎?”

“不!不!不!請維持您原來的安排吧!”毛蟲慌張地說。

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美的一面,同時也包含著丑的一面。只要我們用心,就能從本來看起來很丑的事物中發掘出它美麗的一面。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我們的頭腦中要有這種意識和習慣,要學會轉換視角。

說一尺不如行一寸

只要行動起來,生活就會走上正軌并出現奇跡,哪怕你的生活態度暫時是“不利的”。

某段時間,下地獄的人數銳減,閻羅王便緊急召集群鬼,商討如何誘人下地獄。

群鬼各抒己見。

牛頭提議說:“我告訴人類,‘丟棄良心吧!根本就沒有天堂!’”閻王考慮一會兒,搖搖頭。

馬面提議說:“我告訴人類,‘為所欲為吧!根本就沒有地獄!’”閻王想了想,還是搖搖頭。

過了一會兒,旁邊一個小鬼說:“我去對人類說,‘還有明天!’”閻王終于點了點頭。

因為世上沒有天堂,你可以丟棄良心;因為世上沒有地獄,你可以為所欲為,但這都不足以把一個人引向毀滅。也許沒有幾個人會想到可以把一個人引向毀滅的竟然是對時間的浪費,即“還有明天”。

在四川的偏遠地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看看。”

富和尚說:“你憑什么去呢?”

窮和尚說:“我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條船沿著長江而下,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憑什么去?”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過南海的事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許多人做事都有一種習慣,非等到“萬無一失”才開始行動。其實,這是“惰性”在作祟,周密計劃只不過是不想行動的一個借口。首先,生活中、工作中的目標,并非都是“生死攸關”的,即使貿然行動,也不會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發生;其次,目標是對未來的設計,肯定有許多把握不準的因素,目標是否真的適合自己,其可行性到底如何,也只有行動之后才能知道。“穿上鞋子才知道哪里夾腳”,還是先行動起來,沒有行動,心態不可能積極,目標不可能清晰。

“行動具有激勵的作用,行動是對付惰性的良方。”

拿破侖有句名言:“我總是先投入戰斗,再制定作戰計劃。”你也根本不必先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或者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然后再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只有行動才能使人“更好”。因此最聰明的做法就是向前,起而行之,去實現自己向往的目標,想做什么就去做,然后再考慮完善自我或完善目標。只要行動起來,生活就會走上正軌并出現奇跡,哪怕你的生活態度暫時是“不利的”。

正如英國文學家、歷史學家迪斯累利所言:

“行動不一定就帶來快樂,但沒有行動則肯定沒有快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贡县| 榕江县| 波密县| 桃源县| 靖江市| 沂水县| 红桥区| 石景山区| 新野县| 珠海市| 蒙自县| 盐池县| 陈巴尔虎旗| 兴仁县| 修文县| 晴隆县| 内乡县| 大宁县| 黑龙江省| 赣榆县| 攀枝花市| 恩平市| 沾化县| 绥滨县| 壤塘县| 镇赉县| 武定县| 高密市| 元朗区| 防城港市| 日照市| 白水县| 镇赉县| 龙陵县| 安达市| 游戏| 泸州市| 朔州市| 衡南县| 墨竹工卡县| 横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