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吃貨心理學
  • 金圣榮
  • 2261字
  • 2020-01-03 15:53:37

所謂“美食”,你是不是選擇了最“美”的食物?

第一印象又叫首因效應、首次效應、優先效應,首因效應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羅欽斯于1957年首次提出,是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對后期交往關系的影響,強調的是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他讓兩個學生都做對三十道題的一半,讓學生甲做對的題目集中出現在前半部分,學生乙做對的題目集中出現在后半部分,然后讓被試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比較之下發現:多數被試認為學生甲更聰明。第一印象并非總是正確的,卻是最牢固的。如果第一印象是肯定,就像初次見面留下了很好的影響,那么后期的評價就會偏向于美好,并會影響人們對他一系列行為的解釋;如果第一印象是否定的,如初次見面就引起反感,那么后期的評價就會偏向于厭惡,人們就會對之很冷淡,甚至在心理和實際行為中產生對抗的狀態。

羅欽斯同時提出了近因效應,近因效應是指人們在對一些事物的認識中,對末尾部分的記憶效果要好于前面和中間部分的現象。信息中間間隔時間越長,近因效應就越明顯,原因在于前面得到的信息在記憶中因為記憶本身的屬性而變得模糊,而后面的信息因為剛剛接觸在記憶中的作用顯得明顯。也就是說,當多種事物一同出現,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后來出現的事物。這也是其與首因效應的差別所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往往對近因效應缺乏認識以致處事虎頭蛇尾,當然這也與個體在整件事情中的自我損耗有關,研究發現,人們在前期投入的意志力越多,后期能投入的意志力就會越少。近因效應的積極意義在于可以利用最近的良好印象去沖淡之前的不好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間冷戰,一方首先道歉,往往會贏得另一方更多的親密與友好。放在美食上來說,如果飯桌上陸續上了幾十道道菜,飯后回想,能記住的似乎也就只有后面嘗的幾道菜的味道。如果一家餐廳一向很受歡迎,你也常去,最近一次侍者的服務態度卻極其惡劣,那么你對這家餐廳的好感勢必會急劇下降,過往那些干凈整潔的優點甚至都會被忽略,以致往后的就餐次數減少,甚至不再光顧。

若說起第一印象對于美食的影響,認知應該是這樣的:一款食物是好看的,那必然是好吃的,這是一種心理定式。例如一位食客非常喜歡甜品,她還關注了某家蛋糕店的公眾號,每天刷一刷朋友圈,看看蛋糕店是否上了新品,像百香果菠蘿藍莓慕斯、樹莓芝士蛋糕、三月彌生、松子海苔芝士蛋糕等等,只要有好看的蛋糕甜點她都會去試一試,一來二去,成了那家蛋糕店的常客。“玉盤珍羞直萬錢”,一份美食不但外觀要美,盛放的器物和用餐的環境也要美。古人頗得此中真趣,劉伶宴飲于竹林;葡萄美酒要配夜光杯。精心制作當然需要“高配”,北歐創意幾何盤、日式和風壽司盤等眼花繚亂的食器,柔美燈光、舒緩音樂、有趣的裝潢,這些都是美食的加分項。同一款美食,環境好、食器好看的那款往往更加受人青睞。

臟亂差的環境是真的影響胃口,實際上,簡單的環境對垂涎美食的吃貨來說就已經心滿意足了。訪一道名吃,不必非在繁華之間,它可能只是狹長小路上的路邊攤,借以維持著幾乎失傳的手藝。在鋪天蓋地的“美食節”中,那些簡陋的帳篷一撐,沒有座位,只好邊逛邊吃,也能吃的心滿意足,要的就是這種氛圍。

一款食物好看,其制作者必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誠意,沒有人喜歡不完美的作品,尤其制作者更加喜歡精益求精。從這個角度來看,好看的確實是好吃的。再者,食物的顏色往往代表著食物的口感,這也是一種心理定式。一盤顏色紅艷的菜,會給人帶來辣味的口感認知;一碗清湯寡水的面,卻會給人一種寡淡無味的口感認知。

當然,美食界也存在“徒有其表”的食物,直令吃貨們感嘆浪費了好看的外觀。

那么,賣相不佳的食物是否真的不好吃呢?這也未必就像榴蓮和臭豆腐,它們可謂美食界的異類,別的食物都是聞著香吃著也香,它們卻是聞著臭吃著香。同理,如果一直以貌取“食”,說不定會錯過很多上佳的食物。東北菜一向不拘小節,東北亂燉、白肉血腸好吃不好看,忠實粉絲們早就習慣了。說起來,河南胡辣湯倒很委屈。《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就曾說過,無論怎么拍,胡辣湯都是黏糊糊的不上相,當時甚至試過把攝像機埋在胡辣湯湯底,卻依舊沒有多大改觀。但是有幸嘗過的人都知道,其味道值得稱贊,且滿滿的都是內涵。有一類菜比較極端,其菜名總令人沒有胃口:還有一類菜因食材太特殊,怎么都拯救不了它的丑,如毛雞蛋、猴腦、狼蛛。

大自然中到處都是食材,我們見多了常規食物,當遇到一些近乎恐怖的菜肴時,比如蛇,多數情況下會望而卻步,這源于經驗積累的刻板印象。它可以通過直接經驗獲得,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可以通過間接方式獲得,像“談虎色變”。這種現象的積極層面是可以對某人或某事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判斷,簡化了認知過程,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弊端則是很容易受先入為主的經驗的影響,以致形成錯誤或偏頗的判斷,進而忽略個體或者事物的差異性,南方人都愛吃米飯,若是遇見愛吃面食的就會覺得奇怪,因為不合常理。就像食物,想到就害怕又怎么敢吃呢?說到底,還是食物的“面貌”影響了我們的認知心理,進而影響了之后的進食行為。

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不僅僅是充饑、營養、好吃,還需要它具有更多的美感,以滿足心理上的享受。俄羅斯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美即是生活”。中國人對飲食的審美除了包含外形、食器、飲食環境,還有食物的香味名音。人們常說慕名而來,有時候吃一道美食也是慕名而吃。趙麗蓉老師的小品《打工奇遇》里諷刺了黑心商家,不過“群英薈萃”“瓊漿玉液酒”等菜名確實很有意思。美好的東西,代表著美好的寓意,自然造就美好的體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冷水江市| 绥棱县| 巫山县| 漳州市| 江陵县| 开化县| 鲁山县| 彭山县| 阿克| 孟津县| 华池县| 邓州市| 越西县| 阿城市| 锡林浩特市| 新巴尔虎右旗| 铜川市| 马关县| 阿城市| 青岛市| 清流县| 吉木萨尔县| 青铜峡市| 黄龙县| 中宁县| 长汀县| 阜南县| 化隆| 丹东市| 赞皇县| 乌拉特后旗| 齐齐哈尔市| 浙江省| 米脂县| 金溪县| 出国| 铜梁县| 海门市| 江油市| 荥经县|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