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一國現狀之造成,一由于地理之影響,一由于古代之遺傳,一由于社會上之勢力,一由于領袖之指導。四者之中,就人事而言,歷史上之遺傳,常占重要之地位,中國古代嬗變之史跡,頗足以資證明。及至近代,實用科學大有進步,世界上之交通日趨便利,國際上之關系,以商業政治之促進,大為密切。外來之影響,乃為造成中國現狀基本勢力之一。中國以悠久之歷史,傾向于保守;領袖之思想,民眾之觀念,均其極端之表現。政治家不能認識其所處之新環境,而能斷然有適當之處置。列強或欲適用西法于中國,或謀商業之利益,或求政治上之勢力,或存兼并領土之野心,而中國本于固有之心理與慣例,應付新時代之問題,莫不失敗。中西沖突遂為近代中國史上之大事。吾人今欲明了已往之事跡,現時所處之地位,及將來建設之途徑,非有信實之歷史,敘述近代政治外交社會經濟嬗變之經過,則不可能。社會科學失其贊助,將或多無根據。近代史之著作,久為國內知識界之急切需要。

余自識字以來,頗留心于故事,及入中學大學,深知吾人歷史知識之淺陋。關于社會科學之理論,多應外國近世環境而生,或不切合于中國之社會,運用之時,嘗或難于辨別輕重緩急,教育之價值與效力,為之減低。不幸迨今近代中國史之著作,仍在失望之中。民國十五年,著者萌有著作之志愿,會以人事環境之變遷,未能積極進行,十七年,于金大擔任教職,知其需要之殷,勉力進行,二十一年春,完成十三篇,決定分卷出書,由新月書店印行,初不知其營業失敗也。雙方議定至遲冬季出書,書店遲至次年五月,上冊排校方始完畢,定于六月發行,忽又擱置數月,據稱新月并于商務,歸其印行,而書仍未出售,并置去函不復,本年二月,始與當事人相見,收回原稿。著者以全書文稿已成,望其迅速印成,最后決定,歸商務印行。

全書共十九篇,內容可略見于目錄,初擬命名《中國近百年史》,而坊間書用此名者甚多,免相混亂,改稱《中國近代史》。近代二字,本無確定界說(史期區分,原極牽強,不過因其便利而已),史家劃分史期,常不相同。愚意近百年內,中國國際關系根本改變,思想、學術、政治制度、社會經濟莫不受外影響,其事跡迥異于前古,作一時期似較便利,且書內容不限于百年內之史跡,故定名曰《中國近代史》。著者著書之目的,深愿贊助讀者明了現時中國國際上之地位,政治上之嬗變,外交上之趨勢,社會上之不安,經濟之狀況,人口之問題;認識其交相影響之結果,分析其造成經過之事跡,討論其成功或失敗之原因,辨別事后之得失利弊。吾人處于今日議論古人,原非難事。著者之論斷,專欲讀者了解當日之背景環境,及其失策與責任,非別有好惡也。綜之,近代史范圍之廣大,事跡之繁賾,制度之劇變,生活情狀之改易,開中國曠古以來未有之奇局。其材料之多,浩如煙海,第十九篇略論史料之種類與價值,事跡之繁,固不能一一敘述也。

古今史之性質不同,方法亦各迥異。古史之存于今者,或為編年,或為問答,或為傳體,或為紀事本末,或為文獻,名目不一,要多因陳抄襲。其材料或不問來自何方,編纂者或不辨其真偽,書中或為諛墓毀墓文字,或為按年列舉之政令大事,或不問其是否實行及行后之利弊,雜然抄入。其一部分誠所謂“斷爛朝報”,或“流水賬目”也。吾人讀之,殊難明了整個社會之情狀。今日編著歷史之方法,簡單言之,首先搜集原料,及時人紀錄,辨別著作人之目的,有無作用,及其與史跡之關系,比較各種紀錄之內容,考證其真偽。其有證明者,始能定為事實,證以時人之議論,辨析其利害。然后綜合所有之事實,將其縝密選擇,先后貫通,說明史跡造成之背景,促成之各種勢力,經過之始末,事后之影響,時人之觀察,現時之評論,而以深切美麗之文寫成。此史學者不易養成之原因,而固吾人今日之正鵠也。著者編著此書,不過自信未入于歧途,于試驗之中,不肯放棄責任而已。

書中論斷,著者非詆毀時人,或為之辯護,不過以公平之態度,說明其立場。讀者之意見,或同或異于結論,著者固無強人從己之意,且書非宣傳作品,讀者多為成年之人,當可根據事實,自由表示意見也。更當說明于此者,外交上之事件,尤易引起爭論。蓋人類之普遍心理,嚴于責人而寬于責己,對其家庭國家無不如此,詆毀外國,國人固少反對,且有愛國之名。此種畸形褊狹之心理,徒為害于國家。著者之目的,既非為片面之宣傳,又非為造成國際間之仇恨,惟愿平心靜氣,根據事實,敘述外交上之史跡,討論其問題,研究其經過,對于侵略之罪惡,決不為之稍諱,庶可成為認識列強責任之信史也。

近百年來,內政外交交相影響,中國以不平等條約之束縛,主權減削,內政往往深受外國之影響,外交之篇幅頗難預定,乃聽材料自行決定。書中地名以政府之變更,改易舊名,此種習慣,原為專制帝王改制之余毒,對于吾人則頗增加困難。著者敘述過去之史跡,自當仍用前名,但為便利讀者起見,常或附注今名。關于地圖,著者知其重要,不幸不能繪畫,插入書中。事無奈何,唯愿讀者自備地圖參看。

人名亦有困難,君主避諱不名,徽號字數贅多,廟號繁雜,均不便于記憶,民間用其年號,清帝除太宗而外,未曾改元,舉其年號,人皆略知其事業,今仍照用,代替其名。大臣之見于史料者,或稱姓名,或稱字號,或稱官名,或用地名,或稱謚號,變化繁雜,著者為便利之計,多用姓名。外人名稱,以譯音之故,常不一律,作者將其劃一,且多附注原名。國名載于舊檔者,或先后迥異,或交相雜用,如英或稱佛郎機,或稱大西洋,或稱紅毛,非外國書籍證明,殆難辨別。葡萄牙則稱大西洋,美稱米,法稱佛等,書中均改用今名。

年代舊用皇帝年號,或用甲子,近時或以孔子誕辰,或以民國成立之年為紀元。自今觀之,多不適用,清帝于嗣位之次年,詔改年號,其先,帝多改元,積時既久,推算困難,如咸豐元年,讀者或不能即知其距今若干年也。甲子計算,亦常不便于用。新法紀年如孔子誕辰,尚未通行全國,效仿西法,徒為增加困難,清代史跡,用民國紀元前計算,頗感不便,對于吾人亦無所得。著者為便利讀者起見,多注明公元。英人葛麟瑞(Charles Kline)所著之《中西年歷合考》,及陳垣之《中西回史日歷》等書均極便于檢查,更附道光以后之年歷對照表于書后。至于年表,說者謂為史書所必備,實則不然,史跡絕非年表所能形容,且表非詳細說明,多無益于讀者。吾人固不必墨守古代之體例也。

此書編著之初,頗賴友人章誠忘等之贊助,又蒙親友抄寫,皆深感謝。書中所敘之事實與議論,與任何人無關,著者一人負責而已。書為著者關于中國史有系統之第一作品,深愿讀者有所指導,并書于此。

陳恭祿自序于珞珈山

一九三四年五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邑县| 平武县| 陆河县| 门源| 赤壁市| 平定县| 东光县| 连南| 洛隆县| 香港| 龙山县| 平原县| 乐清市| 定兴县| 冀州市| 牙克石市| 乌恰县| 玉山县| 南木林县| 布拖县| 盐山县| 广南县| 闽侯县| 连山| 平顶山市| 江都市| 沁水县| 临西县| 昌黎县| 孙吴县| 古浪县| 滨州市| 封开县| 万盛区| 磐石市| 忻城县| 徐水县| 雅安市| 黄冈市| 沐川县|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