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濟爾哈朗的復仇比順治更瘋狂

1

順治七年十一月,攝政睿親王不顧舊疾未愈,再次出獵邊外,結果馬上大將軍不慎跌成了床上病王爺。不及一月,外強中干的多爾袞,在喀喇城一命嗚呼,以三十九歲的陽壽英年早逝。

攝政薨逝,朝野震驚。十四五歲的順治帝無須歸政的儀式,獨立頒發人生第一道圣旨,以多爾袞生前安排的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料理六部事務。久在壓抑中磨煉的少年天子,老成地安排聚力奪權的親信和步驟。

攝政靈柩還京,順治帝率王公大臣,俱縞服,迎殤于東直門外哭奠。哭奠者中,有哀痛前途未卜的,有含淚掩飾心笑的,有準備奮起反擊的……順治帝悲喜交集,還是給多爾袞追尊了一頂“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的特大號帽子。多爾袞成為史上唯一享受攝政大權而被追尊無上榮耀的榮譽皇帝。

然而,多爾袞的絕世殊榮,僅存在了兩個月。順治八年二月,皇帝下旨對多爾袞“削爵,撤廟享……黜宗室,籍財產入官”(《清史稿·多爾袞傳》)。

順治帝懲罰多爾袞如此迅速,只為顯示真正的皇權。來自多爾袞集團的蘇克薩哈、詹岱、鞏阿岱、譚泰,也為順治帝提供了所謂多爾袞的罪證。最終朝廷公示的多爾袞十四款大罪,出自前輔政鄭親王濟爾哈朗之手。

2

濟爾哈朗是這一場倒睿運動的領軍人物。

他拉攏順治帝付與重任的滿達海、博洛和尼堪,聯合上疏:“昔太宗文皇帝龍馭上賓,諸王大臣共矢忠誠,翊戴皇上,因方在沖年,令臣濟爾哈朗與睿親王多爾袞同輔政。逮后多爾袞獨專威權,不令濟爾哈朗預政,遂以母弟多鐸為‘輔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以皇上之繼位為己功。又將太宗文皇帝昔日恩養諸王大臣官兵人等為我皇上攻城破敵、剿滅賊寇之功,全歸于己。其所用儀仗、音樂、侍從俱僭擬至尊,造府與宮闕無異,擅用織造緞匹,糜庫貯金銀。將皇上侍臣伊爾登、陳泰一族及所屬人丁,剛林、巴爾達齊二族,盡收入己旗。又擅自誑稱太宗文皇帝之即位,原系奪立,以挾制中外。又構陷威逼,使肅親王不得其死,遂納其妃。且將戶口財產不歸公,俱以肥己。又誘皇上侍臣額爾克岱青、席納布庫等,欲令附己。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既稱詔書,擅作威福,任喜怒為黜陟。僭妄背理,不可枚舉。又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令日候府前,竟以朝廷自居,顯有悖逆心。臣等從前畏其聲威,今蘇克薩哈等首告逆謀,詳鞫皆實。應追治其罪,削爵,黜宗室,籍財產入官。其嗣子多爾博給信王多尼。”(《清史列傳·多爾袞傳》)

濟爾哈朗拿多爾袞攻擊、損害順治帝及其父兄來炮制的這份多爾袞罪狀,激怒少年順治坐在多爾袞搶來的至尊寶座上,對攝政睿親王的功高震主更是忌諱。濟爾哈朗上來便說,自己也是輔政,卻遭多爾袞排擠、構陷出局等話。

分析濟爾哈朗的證詞,多爾袞確實有獨擅大權、僭越自專的諸多行為,但他作為攝政王,在皇帝尚未親政時,完全可以代表皇帝統籌朝政、代天征討。濟爾哈朗只用少年順治忌恨的問題說事,而不言多爾袞為何在非常時期簡政集權的必要性和效果,也沒有說多爾袞在大權獨攬時為何不因利乘便,真正自立登基。當時滿洲政權入主中原,面對還未徹底平定的明朝疆域及李自成的大順軍、張獻忠的大西軍,多爾袞實行權出一處,政令統一,在八旗山頭林立的情勢下強化中央權威,便利了原來偏居遼東的清朝勢力在廣闊的中原迅速站穩腳跟。

濟爾哈朗自知,獨自攻擊多爾袞容易授人打擊報復的話柄,故而聯合順治的三個堂兄來攻擊他們的親叔叔,借助早已憤怒的皇帝,意欲徹底肅清多爾袞的影響和權威。故而他的訴狀中,更多的是人身攻擊,而嚴重缺乏真憑實據。

不堪攝政折磨的順治帝,要擺脫多爾袞的陰影,重新樹立自己君臨天下的權威,正需要一份帶攻擊性而不需客觀的文字。

3

雖然后來乾隆帝在為多爾袞平反時,說“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有年,威福自專,歿后其屬人首告定罪除封”(《清史稿·多爾袞傳》),把陰謀宵小之徒,指向蘇克薩哈等多爾袞生前的近侍。但是,濟爾哈朗才是這一起倒睿案中出力最狠的。

按人情關系而論,濟爾哈朗是多爾袞的堂兄,是太祖親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濟爾哈朗十歲那年,舒爾哈齊陰謀另立門戶,移師黑扯木,后遭太祖鎮壓囚禁。太祖一怒之下,將舒爾哈齊的長子阿爾通阿、三子扎薩克圖誅殺,還打算將他的次子阿敏處死,在皇太極等人的求情下,阿敏才免于一死。兩年后,舒爾哈齊死于幽所,也有傳言說是被太祖秘密處死的。

濟爾哈朗自幼被太祖接至宮中撫養,但他未必不對太祖誅殺了自己的父親和兩個哥哥有恨意。當年,太祖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僅憑十三副盔甲起兵,為枉死的父祖復仇。這份復仇的種子,應該也在濟爾哈朗心中萌芽生長。

電視劇《孝莊秘史》中,就曾表現阿敏對太祖處死舒爾哈齊懷恨在心,對太宗的政令進行抵制。然而在歷史上,阿敏也陰謀自立,殺降唱反調,遭太宗幽禁,于崇德五年死于幽所。

濟爾哈朗兄弟九人,大哥阿爾通阿、三哥扎薩木圖死于太祖之手,二哥阿敏被太宗幽死,四哥圖倫死于多爾袞攝政的順治五年,五哥寨桑武死因不詳,七弟諾穆岱十三歲夭折,八弟費揚武于崇德四年受外籓蒙古賄賂,被太宗削爵,崇德八年戍守錦州病逝,九弟瑙岱因獲罪黜去宗室為庶人。

至順治七年,濟爾哈朗的父親兄弟,皆已亡故,而死因大多與太祖、太宗和多爾袞有關。可以大膽地說,濟爾哈朗要嚴懲太祖太宗所愛的多爾袞,很有為父親兄弟復仇的意思。在他心里,大清江山有一半是其父舒爾哈齊浴血奮戰打下來的,他們這一支卻沒有坐享天下,反而家破人亡,大都死于非命。

4

太宗崩后,濟爾哈朗被推選為新君的第一輔政親王,而且順治帝在北京重新即位時,加封他為信義輔政叔王,位居叔父攝政王多爾袞之前。

濟爾哈朗最早擁立豪格,與多爾袞爭位,但濟爾哈朗并不堅定,認為“王(豪格)性柔,力不能勝眾,議遂寢”(《清世祖實錄》)。豪格作為太宗皇長子爭了也枉然,而濟爾哈朗作為太宗堂弟、豪格的人,成為輔政叔王。在豪格、多爾袞帝位爭奪戰中,他無疑是除去順治帝和孝莊太后之外獲利最多的人。只是他沒料到多爾袞最終以能力占了上風,更沒料到何洛會出首將他和豪格的所謂謀逆扯到了一起。他被多爾袞慢慢地排擠出了朝局。

濟爾哈朗加罪多爾袞時,稱其建造的府第與宮闕無異,而他自己被多爾袞罷免輔政,也有一條是“四年(順治四年)二月,以造第逾制,擅用銅獅、銅龜、銅鶴”。他扈從入關,擅自令兩藍旗越序立營前行,被多爾袞作為降其為郡王的一條罪狀。濟爾哈朗輔政,也不是真正尊重幼主的。

《清史列傳·濟爾哈朗傳》記載:“順治元年正月,王集內三院、六部諸大臣,諭以政事先白睿親王,書銜名亦先之。”濟爾哈朗讓眾人以多爾袞為出頭鳥,或許就是知其性格而故意挖的陷阱。濟爾哈朗主動讓位、讓名多爾袞,也是要激發多爾袞爭權擅政,但待多爾袞一死,他馬上以獨專擅權為多爾袞鑄造了一樁延續一百二十七年的鐵案。

蔣良騏《東華錄》卷五記載,順治十二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長庚上疏:“太宗創業盛京,同事諸王俱樹勛勞,而睿王之功為冠。”一等子許爾安也上疏,稱頌多爾袞的功勛,請求恢復爵號,修葺墳墓。他們援引成王周公事跡,指睿親王攝政有功。

濟爾哈朗勃然大怒,將彭、許二人罵了個狗血噴頭:“睿王方入燕京,逆天專政,肆行無忌。至皇上茂齡,仍不歸政,篡跡彰著,天厭其惡,不終其年,似此罪魁,且言功侔周公可乎。此輩陽應求言,陰圖構亂,違天悖上,紊亂朝綱,煽惑國家,情罪甚大。雖當開言路之時,難以宥免。”(《清世祖實錄》)

在濟爾哈朗的主持下,諸王大臣眾議,將彭、許二人,論罪當死,從寬流放寧古塔充軍。

5

清軍入關,睿親王功勞最大,已成歷史共識。乾隆帝說:“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有年威福自專,掃蕩賊氛肅清宮禁。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創制規模。奉世祖入都成一統之業,功勞最著。”近代著名清史學者孟森說:“清之入關創業,為多爾袞一手所為。”而濟爾哈朗為了制止群臣非議,自恃率兵攻克山海關外中后所、前屯衛、中前所三城,而認為“彼時燕京,不過一空城耳”,將多爾袞入關定鼎燕京的功勞化小。

濟爾哈朗雖然年長多爾袞十三歲,但他們都是在太宗朝才開始建功立業,論及功勞大小、能耐強弱,多爾袞都要勝過濟爾哈朗幾籌。

蕭一山《清代通史》論及濟爾哈朗在順治年間的功勞,只是籠統地說:“福臨以沖齡踐祚,奠定中原,征服華夏,其所以能成大業者,皆群臣襄贊之力也。當時宗室懿親,僇力行間,櫛風沐雨,勤勞佐命者:如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英親王阿濟格、鄭親王濟爾哈朗、敬謹親王尼堪、端重親王博洛、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等,其殊勛茂績,誠可為開國之大人物。”濟爾哈朗遭多爾袞排擠出局,以定遠大將軍外出領兵征戰,但他的功勞還在遭他打擊的阿濟格之后,無法與統兵作戰、定鼎北京的多爾袞相提并論。

對于被濟爾哈朗挾私進行復仇式痛打的多爾袞,蕭一山評價:“在入關初,總成其事,攬權行政者,則睿王多爾袞也。使清無多爾袞之攝政,無范洪諸人之運籌,無多鐸等之征伐,則清之一統,未可必也。”這是對歷史客觀的評價。

濟爾哈朗為順治帝清算多爾袞及其黨羽,立了第一大功,最后被獎勵叔和碩鄭親王之尊位。但是,已諳熟權謀的順治帝,“以王年老,一切朝賀、謝恩悉免行禮”,將濟爾哈朗再次排擠在朝政決策圈之外。當時,濟爾哈朗還只五十六七歲,不算太老。濟爾哈朗不久去世,也未必不是因為奪權不得后抑郁而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台县| 武城县| 石台县| 濮阳县| 临沭县| 鸡泽县| 治县。| 濮阳市| 都匀市| 磐石市| 白山市| 桂平市| 永嘉县| 马尔康县| 突泉县| 铜梁县| 诸暨市| 曲麻莱县| 合水县| 云南省| SHOW| 桐柏县| 桃园市| 阿拉尔市| 齐齐哈尔市| 临城县| 庆城县| 寻乌县| 宁晋县| 婺源县| 施甸县| 南靖县| 商城县| 桓仁| 岚皋县| 铜川市| 盈江县| 和林格尔县| 简阳市| 赞皇县| 卢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