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魯梁之謀
貿易戰雖然沒有硝煙,但是貨幣的威力卻絲毫不遜于真刀實槍的戰斗。
齊桓公稱霸之路障礙重重,因為齊國周圍強鄰環繞,僅僅依靠軍事實力和“尊王”的堂皇旗號,很難達到稱霸的目的。為此,在管仲的建議下,齊桓公對內加強國家經濟管理,對外實行靈活的對外貿易方針,從經濟上對敵國進行戰略性打擊。
魯梁之謀就是一次精彩的古代貿易戰,管仲用真金白銀,不動聲色地同時擊敗了兩個鄰國。
故事發生在齊桓公繼位的第二年。魯國和梁國與齊國毗鄰,且總是沖突不斷,齊桓公繼位后,就將這兩個國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吞之而后快。他向管仲問計:“魯國和梁國對于我們齊國來說,就像田地邊的莊稼,蜂身上的尾蜇,牙齒外的嘴唇一樣。現在我想攻占魯梁兩國,應該怎么做呢?”管仲思考了一下,然后對齊桓公說:“魯梁兩國的百姓,很多都以織魯縞為業。如果您穿起魯縞做的衣服,左右近臣也必定跟著穿,士紳們穿起了魯縞,百姓也就會跟著穿。此外,您還要下令齊國不準織魯縞,全力種田,這樣一來,魯縞就只能從魯梁二國進口,魯梁二國就將放棄農事而去織魯縞了。”
魯縞本來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只是魯梁地區的一種紡織品,以絲線為經,棉線為緯。但是自從桓公聽從管仲的建議,穿起了魯縞做的衣服,魯縞一下子就搶手起來。一時間,齊國的王公貴族都穿起了魯縞,上行下效,齊國舉國掀起了穿魯縞衣的風潮。由于國君下令齊國不準織魯縞,商人們就紛紛跑到魯梁兩國去采購原料,魯縞的價格短時間內就被炒高了。
管仲不忘煽風點火,他還對魯梁兩國商人說:“齊國急需魯縞,你們給我販來魯縞一千匹,我給你們三百金;販來一萬匹,給三千金。”如此天價自然刺激了魯縞的生產,當時齊魯兩國百姓紛紛織魯縞,家家戶戶織機響個不停,連兩國國君也大力支持。就這樣過了一年,管仲派探子到魯梁探聽情況。探子回報說:兩國城中路上塵土飛揚,走路的、趕車的、騎馬的都在忙著運魯縞。魯梁農田荒廢,幾乎無人耕種。
管仲于是去見齊桓公說:“時機到了,可以拿下魯梁二國了。”
桓公問:“該怎么做呢?”
管仲回答說:“首先,您應改穿帛衣,這樣一來百姓也就不會再穿魯縞。還要封閉關卡,與魯梁斷絕往來?!?/p>
國君與貴族都開始改穿帛衣,魯縞做的衣服很快就過時了,齊國市場飽和,再也無人愿意購買,而齊國封閉了關卡,導致魯梁的魯縞銷售無門,大量積壓。
又過了幾個月,管仲再派探子去探聽消息,發現魯梁兩國的狀況已經很糟糕了——百姓開始吃不上飯,連朝廷的正常賦稅都交不起。雖然兩國國君都命令百姓去種田,但是從種植到收獲還需要很長時間,而且農田荒廢已久,產量也不會太高。
無奈之下,兩國只能向積聚了大量谷物的齊國進口糧食。管仲毫不客氣地把糧食價格一提再提,向魯梁要價每石千錢,這幾乎是正常售價的百倍。就這樣,兩國的財政幾乎被齊國掏空了。
這次貨幣戰爭最后的結局如何呢?據史書記載:“二十四月,魯梁之民歸齊者十分之六,三年,魯梁之君請服。”
這才是真正的“不戰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