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
- 楊天石
- 1106字
- 2019-12-27 13:17:00
一 蔣介石向中共提出“廢除蘇維埃政府”等四項要求,日記中破天荒地出現(xiàn)“開放黨禁”等內容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加緊侵華,中華民族的滅亡危機加深。國共兩黨都在研究如何應對這一新的形勢。
1935年8月,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號召各國共產黨“建立廣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陣線”。中共駐莫斯科代表團團長王明在會上發(fā)表講話,呼吁中國各黨派、團體、各界、各軍組成國防政府和抗日聯(lián)軍。蔣介石抓住時機,于次年1月指派鄧文儀到莫斯科,與潘漢年、王明會談,說明自己“真誠地想同日本作(做)斗爭”,要求中共“撤銷中國蘇維埃政府”,“把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其后,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即通過多條渠道和中共接觸。同年7月,陳立夫向中共提出:“在同一目的下,實現(xiàn)指揮與編制之統(tǒng)一”,“放棄過去政治主張”等要求,并保證,國民黨將“停止圍剿”,“改善現(xiàn)政治機構”。
8月,中共根據(jù)共產國際指示,改取“聯(lián)蔣抗日”方針。12月12日,發(fā)生西安事變。22日,蔣介石要宋子文轉告周恩來,要周同意:1.廢除中國蘇維埃政府;2.取消紅軍名義;3.停止階級斗爭;4.愿意服從委員長之領導。蔣還要宋轉告周,他每時每刻都在“思考重組國民黨的必要性”。
24日,周恩來、張學良、楊虎城與宋子文、宋美齡會談。同日,蔣介石向張學良表示:回到南京后,將“聯(lián)紅容共”,“經過張學良暗中接濟紅軍,俟抗戰(zhàn)起,再聯(lián)合行動,改番號”。
當晚,蔣介石與周恩來會面,蔣表示同意停止“剿共”,聯(lián)合抗日,聲稱回到南京后,周恩來可以去南京談判。
26日,蔣介石回到南京,事變和平解決。此后,蔣介石思想中開始萌生新的成分。1937年2月,蔣介石制訂《民國二十六年大事表》和《本年政策》,提出“妥協(xié)內外各方,專力對倭”,同時更前所未有地提出“開放黨禁”“開放政黨政治”等內容。不過,蔣介石并不想給中國共產黨以合法地位,更不想與共產黨平等相待。他所設想的“開放黨禁”,只不過是“以本黨為重心,吸收余黨”,即在以國民黨為“重心”的前提下,吸收部分中共黨員。所以,他這一時期對中共的方針還是“制共”,即:1.不許共黨宣傳赤化,用兵力防制;2.給共產黨“出路”,“以相當條件收容之”,“令其嚴守范圍”。蔣介石這一時期的日記中也還有“剿撫兼施”的提法,但是,很明顯,“剿共”不再是蔣介石的政策重點了。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華清池發(fā)動“兵諫”,扣留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史稱“西安事變”。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的主導下,事變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圖為蔣介石與西安事變中的隨行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