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8章 終得償所愿

但劉二女呢?

他沒說,但眾人順勢下來也想得到。

——這種男女之事傳出去,對女人來說向來不是好事。

即使知道事情真相——可這些人有幾個?大多數人都是人云亦云,然后傳言總是越傳越離譜。

人長千張嘴,到時候劉二女還不知道被外人怎么說三道四呢。

既然出事兒了,就得解決。眼下幾個人都知道,逃避是逃避不了的。

可問題是怎么解決呢?

一是不當回事,原來怎么樣,現在還怎么樣。

但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

人言可畏并不是說著玩兒的。

——畢竟你生活在這時候,哪能不按它的規矩走?

二是讓劉二女再嫁。

但就憑她頭頂上那個疑是污名的存在,能嫁到什么好人家?恐怕就是勉強嫁了,人家心里還嘀咕呢。

這樣的能把日子過好?如此豈不是害人。說不得還會落了埋怨,讓人怨恨。

最后就是張知勁說的娶劉二女了,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歷來出了這種事兒,大多都這樣解決。

張知勁留了時間給眾人琢磨,看差不多了,又拋出第二條。

“其次,自家人知自家事兒。侄兒現在倒寧愿娶一個見識短但品性不錯的人。

畢竟見識手段可以學,可以增進。但品性——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不是白說的。”

其實要張知勁說,劉二女還是挺有見識的。

他可是親身經歷過劉二女和周毅的見面。

一般人看到心儀她的對象發達了,巴上去是應該的,哪還看到其中的危機?

就是想到了,富貴險中求,也不是說舍就舍得了的。

偏劉二女果斷的舍了。

這種魄力,不要說在女子中,在男子中,也是了不得的。

一語驚醒夢中人。

——張知勁為什么頭一段婚姻會以和離告終?

還不是——

張家元恍然大悟,繼而沉默不語。

他還是堅持己見。

他不相信門當戶對的人家,都沒好女。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萬一張知勁就這么倒霉呢?

張知勁的勸說他還是聽到心里了,張家元也不敢強硬地保證了。

到底不是親兒子。

其他人面面相覷。

張家善嘆口氣,吩咐張知勁:

“你去把你伯娘、嬸嬸連劉氏都請過來吧!”

張知勁應聲稱是,退下出門。

老一輩的張申氏等人卻是都聚在大房的小窯洞里。

她們不知道出啥事了,但也感覺出事了,是以皆沒各回各家。

劉二女與前大嫂宋氏,二房的小趙氏三妯娌,前小姑子張貴英,大姑子張知慧,反而在她自己的窯洞內說話。

可幾個人兒皆沒那份心思。

——劉二女不必說,她心里藏著事,自然心不在焉。

丈夫張知康最近又大病了一場,小趙氏正煩心呢。

張知慧身在曹營心在漢,在猜測父輩們在說什么事。

張貴英又在憂心自己的婚事。

‘閨女大了不由人,娘家不留老女瘋’,她年紀也大了,早該出嫁。

偏她也是倒霉,因為三哥張知少的婚事一拖再拖,讓她的終身大事,到如今也沒影兒。

想著想著,又忍不住憧憬未來。

一個人自得其樂,倒也是一場戲。

只剩下宋氏,她倒是挺有精神。

可聽聽她說的話?

三句話不離兒子,不時的挺挺肚子,讓幾個人聽著很不耐煩。

畢竟除了沒出嫁的張貴英,誰還沒生過兒子?宋氏還沒生呢,她就這么肯定她這一胎是男的?

也不怕到時候生個女兒的話,丟人現眼?

幾個人也奇怪了,明明以前宋氏不是這樣沒眼色、張揚的人啊?

——看來這又是一個為了兒子瘋魔的人。

一個人兒說話也挺累的,宋氏終于后知后覺住口了。

這話自然沒說起來。

張知勁到來時,屋里就是這么個景象。

劉二女被叫出來,張知勁看院子無人,飛快的輕聲交代:

“一會兒什么話也別說。有什么不明白的,以后我再給你解說。”

末了,又承諾:

“我不會害你的。”

說完,率先推門兒進去。

劉二女被他說的一愣,回過神兒來趕緊跟上去。

一進屋,饒是劉二女有準備,也不經嚇了一大跳,只見家中的幾個直系長輩都在。

“好了,人兒都來齊了。”

張家善見大哥二哥不準備說話,他便領了這個頭兒。

劉二女眼看公公說話了,不由得有些進退不得——不知道是繼續行禮還是直接退到一邊兒。

也沒人給個指點。

不過,這樣的場合,她一直戳在人群中間也不是事兒。

她腦中思緒紛亂,想法萬千,但身體早一步先有了主意——按規矩行完禮,這才退下。

畢竟禮多人不怪,多彎下腰累不著。

張家善暗自點點頭。

——他是故意的。

時間在緊,也不會沒有讓劉二女行禮的功夫。

雖然劉二女做的生疏,反應也慢。但到底應有的禮節,她都做到了。

這就不錯了。

當下,他就將今天發生的事兒,連張知勁的祈求都說了。

果然,聽完他的話,張陳氏第一個贊同。

這可真是天上掉餡兒餅,瞌睡有人遞枕頭——心想事成啊。

不趕緊贊同,難道還反對?

又不是傻。

張趙氏無所謂,又不是他的兒子。只是因張家次贊同,她當然夫唱婦隨。

與她們‘別有用心’相比,張申氏真心多了。

她畢竟與劉二女來往一場,彼此間相處的又不錯。從眼下來說,張知勁也是難得的良人,她自然為劉二女高興。

只剩下張楊氏,她快氣炸了。

雖然張知青一家過繼了,但那只是理法上,血緣上是怎么也改變不了的。

——當婆婆的沒幾個愿意兒媳婦兒改嫁。

何況,她與劉二女早有仇怨,她豈能眼睜睜的看著仇人發達,過好日子去。

反正彼此間早有仇,當然不在乎多這一回還是少這一回,把人拉下來才是正經。

至于倆人兒握手言和?

就是劉二女愿意,以她的小人之心,也不相信劉二女真的大度。

當即她便跳出來反對:

“這怎么行?先不說自來一女不侍二夫。就說伯書,他已經沒爹,夠可憐了。難道還要沒娘?這讓他以后可怎么活?”

張家元能從縣衙混出頭,那就是個沉得住氣的,偏偏叫他遇見了張楊氏。

一聽她說話,本來反對張知勁娶劉二女的心立刻沒了,頭一個當場反駁:

“你住嘴!不會說話就別說。啥叫一女不侍二夫,那是多少年前的老黃歷了。連當今都鼓勵寡婦再嫁,你比當今還金口玉言呢?”

他到也沒胡說,當今永定帝登基后的確發布過這方面的昭令。

其實不光本朝,往前的朝代也發布過。

可能有人會奇怪,這時的女子不是講究守貞?張楊氏說的沒錯啊。

可是別忘了一句話叫:此一時,彼一時。

——若是王朝中期強盛時,人們吃得飽穿的暖了,自然會追求身外之物。

或者你出身富貴,婆家也不會養不起一個守寡的媳婦兒。這樣的既有人給自家死去的兒孫支應門戶,而且還能得個好名聲,自然贊同守寡。

可這時呢?

王朝剛建立,首先經過了一段混亂時期,戰亂、饑餓、疾病等等讓人口銳減了幾成。

一個家無丁,那是絕戶。一個國無人,那是弱國。

所以,不管為家還是為國,寡婦再嫁都是順勢而為。

再則,不論何時,男多女少都是常態。

——畢竟因為重男輕女等原因,女子活的艱難,本來就比男人少了。

結果這時的婚姻還實行一妻多妾制。

富貴人家不說了,總不缺女人——要不是王法律歷在哪兒擺著,有些人恨不得把后院都填滿。

但底層兒人呢?

能娶上媳婦兒的有,但還有好多男子都娶不上媳婦兒。

這時,你說那些守寡的女人,要是四五十歲也就罷了,有些才二三十歲。

偏偏既年輕,家里又養不起,不讓她們再嫁,那不是明擺著逼她們去死?

——這樣有違天和又浪費的事,一般人誰愿意去干?

不怕報應自己或子孫?

所以,這事這說穿了也不奇怪。

至于說讓張伯書怎么活?

張家善夫婦也聽不下去這句話了。

張陳氏一點沒給妯娌面子,不客氣的回懟:

“弟妹,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伯書不用你操心。那是我孫子,我和他爺還能不心疼?

我今兒就把話撂在這兒了,他爺也算有點兒家財,以后全都是他的。

沒爹娘怎么了?有爺奶就行了。”

張楊氏被懟的要死——一個張陳氏嘴比她厲害,一個張家元動不動就將當今放嘴邊上,她是哪個都不敢回嘴。

當下尷尬的不行。

得了,既然都不歡迎我,那我走好了。

看她摔門出去了,這回換張老五尷尬了。

他站起來,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察覺到兄長們看他,他重又坐下,訕訕地笑了。

張家善見了,便不再搭理他。反而向大哥打趣:

“你不是不贊同嗎?”

可看剛才你比誰都著急。

張家元聞言,很覺得臉上無光。

但男子漢大丈夫,一口唾沫一口釘兒。在外面也就算了,對著自家人,總不能不要臉的再翻回去,把說過的話收回去吧?

便哼了哼,沒吭聲兒。

張家善見此樂了,其他人看見也相繼笑了。

不能怪他們傻樂,實在是這樣的張家元太少見了。

——張家元自進衙門后,越來越威嚴。就是平常在家里,也很少笑。

……

這就成了?

劉二女有些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桂阳县| 华蓥市| 易门县| 白城市| 申扎县| 晋江市| 定日县| 襄垣县| 新干县| 惠州市| 新闻| 二连浩特市| 探索| 乐亭县| 太湖县| 阜阳市| 仪征市| 金川县| 黔西| 灵寿县| 苗栗市| 海城市| 兖州市| 东明县| 霍邱县| 凤庆县| 松阳县| 朔州市| 达拉特旗| 平阳县| 来宾市| 常宁市| 且末县| 民丰县| 连州市| 左贡县| 横峰县| 长沙县| 本溪| 资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