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玉來到火車站,離333次列車到站還有五六分鐘的樣子。
出站口前站著許多人,不時地向站內張望。幾個蹬三輪載客的壯年,排在最前面。
有人開始陸續走出來,林曉玉翹首搜尋母親的身影。
林富和林娟娟背著隨身行李,牽手走在前面,莊素貞緊跟其后,林曉玉看見他們三人,高興地跑了過去,雙手把林富和林娟娟緊緊地攬在懷里,先向莊素貞喊了一聲:“娘”激動地熱淚盈眶:“你們倆小東西也來了,想死你們啦!”
“你爹沒來?”莊素貞問。
“俺爹這些天特別忙,他剛剛接到老家電話,就讓我請假過來接您,沒想到這倆小家伙能來!”林曉玉激動地有點語無倫次。
“娘,你們就這些行李?”曉玉問,
“還有不少,都是托運的,明天一早過來再提吧!”
“中!咱先回家!”
“先去你爹宿舍!”莊素貞已經猜出曉玉說的家是哪里。
“嗯嗯!去俺爹宿舍,咱們走。”
從三路車終點站向前走約一里路,就到了林海晨的宿舍。宿舍外觀上與住宅小區沒有分別,從外面看,院內有四座四層樓,陽臺全部朝南,掛著花花綠綠的衣服,偶爾有幾家種植了一點花草。
宿舍的門衛都是穿軍裝的,要求很嚴格,每個人都要登記。
“你叫林曉玉對吧!”看起來年齡較大的哨兵說。
看來林曉玉經常過來,他們已經很熟悉了,他一口就能喊出名字。
“這是俺娘,名叫莊素貞;這是俺妹妹,叫林娟娟;這是俺弟弟,名叫林富”林曉玉把人名和關系都一一報過去。
在報林富的時候,她似乎稍微停頓了一下,外人絕對覺察不出來,就連林富和林娟娟也沒聽出來,莊素貞卻覺察到這個細微之處,抬眼看了看林曉玉,把手搭在林富的肩頭,輕輕地攬到身邊。
老兵登記好表格,又從一個鐵柜子里取出賬本似的大夾子,翻開幾頁,仔細查閱,用手指一行一行地校對著說:“檔案上說林總只有兩個女兒,沒有兒子,請問這個男孩是誰?”
“這是我干兒,自小在我哪里長大,你打個電話問問海晨,就說來寶也來了。”莊素貞知道這里的規矩。
老兵拿起電話:“請轉林總工辦公室。”
“您好!是林總嗎?”
“我是!我家屬到了嗎?”
“是的林總,就是有一個小男孩不能確定與您的關系!他叫林富,阿姨說叫叫…來…”
“叫來寶,是我干兒,他們全來了?哈哈!這回家口全啦!讓他們進去吧!”
老兵拿出四張出入證,分別填上名字,遞給他們,說:“出入大院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帶上證件,門崗認證不認人。”
林富事第一次來這里,他只知道林海晨從事造船設計,沒想到管理這么嚴格!一定是保密單位!
林曉玉在前帶路,經過四棟四層樓,一棟紅褐色兩層樓房映入眼簾,建筑風格類似教學樓。樓梯在整個建筑的兩端,順西側樓梯上二樓,第二個門牌標注202LGS,莊素貞從衣兜里摸出鑰匙,輕輕地打開門。
莊素貞竟然有這里的鑰匙?不對呀!看起來戒備森嚴,應該是保密單位。林富糊涂了,可不便多問。
宿舍有兩間房組成,房間大的出奇,差不多有農村三四間屋的面積,外間是書房,更像工作室,周圍大半圈都是書櫥,書櫥里擺放著滿滿當當的書籍,房間正中間有一張大桌,桌子周圍排著許多椅子,桌面正上方吊著一盞大燈,桌上排放著圖紙及一些繪圖工具。
里間才算是宿舍,一張雙人床靠南窗戶,床頭柜顯得很大。衣櫥,寫字臺、沙發、茶幾,應有俱全。靠北窗大約十平米的空間,用板壁隔開,里面鍋碗瓢盆,爐灶案板擺放得還算整齊,應該是廚房了,房間里外還算整齊,沒顯得亂糟糟的樣子,單身男人能保持這水平,實屬難得。
“你幾天過來收拾一次?”莊素貞臉上沒有笑容,對林曉玉說。
“兩三天,有時候三五天,絕對沒超過一周!”曉玉的臉上顯得有些惶恐。
“你和小周要經常過來,現在天長,下班可以在這里做飯,收拾收拾再回去,隔著也不遠。”
“嗯嗯!俺知道啦!娘。”
“你現在去買點菜,割點肉,小周下班喊上他,晚上都到這邊吃飯。”莊素貞掏出腰間的手絹,準備找錢給林曉玉。
“娘,我有錢,有糧票。”
“你有先存著,剛結婚,后邊還有若干事呢,用錢的地方多得是,拿著!”莊素貞給了曉玉購物的費用。
昨天晚上林娟娟沒有睡好,到了家困意襲來,哈欠連連,莊素貞笑呵呵說:“你倆先睡覺會兒,看秀兒那樣子,困得快不行了!”
“大娘,俺不困!讓娟娟睡吧。”
林娟娟沒有生疏感,畢竟她來過多次,前幾年放假還來住些日子,對她來說,就是第二個家。她盹得真不行了,爬上床,拖過一條毛毯,胡亂蓋在身上,連鞋子都懶得脫,倒頭就睡過去了。
林富走過去,替她脫掉鞋子,墊上枕頭,抱起腿,輕輕放到床上,全身上下蓋好毯子,便去書櫥旁邊,參觀琳瑯滿目的書籍。
莊素貞在廚房一邊洗涮碗筷一邊觀察林富,“這小子,照顧人還挺熟練!”。莊素貞總愛找機會接觸林富,就是想把他品性和對林娟娟態度弄得一清二楚。
莊素貞不顧旅途勞累,把廚房重新整理了一番,把應該置辦地東西一一記在心里,準備過后到市里購齊備滿。
“來寶啊!你在干啥?”莊素貞喊。
林富立刻跑了進來:“大娘,你叫我啥事?”
“你把這些垃圾倒垃圾箱里去,下樓直走就看見了!”
“知道啦,大娘!”
林富找到垃圾箱,不知啥原因,垃圾箱周圍有積水,積水雖不深,但足以濕鞋。林富覺得這片積水與周圍環境極其不協調,正琢磨著那,腳底一滑,鞋子濕了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