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0章 書院

  • 大明巨賈
  • 清蒸海鱸魚
  • 3505字
  • 2020-05-07 18:18:34

子樂先生招募成功,也意味著先生招滿了。

時光荏苒。

兩位掌柜在房慕白的許可下,也以最快的速度將太原書院建造完畢。

“二公子,我以前倒是也建過些義學、族塾,但從未見過如此莊嚴肅穆、幽靜典雅的書院,我自己修建完,都覺得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作品。”

房慕白大笑“這還是多虧了你與李掌柜的手藝高明。”

新招募的先生、跟著房慕白等一起來到剛剛完工的太原書院。氣派肅穆、幽靜典雅又錯落有致的造型,讓眾人也是嘆為觀止,紛紛稱贊道不可思議或精妙絕倫。

“二公子、各位,請隨我二人進去參觀。”

眾人移步至院內。對于書院內部的景致更是贊不絕口。

此時正值樹木繁盛、春色怡人的深春美景,兩邊潺潺細流敲擊著鋪墊的鵝暖石,發出咕咕的聲響,枝頭鳥蟲鳴叫的清脆之聲提振這眾人的心情,遠處天井、回廊、軒廊、講堂,依次遞進,逐一而高,更顯得聲勢非凡。

這時李掌柜給大家介紹道:“各位先生,太原書院是按照二公子的建議建造的。采用磚木結構,從頭門到風雪亭,根據不同用處,也分別采用不同的屋頂設計,包含硬山頂、懸山頂、歇山頂,其中學院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講堂,則采用的是重檐歇山頂,不僅美觀大氣還能防火避雷,另外過了大門,分別在晨鐘暮鼓后面的唯先齋與藏書樓都分別做了巧妙的設計,比如在先生備課及休憩的唯先齋內,設有可折疊的桌椅及單獨的書架,方便先生使用。而在藏書樓,則做了滿滿當當的書架,并設計出滾輪扶梯,方便先生移動扶梯,拿去藏在高處的書籍。”

這這時房慕白接過話頭“各位先生,我會在三個月內,將上古先賢到本朝年間的鴻儒巨著盡可能及其,讓各位先生能夠在太原書院享受教學讀書所帶來的好興致。”

各位先生聽房慕白這么說,頓時一個個喜笑顏開,心想來太原書院果然是沒有來錯,如果真如其所言,將書籍收存與書院藏書樓,那太原書院絕對可以稱得上首屈一指。因為從沒有哪個以蒙學為主的,甚至說連童生試都未讀完的書院能夠做到這種存量的書籍。

當然了,后來太原府覺得太原書院完全可以教授更好水平的學生,于是在房慕白同意的情況下將整個童生試(包含:縣考、府考、院考)階段所授之內容都予以開展。

李掌柜接著說道:“各位先生我們過二門,去講堂看看吧。”

“講堂內的擺設可與以往不同,按二公子要求,設計了個寬三丈半,長五尺余的木質書板,上附有毛氈打底,可懸掛紙張,用以先生書寫使用。而先生之講壇也做了修改,采用雙層立斗柜加松木臺面的樣式,先生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自如。”

書院中懸掛了許多,古今大才的名言,有講盡忠愛國的、有言仁義禮信的,不勝枚舉。只不過在講堂正門口掛的一副楹聯讓各位先生紛紛夸贊。

上聯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下聯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李掌柜介紹說,這幅對子是當時和二公子在商量書院設計時,二公子有感而發,即興吟出的。得知竟是房慕白作的,先生們更是覺得這個年輕人知書達理不簡單。

眾人在兩個掌柜的帶領下,把書院的角角落落全部轉了一遍,才相繼離去。

院舍建設完成的同時,生員的招募也進展的異常順利。這個結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通過與官府聯合辦學,以及房慕紫的現場答疑,應當是有不錯的效果。所以這一點是在意料之中的,而超出預計的是,子樂先生師從季迪先生的事情自從宣傳出去,一下子在太原甚至整個山西省道被廣泛傳播,太多人慕名前來,導致書院地方有限,無法容納,故終止招募報名。

不過這報名后的結果卻讓房慕白有些大跌眼鏡。

一是生員年齡參差不齊,有的小的十歲不到,有的大的都快十五了,而按照大明律法來說,只要未滿十五均可參加讀書。所以才有了年齡不一,大小不同的生員。

二是參加科舉部分的生員相對在家境上要優于與參加商課的生員,興許是家境更差的父母,期盼的不是孩子入朝為官,而是能夠養家糊口吧。

在即將開院進行開筆破蒙的首次典禮之前,房慕白將除了先生、院工(如:廚子、幫工等)以外的人,在組織結構中又做了最終的修正,修正后院長,也稱山長為子樂先生,副院長為石永泰,級長分別是教授商課的幾個管事,按照學期輪流擔任。因為子樂先生加入,所以做出如此調整,且原本正副院長的職能也進行對調。

洪武七年谷雨。

“有請院長子樂先生給大家宣講。”

子樂先生對于房慕白安排的這個別出心裁的破蒙典禮,覺得很有意思,于是痛快的接受了兩人講話作為儀式的首個環節。

子樂先生師從大儒,學識那是自不必說,而在眾多先生、學子的面前,那種神態自若、氣定神閑的大家風范更是讓其他夫子自愧不如。

“……夫學也者,學為圣人之道也,學成而以措諸用,故師行而弟子法之……今之學主以文墨為教,帝子上者華而鮮實,下者習字畫以資刀筆官司,應酬廩粟之外,無他用心,其亦異乎之所欲為者乎?”

子樂先生在跟隨季迪先生讀書時,時常會遇見伯溫先生與自己老師論道,其中對于伯溫先生的這番言論言猶在耳。

“……元·高明《琵琶記·旌表》中就有隱喻‘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所以前朝各代才會涌現出那么多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的故事。希望大家謹記,知行合一。”

接下來房慕白作為太原書院的始作俑者也進行了發言,只不過他的發言有些標新立異,從商賈的角度進行詮釋。

這也能理解,畢竟生員中,有一半修習商課,是一群為了過上好日子而讀書的少年。

“何謂商人?上古商朝的商業十分繁榮,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極”之稱。呂尚(姜子牙)就曾在朝歌以宰牛為業,又曾在孟津賣飯。且商代數位君王都修馳道,來便利天下物通。所以商超子民在商旅行腳之間,便被稱為商人。”

“太史公《史記》專門為商人作《貨殖列傳》,并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禮生于有而廢于無,君子富而好興德;小人富,以適其力”。“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家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當然了,這是太史公針對財富至于個人而言,無論何種人種,何種境地,何種文化,都對富庶生活充滿向往,利與義不一定是相對的,反而很多富庶之人更愿意也更有能力接濟窮人。

另外針對國家強盛,成就霸業,發展經濟是重要因素的言論也多有描述。

房慕白接著道:“太史公在書中有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使富商大賈周流天下,貨物交易通暢,滿足了各地、各類人的需求,成就了漢初文景之治。”

“誠然,后世竟有士農工商,商居末位的落后思想,這并不是孔圣人、太公望、太史公等先賢所倡,所以,望諸位能夠厘清思想,以寬廣的胸懷接納利于國民,愛于社稷之名言。因此我送大家十個字,既作為我學院之訓,也作為大家心中須常反思自身的警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兩位院長的發言引起所有現場先生、生員等人的熱烈歡迎。尤其是房慕白的發言更是在眾多先生當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也改變了一些人對于行商坐賈的偏見。

隨后,開筆破蒙之禮正式開始。

新入院生員在先生們的指導下,正衣冠,結紐扣,穿襪履,須系緊,童蒙之學,始于衣冠,《管子·形勢》中有描述,‘言辭信,動作莊,衣冠正,則臣下肅’。

房慕白對于這種禮儀不太明白,所以具體執禮安排,全部由子樂先生主導。

“參神祀祖……”

“拜!”

經過一系列繁復的程序,先生們帶著生員進入講堂一一坐下。

新入院的孩子,從家里來書院時就被要求帶上用紅紙皮包裹著的三本書(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內夾蔥、蒜各一株,裹在孩童腹部,表示“聰明”“會算”,提著寫有“一路光明”“步上青云”的紅燈籠,由家人挑著裝滿酒食果蔗的擔子,踏著晨曦前往學院。

先參拜孔圣、范圣,再拜敬先生,然后再由先生領著選定座位,坐下前先將帶來的糯米“薄撐”(用糖水勻和糯米粉煎成的薄餅)放在座位上才坐下去,其用意是黏在座位上專心讀書,不隨便離開。

子樂先生手執教棍,走到一個看上去七歲左右孩子面前問道:“你來學堂做什么?”

“讀書。”

“你的書呢?”

“在肚里。”被問的孩子這才將下腹部的三本啟蒙書放在桌面上。

子樂先生走到身后,手把手的在描紅簿上教寫《千字文》中的“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幾個大字,最后又將《論語》學而篇里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講述一遍,開筆破蒙的儀式才算正式完成。

隨后,新入學的孩子,每人領取一套院服及手牌,并被告知往后同窗間、或見先生,須稱學生,以示尊重,直至將近晚間所有人才離開學院。

太原書院開學后,各州府才俊、官人等都慕名來參觀。太原府知府王宗臺,也在奏章中稟明這一事情,以表達,其對于洪武二年十月,皇上諭示中書省臣曰:“朕惟治國以教化為先,教化以學校為本。京師雖有太學,而天下學校未興。宜令郡縣設立學校,延師儒,授生徒,講論圣道,使人日漸月化,以復先王之舊。”的國策,而不負圣命的政績。

會邀功的孩子有奶吃,太原府知府王宗臺,在日后的官場之路上憑借著出色的政治嗅覺,成功避險,從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宁| 克山县| 雅安市| 科尔| 凉山| 囊谦县| 金沙县| 宝丰县| 岚皋县| 湟中县| 竹北市| 南郑县| 汨罗市| 同江市| 格尔木市| 吉隆县| 昌邑市| 镇远县| 漳州市| 长治县| 英德市| 莆田市| 亚东县| 隆安县| 富蕴县| 永定县| 纳雍县| 库车县| 明溪县| 安义县| 岗巴县| 永昌县| 望江县| 读书| 惠州市| 尉氏县| 阳新县| 玉树县| 璧山县| 习水县| 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