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受歡迎的“模型思維課”主講人
密歇根大學復雜性研究中心“掌門人”
圣塔菲研究所外聘研究員
研究復雜性與多樣性的專家

斯科特·佩奇于1985年獲得密歇根大學安阿伯分校數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得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數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得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管理經濟學碩士學位,1993年獲得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管理經濟學和決策科學博士學位。
佩奇以對社會科學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研究和建模而聞名。具體研究方向包括路徑依賴、文化、集體智慧、適應和社會生活的計算模型。研究領域涉及多個學科,包括經濟學、政治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物理學、公共衛生、地理學、城市規劃、工程學和歷史學。
他曾多次在高中、大學、公司、非營利組織以及政府演講,介紹他關于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研究。也曾經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教育部、福特汽車公司、奔馳汽車公司等提供咨詢。
佩奇獲得了多項獎金,包括2002年的IGERT獎和2001—2006年的生物復雜性項目SLUCE獎,以及2013年的古根海姆獎(Guggenheim Fellowship)。他還曾多次獲得加州理工學院、西北大學和密歇根大學頒發的杰出教學獎,這些大學對他多年來在復雜性和多樣性方面的教學成果給予了高度認可。佩奇于2011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廣受歡迎的“模型思維課”主講人
密歇根大學前校長瑪麗·蘇·科爾曼(Mary Sue Coleman)說:“我們的教師渴望與全世界分享他們的知識,我們的學生對于可以體驗全新的教學方式也同樣激動。”斯科特·佩奇對此也積極響應,他在Coursera平臺上線了“模型思維課”,該課程包括一百多個視頻和閱讀資料。自課程上線以來,有超過5萬名學生注冊該課程,超過120萬人次觀看了課程視頻,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學生的好評。

佩奇教授鼓勵對課程好奇的人們注冊學習,并親身參與其中。他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的校友和想要就讀密歇根大學的學生們體驗一下什么是密歇根大學的教育方式。”
在這門課程里,佩奇講授了理解和應用模型如何幫助人們做出更好的決策。有證據表明,具備模型思維的人要比沒有這種思維的人更優秀,而且能夠運用多種模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人要比只運用一種模型思考的人更優秀。
佩奇在課程里還著重介紹了幾種模型,展示出多樣性對創新的重要性。并具體講解了擁有多樣性視角、啟發式的群體是怎么比個人表現更好的。
佩奇的課程引用大量的例子,內容生動有趣。他曾在模型思維課程里講過一個觀點:在離散狀態馬爾科夫(數學模型)過程中,如果把人生看成努力和不努力兩個狀態,只要狀態轉移矩陣確定了,長期來看,在每個狀態下所停留的時間比例也就都確定了。如果人生的動力源泉是固定的,努力的百分比就是固定的,那么短期內努力或者不努力并不會有什么影響。也就是說,問題的根本不在于你的狀態,而在于源動力!所以,在瓶頸期遇到困難實在不想努力的話,多去找一找自己的源動力,想想當初為什么出發。
密歇根大學復雜性研究中心“掌門人”圣塔菲研究所外聘研究員

斯科特·佩奇于2002—2009年擔任密歇根大學復雜性研究中心副主任,于2010—2015年擔任主任。復雜性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其創始成員是一個現已成為傳奇的研究小組——巴赫小組(BACH Group)。巴赫小組始于20世紀80年代,成員包括來自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他們都對各種復雜的適應性系統感興趣。


巴赫小組最初的成員包括美國數學家亞瑟·伯克斯(Arthur Burks)、遺傳算法之父約翰·霍蘭德(John Holland)等人。美國進化生物學家威廉·漢密爾頓(William Hamilton)、認知科學家侯世達、認知科學家梅勒妮·米歇爾(Melanie Mitchell)也是巴赫小組的成員。現在,巴赫小組由政治學家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Bob Axelrod)、物理學家馬克·紐曼(Mark Newman)、數學家和公共政策學家卡爾·西蒙(Carl Simon)和斯科特·佩奇等人組成。其中,馬克·紐曼、卡爾·西蒙也是復雜性研究中心的成員。
佩奇于1999年被圣塔菲研究所聘為研究員,開始了在圣塔菲研究所十幾年的研究生涯,主要研究方向依然是復雜性和多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