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有陰陽
岐伯曰: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17];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此皆陰陽、表里、內外、雌雄相輸應也。
所謂陰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
“四難”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扁鵲曰: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谷味也。其脈在中,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心肺俱浮,何以別之?曰: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肝腎俱沉,何以別之?曰: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脾主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
脈有陽盛陰虛,陰盛陽虛,何謂也?然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曰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陰陽虛實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