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藥傳心錄
- 王緒前
- 1777字
- 2019-12-20 14:25:07
何首烏
1.作用
(1)補益肝腎:用于肝腎精血虧虛,血虛萎黃,腰酸腳弱,耳鳴耳聾。何首烏的補益作用平和。
(2)烏須黑發:用于肝腎不足之頭暈眼花,須發早白,脫發。為烏發要藥。
(3)截瘧,解毒:用于瘧疾日久、氣血虛弱,瘰疬,癰瘡,皮膚瘙癢。
(4)潤腸通便:用于年老體弱血虛腸燥便秘。
2.認知
(1)關于治脫發:此方所用為經過炮制的何首烏,即制首烏,其主要作用是烏須黑發,為治療白發、脫發的要藥。在古代的一些書籍中記載此藥時將其神秘化,認為有非常好的延年益壽作用,認為何首烏若生長成人形或生長年限長者作用更好。若取其補益作用,則應制用。
《本草綱目·卷十八》記載,相傳古代順州南河縣有個人叫田兒,姓何,體弱多病,不能生育,58歲尚未娶妻成家,常常羨慕仙道之術,隨師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有一天夜里,因醉酒后睡臥山野,朦朧中看見兩株藤類植物,相距有三尺多,苗蔓忽然相交在一起,久而方解,解后又交,何田兒見到這種情狀,非常驚異。第二天早晨就連根挖回,遍問眾人,沒有人能認識是什么植物。后來有一位山里的老人忽然走來,田兒出示植物詢問。老人回答說:“你既然年老無子,此二株藤相距三尺多,苗蔓忽然相交在一起,久而方解,解后又交,實在奇異,這恐怕是神仙之藥,你何不服用試試看呢?”何田兒就將所挖之根搗為細末,每天早晨空腹時用酒送服一錢,7天后,就思念家室,連服幾個月后,更加強健,因此經常服用,又加至二錢,一年后所患各種疾病痊愈,原已花白的頭發變得烏黑油亮,原已蒼老的容顏光彩煥發。遂娶妻成家,十年之內,生了好幾個男孩,于是將本名田兒改為“能嗣”。從此以后,他家即將此藥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傳下去,能嗣又讓兒子延秀依法照服,父子二人都活了一百六十歲,延秀生兒名“首烏”,首烏依爺爺、父親之法亦服此藥,也生了好幾個兒子,雖然是一百多歲的老人,頭發卻烏黑。有一個叫李安期的人,和何首烏同鄉,關系十分密切,偷偷地打聽到這一秘方服用,也成了一個老壽星。這個傳說就是講何首烏具有烏發的作用。因此,治療頭發異常,何首烏為首選。
(2)關于藥材:何首烏作為藥用,有白、赤之別,七寶美髯丹中所用何首烏就注明“大者,赤白各一斤,去皮,切片,九蒸九曬”。本草書中記載赤者雄,白者雌。李時珍認為白者入氣分,赤者入血分。臨床使用的何首烏為蓼科植物,即赤何首烏。目前也有人認為白何首烏補虛作用也很強。
諺語講“潤腸消瘡生首烏,制熟益血補肝腎”,區別了二者應用方面的不同。制首烏是將何首烏與黑大豆同煮后入藥者,具有補益肝腎的作用,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如須發早白,脫發,腰膝酸軟等。制首烏的特點是不寒、不熱、不燥、不膩,為滋補良藥。取其強壯作用,可以將其泡酒服,用于身體虛弱的病證。何首烏的烏須黑發作用極佳,制首烏為治療白發、脫發的要藥。
(3)關于補虛:何首烏用的是其塊根,其主要作用是烏須黑發,雖然補虛作用好,但根據記載,在唐宋時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李時珍說:“此藥流傳雖久,服者尚寡。嘉靖初,邵應節真人,以七寶美髯丹方上進。世宗肅皇帝服餌有效,連生皇嗣。于是何首烏之方,天下大行矣。”而七寶美髯丹(何首烏、白茯苓、懷牛膝、當歸、枸杞、菟絲子、補骨脂)方中的主藥就是何首烏。《本草綱目》中記載一個案例很能說明何首烏的補益作用,“宋懷州知州李治,與一武臣同官。怪其年七十余而輕健,面如渥丹,能飲食。叩其術,則服何首烏丸也。乃傳其方。后治得病,盛暑中半體無汗,已二年,竊自憂之。造丸服至年余,汗遂浹體。其活血(注:中醫現并不認為何首烏具有活血作用)治風之功,大有補益。其方用赤、白何首烏各半斤,米泔浸三夜,竹刀刮去皮,切焙,石臼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溫酒下五十丸。亦可末服”。這就講了何首烏的補益作用很好,但需要堅持服用才能達到預期的療效。
(4)關于安神:何首烏的藤莖即夜交藤,具有安神作用,用治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頭昏腦脹、精神萎靡等,在治療失眠方面,需要大劑量使用才能見到效果,并具有養血作用。由于夜交藤具有良好的安神作用,而夜交藤與何首烏乃是同出一物,故有人認為何首烏也具有安神之功,現在中藥書中多無此記載,此說可供臨床參考用藥。
(5)關于忌鐵:在煎煮何首烏時,要忌鐵器,因為二者會發生化學反應,煎煮出來的湯液烏黑難以飲用,并且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少數病人會出現藥物性皮疹、發熱。這在古代本草書中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