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觀光車轉了一圈,洛黎一行下了車去了酒店,把行李放好后準備在東倫敦和倫敦城逛逛,在英國等級制度區分嚴重,所有工人,平民居住在東倫敦,而富人政客,社會等級高的住在西倫敦。就像在BJ,有錢的住在一環二環,窮了就往四五環外跑了。
一行人先是打車來到貝克街221號,也就是福爾摩斯在小說里的家與紀念堂,并不是說福爾摩斯真的住在這,只不過在小說里被安排住在這,后來有人把這座樓買下,做了個福爾摩斯紀念堂。洛黎一行人一人交了15鎊稍帶片刻就進去了,在一樓是紀念品商店,售賣著各種與福爾摩斯相關的紀念品,佩尼纏著王政國給她買東西,挑了半天煙斗,帽子,斗篷,放大鏡等等都買全了,隨后上樓,是福爾摩斯和好基友華生醫生的書房,一個穿著古舊女仆服的女士給大家介紹著,一直上到閣樓,擺著些福爾摩斯的用具,老舊的感覺,洛黎沒看過福爾摩斯這本小說,只看過電影,所以參觀著覺得沒啥意思,幾人出來后開始照相,都想著發點照到朋友圈,facebook秀秀,拍照時在221號外有一位穿著英國藍軍服的保安和你一起照,拍完對于那些不知道221號是什么的人來說就像自己別墅雇了個保安似的。
逛完福爾摩斯后決定去蠟像館,因為靠著。據說有各種名人的蠟像做得跟真人一樣,拍個照大部分人分不出是蠟像還是真人。
到了蠟像館發現門外的隊伍排了幾條街,王政國罵了句:“我操,這么多人趕著去死啊,不看了,去其他地方。”其他幾人也不反對,只不過據說二樓有成龍和李冰冰的蠟像,鑒于如此通天的隊伍還是放棄了。
在英國你問路人馬云是誰或者劉強東是誰,大部分都不知道,你也不用感到驚奇,這是事實。但你問人家成龍(Jackie Chan)或李小龍(Bruce Lee)是誰,幾乎眾所周知(不過要問他們的英文名),有的還會擺個打架的poss要跟你合影。
中國電影在國外影響最大的要數功夫片,也就靠那么幾個上一輩的演員支撐著,就像幾個教授撐著一所大學一樣,其中包括: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周潤發。
李小龍就不用說了當年風靡到全球人盡皆知,死后幾十年依然為人所津津樂道,一個歐洲的武俠迷幾乎可以背出李小龍電影里的全部臺詞,而成龍曾今還在李小龍電影里當過配角。有人說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認識幾乎是通過兩個人來完成的,一個是毛澤東,另一個則是李小龍,畢竟1978年才改革開放嘛,1993年美國特地發行了李小龍逝世20周年紀念鈔票。李小龍最愛的一首歌是when I am dead(當我死去時),歌曲已經絕版,但歌詞可以百度到,作詞人斯蒂娜·羅塞蒂(Christina Rossitti)和著名畫家但丁·加布里爾·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itti)是親兄妹,在李小龍葬禮就播放的這首歌,是挺悲慘的一首歌,不建議去聽。李小龍33歲離世后在國外支撐中國武打片的就要數成龍(Jackie Chan)了,最初一部《醉拳》風靡歐美,之后出的各種電影層出不窮,合作的影星越來越大牌,也就奠定了他的國際武打巨星地位。甄子丹(donnie yen)能在國外火靠的是《葉問》這部講述詠春拳的電影,也因為這部電影在國外中國城開設詠春拳館的越來越多,可謂電影帶動商業的典型。李連杰(Jet li)2002年靠《英雄》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曾參加不少國外的綜藝節目,在一次國外節目中展示太極拳,一腳把人家的桌子踢散了。周潤發(Chow yun-fat)能在國外火能火靠的是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這個電影比較有深度,獲得了不少大獎,看一遍絕對是看不懂的,國外很多學電影的會被要求專門學習這部電影,電影中的音樂原聲多次被奧運會花樣滑雪運動員做背景樂,記住,看一遍絕對是看不懂的。
時間差不多到日當午了,一行人坐地鐵來到倫敦中國城,和所有大城市一樣,倫敦也會堵車,打車還不如坐地鐵快。倫敦中國城沒有曼徹斯特的大,但也不小,地理位置不錯位于倫敦市中心SOHO區,和曼徹斯特的中國城一樣,這里遍布著中國超市,各地特色的中餐廳,旅行社、換匯、理發、賭場等設施應有盡有。進入中國城時在長約800米的主街道上佇立著一個高大中式牌樓,上書“倫敦華阜”四大字。洛黎一行人先是在一家中國餐館門外看到擺攤的烤冷面和各式烤串,異國他鄉看到烤冷面當然得嘗嘗,高毅說讓大家隨便點他請客,洛黎要了一份烤冷面就沒點其他的,麗莎對中國食物不了解,也跟著洛黎后面要了份烤冷面,而佩尼則纏著王政國把菜單上幾乎所有東西都點了幾串,洛黎說你們吃不掉這么多啊,王政國擺擺手道:“無所為,她開心就好。”
小攤做的烤冷面是鐵板式的,老板一邊煎著面餅一面和洛黎一行人聊起來,洛黎不過介紹了下大家是學生來倫敦旅游。老板用十足的東北話口音表示自己已經在這里擺小攤兩年了,打算把錢掙足回家取媳婦過安穩的日子,洛黎覺得對方不容易,被對方以未來做動力的精神感動,又點了幾個烤串。
光吃烤冷面和烤串當然吃不飽,幾人端著小碗和串串在中國城里面逛,和曼城的中國城沒什么兩樣,各式各樣的飯店早就吃熟透了,驀然看到一家別出心裁的小餐館,名為大鍋飯,洛黎率頭進了餐館,一副古舊的氣息撲面而來,仿佛穿越到了五十年代,陳舊的桌凳,墻上掛的舊報紙,甚至那唯一一盞暗淡的燈光,無不透露著驚艷一刻的時代。
仔細閱讀這些報紙,發現居然是些文物了,有的報紙出版日期居然是1958年,還有各種毛主席語錄掛在墻上或貼在桌上,幾人圍著桌子坐下看菜譜點菜,洛黎因為剛剛吃完烤冷面和串串,打算吃點素,就要了碗蘸醬黃瓜,麗莎依舊和之前一樣抄襲洛黎,而高毅點了碗辣子肉丁飯,王政國怎么做的應該都想得到,先是把之前沒吃完的串串和烤冷面扔進了垃圾桶,轉而又點了一堆菜。
上菜后麗莎從包里拿出一副早已準備好的刀叉,洛黎也不管她,自吃自的。
邊吃著飯洛黎邊問服務員這周圍有什么值得玩的景點,服務員介紹了“大狗廣場”和”倫敦眼“,”大本鐘”,還特地勸說倫敦眼一定要晚上去看,亮了燈很好看。洛黎上地圖搜沒搜到大狗廣場,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大狗廣場就是特拉法加廣場在中國人群中的俗稱,因為很早之前來英國的都是說粵語的香港人和廣東人,因為當時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而特拉法加廣場中有一座出名的獅子雕像,因為獅子在粵語中的發音別扭,所以干脆稱其為大狗廣場了。定位了下距離步行只要九分鐘,而從大狗廣場到倫敦眼也只要14分鐘,所以吃完飯大家決定溜達過去。
邊走著,碰上一家賣中式旗袍的商店,麗莎拉著洛黎要進去看,洛黎看看手機時間還早就同意一起進去了,三個男士只是站著聊天而麗莎和佩尼則挑著衣服試,佩尼進了更衣室,沒多久在里面叫道:“王先生,進來。”
洛黎推了下王政國道:“叫你呢。”
王政國忙回道:“怎么了?。”
佩尼又叫道:“親愛的,我不知道怎么穿這個,這個,這個裙子,幫幫我。”
一旁的女服務員見狀在外面問:”你需要我的幫助嗎?”
佩尼叫道:“不,我不需要你的幫助,我需要我的親愛的。”
王政國便走了進去,之后便聽到調情打鬧各種齷齪詞匯。
這時麗莎換上一套紫色旗袍走了出來。
洛黎第一反應是:沒反應,大腦一片空白。接著確認這是麗莎后腦袋便順著那套旗袍云游起中華五千年的離騷,可能穿上旗袍的麗莎法力過于強大,竟把洛黎一下震懾到周朝了,出現在腦中的是《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時的洛黎雖然不能鐘鼓樂之,但如果有把吉他一定會:“吉他樂之。”
接著稍稍緩和了下回到了漢朝,耳畔響起李延年《李延年歌》中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估計漢武帝見到眼前的麗莎也要狠心拒絕李夫人讓麗莎進宮了。
再次閃現在腦中的是李白《麗人行》中的:“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見到眼前的麗莎一定舉樽望月感嘆:“楊貴妃原來不是天下第一美。”
云游了一趟漢唐之后,思緒略緩回到清朝,這次出現的是曹雪芹《紅樓夢》的“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倘若賈寶玉見到眼前的麗莎也要道聲:“麗莎妹妹哪里人,可曾讀過些許書?”
穿上旗袍的麗莎除去了西方女人的撒潑,又略帶些張揚,卻又懷有東方女性的內斂,可以說是中西合璧的典范,洛黎呆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我漂亮嗎?”麗莎說著轉了個圈。
這一轉把洛黎的思緒一下穿越回來,中國女人轉完后會抬一直腳手遮下裙子,略顯嬌羞狀,眼前的麗莎只是像個木偶人機械的轉動,形象值下跌十個百分點,有時后情侶約會就是這樣,時間越長不注重細節的男女形象值劇烈下降,最后對方只能以有事為由先行離開。
“非常漂亮”,洛黎回答道。畢竟是咱中國的旗袍,促進文化交流是正確的。
麗莎聽后挺高興,又左轉一圈又轉一圈,轉的洛黎都暈了。
這時高逸過來,望著麗莎道:“你轉過來,不,往右轉,對,這樣,左腿前后踢,讓我看看適不適合你。”
麗莎還真前后踢起腳來,高毅忙蹲下身,瞪大了眼睛。
洛黎感慨麗莎是有多純潔,接著一腳踹向高毅,高毅直接趴在了地上。
麗莎驚嘆道:“你正在干什么?
洛黎解釋道:“他耍色。”
麗莎沒懂,茫然得看著洛黎。
洛黎解釋道:“旗袍左邊沒縫。”
麗莎看看下擺,立馬明白,氣急敗壞走上前也補了一腳在高毅身上。
斯須過后王政國和佩尼鬧夠了,挑了一件王政國在付款,而麗莎猶豫不決又不忍心脫下來。
洛黎靠近了輕聲說:“你不需要在這買,在淘寶上買會省很多錢。”
麗莎好奇地問道:“什么是淘寶?”
洛黎解釋:“就是中國的ebay,但東西比ebay便宜多,而且質量好。”
剛剛說完麗莎就轉頭進了更衣室換衣服,可能這就是信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