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周刊/中文版:英國問題:衰落與崛起(商業周刊/中文版)
- 商業周刊
- 1866字
- 2020-01-10 15:22:09
圍獵開始:瓜分倫敦金融城
巴黎、都柏林和法蘭克福金融業發達,且都在歐盟之內。荷蘭則“與資本市場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
由于英國已經公投退出歐盟,倫敦頂級金融機構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將面臨流出這個國家的危險。與此同時,若干歐洲城市正在爭奪打造下一個金融城的機會,后者將成為歐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
多個城市將爭奪倫敦可能流失的工作崗位。在這些城市中,巴黎已經是歐洲最大銀行、總部位于倫敦的匯豐銀行(HSBC)的一個主要樞紐。法蘭克福是歐洲大陸的第二大金融中心。都柏林則能為即將從倫敦金融城“流放”的銀行家們提供一個講英語的語言環境和相似的法律制度。作為倫敦金融城的另外兩個對手,阿姆斯特丹和盧森堡距離倫敦僅有很短的飛行距離。
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首席執行官弗雷德里克·歐迪亞(Frédéric Oudea)表示,英國退歐可能為巴黎復興金融業帶來“新契機”。巴黎留住了法國大銀行的總部,但與幾十年前的鼎盛時期相比,其作為銀行業中心的重要地位已逐步下降。
匯豐首席執行官歐智華(Stuart Gulliver)在2月份表示,他的公司有大約1000名投資銀行家從事受歐盟法規管轄的金融產品類工作。隨著英國即將告別“歐盟俱樂部”,這些銀行家可能需要轉到巴黎,在那里,匯豐于2000年收購了原CCF銀行。巴黎的劣勢在于,富人的稅負很高,針對雇傭和解雇的勞動法規嚴厲,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每周35小時工作制。法國銀行業聯合會已要求政府“發出關于稅收的強烈信號”,使巴黎更具吸引力。
柏林ESMT商學院院長約爾格·羅霍爾(J?rg Rocholl)為法蘭克福大唱贊歌,稱該城市“擁有其它歐洲城市沒有的實質性區位優勢”。作為德國的金融首都,法蘭克福擁有超過9.29萬平方米的空置辦公室,大致相當于倫敦金絲雀碼頭“第一加拿大廣場”大廈的建筑面積。這里也有股票交易所,有衍生品交易樞紐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還是歐洲央行(ECB)總部所在地。法蘭克福的金融超級大鱷是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該行首席執行官約翰·克拉恩(John Cryan)預測,英國退歐將意味著交易活動將離開英國,并可能轉移到德國。
克萊恩近來對投資者表示,如果英國不再是歐盟的一部分,那么在倫敦交易意大利國債等歐元區的證券將是“有悖常理的”。德意志銀行在倫敦的員工約有9000人。負責法蘭克福城市推廣的Frankfurt Main Finance董事總經理胡貝圖斯·瓦斯(Hubertus V?th)說:“將有多達1萬個崗位可能在5年內轉到法蘭克福。”
但德國嚴格的就業法律和高稅負卻是不利因素。此外,法蘭克福還因其保守的文化和鮮有夜生活而聞名。許多外派人員都更喜歡柏林和慕尼黑。
都柏林已經是跨國銀行后臺和服務部門的大本營,其政府也已持續多年積極拉攏企業搬遷過去。12.5%的企業所得稅率是愛爾蘭的一大助力。知情人士在5月份表示,外商投資促進機構“IDA愛爾蘭”已經與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等英國和跨國銀行接洽,探詢它們在英國退歐后將成千上百個交易員和支持人員崗位轉至愛爾蘭的想法。愛爾蘭的債務辦公室表示,英國退歐可能會推動約60億歐元(合67億美元)投資進入愛爾蘭。(債務辦公室負責發行愛爾蘭主權債券。)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在去年12月表示,它將把都柏林作為其在歐洲的對沖基金服務中心。身為愛爾蘭人的摩根士丹利總裁科爾姆·凱萊赫(Colm Kelleher)表示,如果英國退歐成真,他的公司可能會在都柏林或法蘭克福設立歐洲總部。都柏林的缺點在于辦公空間相對缺乏,個人所得稅率較高。
阿姆斯特丹曾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中央銀行和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這里是荷蘭國際集團(ING)和荷蘭銀行(ABN Amro)的總部,也是世界上幾家頂級養老基金的總部所在。蒂爾堡大學銀行與金融學教授哈拉爾·本寧克(Harald Benink)說:“荷蘭銀行業素有以盎格魯-撒克遜及國際業務為導向的業務傳統,如果銀行擔心與歐洲市場銜接的問題’那么鑒于其與資本市場的深厚歷史淵源,阿姆斯特丹將是他們搬遷的理想之地。”在金融危機期間政府出售救助荷蘭銀行后,民眾如今仍懷有對一些銀行家的敵意。公眾的憤怒情緒迫使官員們對銀行家的薪酬實施了歐盟最嚴格的上限——獎金不能超過薪水的20%。
鑒于蘇格蘭首席大臣尼古拉·斯特金(Nicola Sturgeon)宣稱第二次獨立公投“已經為時不遠”,倫敦的銀行可能將無需去海外尋找歡迎他們的歐盟成員了。英國議會財政委員會的保守黨成員馬克·卡尼爾(Mark Garnier)表示,和都柏林一樣,愛丁堡已經擁有了“成為一個金融服務業中心的開端”,落戶這里還將得益于使用英語的語言環境,以及法律制度和監管的連續性。

倫敦金融城官員表示,他們并不慌。倫敦金融城公司的政策委員會主席馬克·伯力特(Mark Boleat)說:“毫??無疑問,金融城的一些工作可能會流失,但大規模外流的計劃是非常離譜的。倫敦仍可以提供數量龐大的高素質員工,優良的基礎設施和穩定的法律環境。”
(原載于《商業周刊/中文版》2016年7月11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