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企關系視角下制度與政策環境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研究
- 謝喬昕
- 1291字
- 2020-06-05 17:29:21
2.2 資源觀理論
資源基礎觀理論強調資源對于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意義。Penrose(1956)最早提出企業資源觀理論,認為企業不僅是一個行政單位,生產要素的集合是企業更為重要的存在形式,而對資源進行組合配置則是企業家最重要的職能。Birger Wernerfelt(1984)也表達了類似觀點,認為與外部環境相比,內部環境對于企業競爭力的形成和發展更具決定意義。Barney(1991)創造性地提出,資源在企業間分布不均勻且難以自由流動,資源差異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企業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對市場的優質資源進行搜尋和配置。Simon, Hitt和Ireland(2007)提出,有關資源基礎觀討論多局限于靜態分析,對資源轉換的相關分析較為匱乏,導致企業內部資源產生競爭優勢的過程成為一個“黑箱”。圍繞資源觀研究存在的問題,學者們轉而開始關注資源創造價值的過程,Newbert (2007)在對資源創造價值機制展開研究過程中,嘗試將研究重心由資源特征向資源利用過程轉向,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資源觀靜態截面分析方法存在的固有弊端。隨著理論的發展,該理論學派認為除了資源稟賦之外,企業對資源配置利用的行動和能力同樣也是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資源基礎觀理論研究表明,能夠幫助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的資源往往需要具備價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等四個條件。我們認為政企關系作為一項有價值的資源,資源基礎觀理論能夠為政企關系調節作用的發揮提供理論依據,具體理由如下:
1.政企關系是一種有價值的資源
資源觀理論認為,資源和能力是企業獲取超額回報的主要來源。政企關系作為一種無形資源,建立與政府密切的關系有助于企業獲取各種信息、資金等資源,更好地創造或把握投資機會,抵御安全事故等不利事件對企業運營的負面沖擊,從而對企業績效產生增進效應。同時,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政府對企業的支持可以充當隱性擔保,緩解企業面臨融資約束,幫助企業獲取融資便利。
2.政企關系是一種稀缺的資源
盡管關系資源本身不具有排他性,但由于政府控制經濟資源具有有限性以及在進行資源分配過程中存在的優先順序和配置偏好,企業政企關系密切程度的差別就會體現在最終獲取資源的數量以及質量上。從這個角度看,政企關系特別是密切、穩定的政企關系具有稀缺性。
3.政企關系是一種不可模仿的資源
政企關系在不同企業之間的分布呈非對稱、稀缺和非競爭性特征,除了股權上天然聯系外,構建政企關系需要通過與政府一定期間的互動積累而成,由于不同企業與政府互動方式、持續時間以及時期上存在的差異性,導致政企關系無法輕易復制且具有較高的模仿成本。
4.政企關系是一種難以替代的資源
密切的政企關系能夠幫助企業以更低的搜尋成本獲取準確的政策信息、更容易獲取行政壟斷資源,這些競爭優勢的獲取難以通過其他資源途徑實現。盡管企業也可能通過賄賂等手段取得類似效果,但企業憑借政企關系尋求競爭優勢活動所具有的合法性卻是其他手段無法比擬的。
根據資源觀理論,企業間政企關系疏密程度的差異可能導致企業經營行為異化。當企業構建密切的政企關系時,企業能夠通過這種關系資源營造更好的外部經營環境,抵御外部環境對企業不利影響的同時充分利用外部環境帶來的機會,這為本書考察政企關系調節制度及政策環境對企業研發活動影響提供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