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甲編 文事余墨 陳樂民書畫選

繪畫作品

多少樓臺煙雨中

縱67.5厘米 橫36厘米 1993年

題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學米芾意,樂民于癸酉歲首。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夜深靜臥百蟲絕(一九九二年山水冊頁之一)

縱24厘米 橫32.2厘米(不含跋語) 1992年

題跋:夜深靜臥百蟲絕。少時學畫,入大學后即輟筆。四十年后重拾畫筆。此系晚歲試筆。樂民志時一九九二年十月念四日于東總布陋室。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陳樂民印(朱文)

青山遍滄海(一九九二年山水冊頁之二)

縱24厘米 橫32.2厘米 1992年

題跋:青山遍滄海,此樹生何峰。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畫陸游《書巢記》(一九九二年山水冊頁之三)

縱24厘米 橫32.2厘米 1992年

釋文:略(錄陸游《書巢記》)

題跋:右錄陸游《書巢記》并畫。時一九九二年九月十八日。歲次壬申八月念二日。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不識廬山真面目(一九九二年山水冊頁之四)

縱24厘米 橫32.2厘米 1992年

題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鈐印:陳樂民(朱文)陳樂民印(朱文)

學米氏山水(一九九二年山水冊頁之五)

縱24厘米 橫32.2厘米 1992年

題跋:無

鈐印:無

無題山水(一九九二年山水冊頁之六)

縱24厘米 橫32.2厘米 1992年

題跋:無

鈐印:云無心以出岫(朱文)

半畝方塘一鑒開(一九九二年山水冊頁之七)

縱24厘米 橫32.2厘米 1992年

釋文: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題跋:寫朱熹詩意。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廬山所見(一九九二年山水冊頁之八)

縱24厘米 橫32.2厘米 1992年

題跋:廬山所見。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畫王仲宣《登樓賦》(一九九二年山水冊頁之九)

縱24厘米 橫32.2厘米 1992年

釋文:略(錄王仲宣《登樓賦》)。

題跋:一九九二年九月三十日書并畫。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無題山水(一九九二年山水冊頁之十)

縱24厘米 橫32.2厘米 1992年

題跋:無

鈐印:陳樂民(朱文)

畫朱熹《題祝生畫》詩意(一九九二年山水冊頁之十二并跋語)

縱24厘米 橫32.2厘米(不含跋語) 1992年

題跋:裴侯愛畫老成癖,歲晚倦游家四壁。隨身只有萬疊山,秘不示人私自惜。俗人教看亦不識,我獨摩挲三太息。右錄朱熹《題祝生畫》。樂民。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陳樂民(朱文)

后凋

縱101.5厘米 橫45厘米 1992年

題跋:后凋。樂民書。九二年十月廿日之東總布陋室。

鈐印:云無心以出岫(朱文)陳樂民(朱文)

雖單臂猶蒼勁也

縱111.5厘米 橫52厘米 1999年

題跋:雖單臂猶蒼勁也。己卯正月初三試筆,時年六十九周歲。

鈐印:陳樂民(朱文)芳古園陋室(白文)

源頭活水(一九九三年大山水冊頁之一)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源頭活水。樂民寫意。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無題山水(一九九三年大山水冊頁之二)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無

鈐印:無

春風又綠江南岸(一九九三年大山水冊頁之三)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春風又綠江南岸。樂民繪意。

鈐印:無

中夜江山靜(一九九三年大山水冊頁之四)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中夜江山靜,危樓望北辰。長為萬里客,有愧百年身。故國風云氣,高堂戰伐塵。胡雛負恩澤,嗟爾太平人。寫杜甫詩意。

鈐印:云無心以出岫(朱文)

畫暢當《登鸛雀樓》(一九九三年大山水冊頁之五)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寫晚唐詩人暢當《登鸛雀樓》意。

鈐印:陳樂民(朱文)

柳蔭深深小池塘(一九九三年大山水冊頁之六)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柳蔭深深小池塘。癸酉初秋。

鈐印:陳樂民(朱文)

畫韓愈《江雪》(一九九三年大山水冊頁之七)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寫柳宗元詩意。

鈐印:云無心以出岫(朱文)

山山紅葉飛(一九九三年大山水冊頁之八)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山山紅葉飛。癸酉寫意。

鈐印:無

桃花流水(一九九三年大山水冊頁之九)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問余何事(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寫李白詩意。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石蘊玉以山秀(一九九三年大山水冊頁之十)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石蘊玉以山秀,水含珠而川媚。

鈐印:云無心以出岫(朱文)

浮云吐明月(一九九三年大山水冊頁之十一并跋語)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不含跋語) 1993年

題跋:浮云吐明月,留影玉階陰。千里雖共照,安知夜夜心。寫歐陽修詩意。余少年學畫,弱冠輟筆。晚年技癢,病余以書畫自娛。每感中國畫之所以異于西畫者,意境而外最重筆力墨色,筆力不逮,墨色不調,全局皆敗,此不諳丹青者所不解也。此冊能于此少有所得者,唯一二幅而已,余盡可廢。癸酉秋日小記。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陳樂民(朱文)

御璽園松樹

縱38厘米 橫57厘米 1993年

題跋:巴黎郊區御璽園內見此松。樂民寫其意于東總布陋室,時九三年一月八日。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陳樂民(朱文)

此枝本命在山中

縱33厘米 橫65厘米 1994年

釋文:此枝本命在山中,天露地氣八面風。有人愛我婀娜甚,修剪剔削若雕龍。施膏沐肥勤呵護,紫砂盆里落下根。東鄰夸我多嫵媚,西家贊說有性情。庸知恩寵三兩日,血脹漸沉筋青松。葉敗枝禿顏色減,不如泥淖一條蟲。人間貴有真情在,道法自然匪人功。不見蔥蘢山水際,煙云莽莽起濤聲。

跋語:(一)九四年十二月北地隆冬、南地猶溫之際,戲作戲題于南京大學霍布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寄寓處。(二)此盆景于夫子廟曾一見。

鈐印:陳樂民印(朱)大盈若沖(白文)

一九九三年冊頁封面

縱30.5厘米 橫22.5厘米 1993年

釋文:陳豐旅德之前一日,余完成此冊。少數摹仿前賢,多數則自出機杼。古人嘗云:搜盡奇峰打草稿。余足不出戶,然則憶昔偶游山水,胸中便有丘壑,非全憑臆想也!是為記。此冊將長留歐洲,不知可有識者否?臨池凝想,不勝感慨系之。

題跋:陳樂民志于九三年九月十四日。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學米芾山水(一九九三年冊頁之一)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幼時學畫時最喜米南宮墨色,以其但憑點染,層次自見,每覺容易實難盡意也。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無題山水(一九九三年冊頁之二)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無

鈐印:陳樂民(朱文)

小舟兩三葉(一九九三年冊頁之三)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小舟兩三葉,陋室三兩間。好樹傍清水,一橋通遠山。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荒江老樹昏鴉(一九九三年冊頁之四)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荒江老樹昏鴉。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秋山(一九九三年冊頁之五)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無

鈐印:無

老松醉矣(一九九三年冊頁之六)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老松醉矣。

鈐印:陳樂民(朱文)

陽春三月柳依依(一九九三年冊頁之七)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陽春三月柳依依。

鈐印:云無心以出岫(朱文)

李商隱畫松詩(一九九三年冊頁之八)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釋文:略

題跋:無

鈐印:云無心以出岫(朱文)

風疾云快松狂(一九九三年冊頁之九)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風疾,云快,松狂。

鈐印:陳樂民(朱文)

云山遍海,樹縱此生(一九九三年冊頁之十)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云山遍海,樹縱此生。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楊柳岸曉風殘月(一九九三年冊頁之十一)

縱30.5厘米 橫45厘米 1993年

題跋:楊柳岸曉風殘月。

鈐印:云無心以出岫(朱文)

薩爾斯堡山水(一)

縱61.6厘米 橫67.4厘米 1994年

題跋:八九年四月十五日晨,薩爾斯堡大雨甫過,臨窗平視,畫此景象,遂成草圖。樂民制于東總布陋室,時九四年五月十五日,十日后遷居方(芳)古園,謹志。

鈐印:陳樂民(朱文)

薩爾斯堡山水(二)

縱62厘米 橫67.4厘米 1994年

題跋:薩爾斯堡歐洲旅館十一樓房間憑窗遠眺所見。是晨大雨甫過,陰云密布,旋即乘火車赴海德堡,當晚廣播報云耀邦逝世,是日八九年四月十五日也,謹志。樂民于一九九四年五月十四日于東總布陋室。十日后將移居方(芳)古園。

鈐印:陳樂民(朱文)

墨荷

縱66.5厘米 橫64.5厘米 1994年

題跋:出污(淤)泥而不染,濯青(清)蓮(漣)而不妖。九四年九月一日隨意。

鈐印:陳樂民(朱文)

石蘊玉以山秀

縱68厘米 橫67.5厘米 1994年

題跋:石蘊玉以山秀。甲戌盛暑寫意。

鈐印:大盈若沖(白文)陳樂民印(朱文)

寫陶淵明詩意

縱35.3厘米 橫43.6厘米 1994年

釋文: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題跋:九四年六月二十日書并畫于芳古園。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云無心以出岫(朱文)

仿惲南田筆意

縱66.5厘米 橫32厘米 1994年

題跋:仿惲南田筆意。清代山水多宗四王,惲壽平別出一格,實遠勝之。樂民并識,時甲戌元月初十。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陳樂民(朱文)

仿《上元夜飲圖》

縱66.5厘米 橫32厘米 1994年

題跋:古有《上元夜飲圖》,此幅效顰竟不知是何季節。

樂民制于甲戌二月。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云無心以出岫(朱文)

畫松

縱66.5厘米 橫35厘米 1994年

題跋:一樹孑然立,衰顏老面皮。焉能界年月,便教枝葉稀。九四年十二月十四日畫并題于南京居處。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仿倪瓚山水

縱68厘米 橫34厘米 1995年

題跋:學倪瓚筆意。乙亥初夏偶得。何方、以敏老友存念。樂民舊作一幅。癸未中秋題。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蘭竹圖

縱34厘米 橫68厘米 1995年

題跋:作畫,畫山畫水均可敷衍湊合,畫竹蘭則不能,然亦不可正襟危坐,小心翼翼,需得放開手筆,似乎繼有千軍萬馬于前亦視而不見,否則下筆如推磨,即使畫得像又何益耶。明人作草書多醉筆,如徐文長、祝枝山者,是寫竹蘭亦當小醉。元(乙)亥二月。戲作并識。中國畫最重用筆墨色,此基本之技法,不可不知。然則,中國畫必為文人畫,此與演雜技絕異,若一幅畫畫得頭頭是道而通紙俗氣,便是畫匠。時人書畫有此絕癥者不少。陸放翁示子詩云:“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真理豈獨作詩為然耶!此理用于諸般藝術皆通。又識。

鈐印:陳樂民(朱文)芳古園陋室(白文)陳樂民印(朱文)

寫宋人詞意

縱32厘米 橫120.2厘米 1995年

釋文: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擬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歸去老漁蓑。銀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膾新鱸,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兵戈?欲瀉三江雪浪,凈洗邊(胡)塵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漢,雙淚墮清波。

題跋:寫宋人無名氏《水調歌頭·建炎庚戌題吳江》意,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六載,紹興中有于吳江長橋上題《水調歌頭》,不題姓氏。后其詞傳入禁中,上命詢訪其人甚力,秦丞相乃請降黃榜召之,其人竟不至。或曰:隱者也。自謂銀艾非吾事,可見其泥涂軒冕之意。秦丞相請召以黃榜,非求之,乃拒之也。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二日畫并書于芳古園陋室,樂民試筆。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陳樂民(白文)大盈若沖(白文)

仿八大山人

縱68厘米 橫34厘米 1995年

題跋:八大山人此作山樹皆活,游走從容。吾之仿作即山是頑石樹是死木,只一疊靜物而已。予幼年書學趙松雪,畫師王石谷,故凡書多失之媚,凡畫多失之滯,而二公之長反未學得,是以此幅終未脫石谷窠臼而絕無個山清瘦飛逸之美。乙亥夏戲作并識。

鈐印:無

賀香港回歸繪松(一)

縱87.2厘米 橫41.7厘米 1997年

釋文:略(節錄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

題跋:節錄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取其端如君子,挺若壯士,輝容多姿,高大不凡。為慶賀香港回歸繪松并書。陳樂民作。

鈐印:無

賀香港回歸繪松(二)

縱111.5厘米 橫52厘米 1997年

釋文:略(節錄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

題跋:節錄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取其端如君子,身挺若壯士胸,竦削正直,高大不凡之意,為九七香港回歸賀。陳樂民畫并書。

鈐印:陳樂民(朱文)

賀香港回歸繪松(三)

縱101.5厘米 橫45厘米 1997年

釋文:略(節錄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

題跋:右節錄李義山畫松詩四十韻,取其端如君子,身挺如壯士胸等意,書為香港回歸賀。陳樂民畫并書。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云無心以出岫(朱文)

無題山水

縱83厘米 橫37.3厘米 1997年

題跋:(一)六七月間,胸中有此稿,不脫古人窠臼。旋小豐攜其夫于新婚后回國省親。除南游外,多據四〇七畫室,以小屋逼仄,遂移畫案于窗下,且滿室無非衣物。小豐夫婦即以此畫案為書桌,吾不復作書畫,至今四月矣。小豐在京時,為兩室添置裝備,布置一切,甚為忙碌。小豐先后居三月,傅賴德一月,十月廿七日,小豐離京,十一月初延工人裝修兩室門窗諸物,至月中始竣其事云。今得暇拾舊稿成其畫,以熟宣作書畫,極不應手,自娛而已。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午后四時畫完并記。(二)吾作書、作畫、著文均為興之所至,略與梨園界之票友相類,萬勿以正宗目之。書畫愈積愈多,棄之可惜,凡索要者,即令攜去。今夏清華同窗聶雅真、費孟英來,各選取十數張而去,不知彼等如何處置也。順志于此。

鈐印:無

樂民論山水畫

縱78.9厘米 橫37厘米 1997年

題跋:中國山水畫有中國山水之根據,一如西洋風景畫有西洋風物之依據。有以中國山水畫畫西洋風景者,亦有以西洋風景畫法寫中國山水者,均不得其神,造化自然各有奇絕處,畫法自有淵源于此。求中西畫法之融合,其徒娛俗人目,不能為雅人取也。時人不曉其中玄機,妄(枉)費筆墨,欺人自欺而已。吾畫不工,高人齒冷,但為自遣,不求聞達,年齒日長,只能如此而已矣。硯中尚余廢墨數滴,因抒感如上。九七年十二月十一日記。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山水小品

縱80.3厘米 橫30.4厘米 1997年

題跋:雅真、琳琳一哂。樂民于九七中秋。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詠老自勉冊頁之一

縱27厘米 橫35厘米 1998年

題跋:詠老自勉。九八年十月念四日血透甫畢,突覺眩暈,瞬間不省人事,時血壓低至四十五,高亦不過七十上下,翌日仍未恢復,第三日始如常人,距前次幾于暈倒之九月十五日僅月余也,因得此詩自勵:“甑墮元已破,況今老衰殘。伏幾惟述作,弄墨有余閑。方寸容天地,須臾即神仙。桑榆何云晚,芳萍正滿園。”九八年十一月二日作,九九年元月廿七日錄。

鈐印:無

詠老自勉冊頁之二

縱27厘米 橫35厘米 1998年

題跋:龔半千《課徒稿》有云:望之蓊蔚而其中實葉葉分明者,燥濕得宜也。點燥而染濕,濕不掩燥;點濃而染淡,淡以活濃。皴者聯絡于點染之中者也,點自點而染自染,則顯然兩層矣。皴,干染也。

鈐印:無

一天秋色冷晴灣(詠老自勉冊頁之三)

縱26.8厘米 橫34.8厘米 1998年

題跋: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火,忽于水底見青山。寫宋人翁卷《野望》意。

鈐印:無

云無心以出岫(詠老自勉冊頁之四)

縱26.8厘米 橫34.8厘米 1998年

題跋:云無心以出岫。

鈐印:無

滬郊古猗園所記

縱56.5厘米 橫53.5厘米 1999年

題跋:滬郊古猗園所記。九九年十一月十八日追畫于家中芳古園陋室。

鈐印:陳樂民(朱文)

風中柳

縱67厘米 橫65厘米 無年款

題跋:無

鈐印:陳樂民(白文)

萬松圖

縱74.5厘米 橫44厘米 1998年

題跋:余素喜松,以其遒勁而多姿。陶淵明撫孤松而盤桓,近人馮友蘭以“三松”名堂,京中有地名曰“五棵松”,何如滿山遍野皆松乎?此圖不知何時作,補記于九八年十月廿六日秋風蕭瑟時。

鈐印:陳樂民(朱文)

何處好風景

縱83厘米 橫35.5厘米 1998年

題跋:何處好風景,此山最突兀。舊作新題。九八年九月念八日。

鈐印:陳樂民(朱文)

衰楊碎竹危樓廢園

縱37.5厘米 橫65厘米 2001年

題跋:(一)衰楊碎竹危樓廢園。二〇〇一年一月殘筆。(二)數月來高血壓纏身,精力衰竭無力做任何事。近稍可作試筆,仍是滿紙病態也。

鈐印:陳樂民(朱文)

蘇州西山小屋(詠老自勉冊頁之六)

縱17.5厘米 橫27厘米 2002年

題跋:二〇〇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去蘇州探望陸文夫,是日午后游東山、西山,瀕湖于西山見一小島,云為私家所購種茶,其中一小屋為主人存放茶葉之所。回京后憑記憶草此圖。六月四日速就。

鈐印:無

滿紙荒唐(詠老自勉冊頁之七)

縱27厘米 橫35厘米 2006年

題跋:(一)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丙戌立夏題。(二)滿紙荒唐。

鈐印:無

永憶江湖(詠老自勉冊頁之八)

縱26.8厘米 橫34.8厘米 2006年

釋文:迢遞古(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鴛()雛竟未休。

題跋:李商隱《安定城樓》。

鈐印:無

千島湖一角(詠老自勉冊頁之九)

縱26.8厘米 橫34.8厘米 2008年

題跋:千島湖一角。2008.9.11,依記憶作。

鈐印:無

青綠山水

縱77.5厘米 橫41厘米 2005年

題跋:無

鈐印:陳樂民(白文)

飛流直下三千尺

縱96.5厘米 橫35厘米 無年款

題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此圖或制于九五年南京旅次,補記于此。二〇〇七年八月。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陳樂民(朱文)

懷舊山水

縱66.5厘米 橫64.5厘米 2008年

題跋:童年入賈家花園普勵小學,在美術課習水彩畫法,及至十歲左右從鄉長王仁山先生學中國畫法,概清初王石谷之屬。四九年后時斷時作,一曝十寒,文革后重拾畫筆,近以遷居,立即清理舊稿,除已陸續贈送友人外,所存尚?不少,是以數十年來筆墨并未全廢,然功夫迄無長進。近來衰年變法,山石樹木之屬皆無章法,丑陋不堪入目,然較之市肆所見,仍覺不俗。近更打破陳規,水墨丹青西洋水彩,傳統墨色并兼設色,不覺不知之中,涉吳冠中、張藝謀乃至前年丫丫畫美麗的彩色虹霞時涂抹之法,胸中丘壑,此圖見之。至此圖時,潛意識中反復默念老杜“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與圖了無干涉。此時也,病手自指尖至于肩頭時時痛麻酸楚,蓋血液透析已十年矣,此所謂丹青不知老將至。陳樂民作于〇八年九月中下旬,手不應心之時,時年七十有八.

鈐印:陳樂民(白文)

山水小品一

縱33.1厘米 橫66.9厘米 無年款

題跋:無

鈐印:無

青山依舊在

縱128厘米 橫65.5厘米 1994年

題跋: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九四初冬,即興于南京。成勛、淑英同志補壁。陳樂民舊作敬贈于二〇〇三年中秋。

鈐印:陳樂民(朱文)陳樂民印(朱文)

山水小品二

縱36.3厘米 橫76.2厘米 無年款

題跋:無

鈐印:無

畫朱熹詩意

縱44.4厘米 橫64厘米 2007年

題跋:飛宇小友惠正存念。空山龍臥處,蒼峭神所鑿。朱熹詩意。陳樂民作于京中芳古園陋室。二〇〇七年七月題贈。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陳樂民(朱文)云無心以出岫(朱文)

樂民論畫

縱96.5厘米 橫33.5厘米 1995年

題跋:古之文人畫中有淺絳山水,亦有淺設色者,只用靛青、赭石兩色,較淺絳更淺一層。此蓋元代吳人多善之,為宋唐所無,明清亦有從之者。乙亥夏戲作并識。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山水立軸

縱76厘米 橫46.5厘米 無年款

題跋:無

鈐印:無

仿蕭遜山水

縱37.7厘米 橫77.4厘米 1997年

題跋:以廢墨仿蕭遜“湖上奇峰積,山中芳樹春”意。九七年歲尾。是日,血壓為172/98。血壓不穩已旬月矣。是為記。

鈐印:陳樂民印(朱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江县| 莱西市| 四子王旗| 瓮安县| 阳原县| 石景山区| 白银市| 鄱阳县| 灵石县| 定州市| 丹东市| 龙州县| 静安区| 汉沽区| 洪泽县| 桓仁| 隆子县| 广元市| 新竹县| 积石山| 盐亭县| 广宗县| 玛纳斯县| 东乡族自治县| 晋宁县| 黑山县| 星座| 老河口市| 高阳县| 揭东县| 时尚| 水城县| 东安县| 许昌县| 缙云县| 九江县| 洞头县| 丘北县| 丰城市| 东源县|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