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擊的軍師:司馬懿傳
- 李瑋
- 2560字
- 2021-04-07 17:45:06
討董卓,亂哄哄的一場戲
大將軍何進召董卓進軍,卻埋下了東漢末年的滔天大禍。董卓非但沒有平定已經亂成一鍋粥的洛陽城的局勢,而且私言廢立,使得漢室傾頹。在這樣的情況下,天下心存漢室或者說是希望趁亂分一杯羹的各種力量紛紛迎風而起。
根據《三國演義》的記載,在曹操的號召下,發生了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的事情。如果從字面上來看,這似乎是因為董卓私言廢立,激起了全天下心向漢室的正義之士的公憤,所以是群起而攻之的正義戰爭。但真實的情況是,劉備、馬超、孫堅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參加,而且曹操也根本不是召集人。曹操剛剛參加“革命”,手底下沒有幾個人,當時還在跟在別的諸侯后面混。而且,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是十路諸侯討伐董卓。仔細看一下這十路諸侯的名單,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討伐董卓的十路諸侯是:勃海太守袁紹、后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從地理位置上就能很清楚地看出來,基本上就是河南、河北的豪強勢力組成了關東聯軍在和以董卓為代表的涼州勢力對抗。
面對這個情況,董卓敏銳地看到這些烏合之眾的目的根本不是恢復漢室,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趁亂搶一把。于是,董卓舉重若輕地下令:遷都。
這一著棋確實是高明。倒不是說董卓打不過關東聯軍,想當年董卓率領涼州軍團將鋪天蓋地的羌人一點點兒地吃掉,其戰斗力自是不可小覷。但是,董卓遷都離開洛陽,就留下一大塊戰略空間給聯軍。因為利益所聚齊起來的所謂聯軍,自然就會因為分贓的問題自己打起來。后來事態果然按照董卓所預料的那樣發展,聯軍們就在洛陽停下來花天酒地起來。
《資治通鑒》對此事有著比較靠譜的記載。
曹操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據舊京,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遂引兵西,將據成皋,張邈遣將衛茲分兵隨之。進至滎陽汴水,遇卓將玄菟徐榮,與戰,操兵敗,為流矢所中。
曹操有這一腔興復漢室的熱血,但差一點兒在初出茅廬的時候就丟了性命。要不是曹洪在關鍵時刻讓曹操騎著自己的馬逃走,估計以后我們就看不到揮斥方遒、魏武揚鞭的那個梟雄了。這個初出江湖、心中也許懷著匡扶正義思想的青年曹操,面對殘酷的現實,也只能感慨: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董卓遷都長安,司馬懿他爹司馬防也跟著到了長安,也是一句話也沒說。董卓一個涼州人,本來在朝中就沒有什么根基,對于有司馬防這樣德高望重的老臣輔佐,當然是滿心歡喜。要知道,司馬防這樣輔佐漢室三代君主的老臣,對于董卓政權的合法性是很好的注腳。于是,在洛陽的時候董卓讓他當洛陽令,到了長安又封他做京兆尹。他儼然成了董卓的自己人。京兆尹,這放現在就是北京市市長,政治前途絕對一片光明。
可卿本佳人,奈何從賊。司馬防的痛苦,他自己一定深有體會。
跟著亂臣賊子董卓而不知反抗,司馬防也被天下人罵得狗血淋頭。殊不知司馬防心中承受的是不為人知的痛苦。但是作為家族的長男,肩上所承擔的是司馬家的責任,他也只能默默忍受,哪怕在亂世中茍且,哪怕被千夫所指。
董卓入京為亂之時,為了綁架皇室以及朝中大臣,防止他們離開京城征召天下豪強與自己作對,將朝中重臣以及豪強大族的家眷和族人扣留在洛陽城中。當然,司馬防的族人也被扣押在洛陽城。一座輝煌的帝都形同天下士族之囚牢。司馬防敏銳地看到,由于董卓的私行廢立,天下民怨沸騰,十路諸侯討董卓只是一個開始,董卓之傾覆已經在所難免。于是,司馬防把司馬朗找來,讓他大散家財,盡快帶司馬族人離開已經形如暴風眼的洛陽城,回鄉建立自己家族的武裝,在亂世之中聊以自保。因為身處暴風眼中的他知道,長安現在的風平浪靜,只是在醞釀著一場更大的風暴。
事不宜遲,司馬朗立刻開展運作,一番上下打點之后,終于買通了守城的將官,準備趁夜離開洛陽回到家鄉。但是就在馬上要成功之時,卻被臨時換防的董卓的心腹董毅發現,一族老小都被抓了起來。
聽說是京兆尹司馬防的兒子要逃走,董卓覺得事關重大,親自來審問。
“太師大人,此二人為京兆尹司馬防的兩個兒子,帶著十余箱財物,意圖趁夜色潛逃,被末將抓了。請太師予以發落。”董毅將司馬朗和司馬懿兄弟推到董卓面前,朗聲說道。
司馬朗為司馬防的長子,自十六歲時以本郡孝廉身份入仕以來,在京兆府任職已有幾年,已經練就了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在此驚魂之時,他躬身從容作答:“董太師,這位董將軍誤會了。小生與族人趁夜出城,其實是奉了家父之命,前往河內郡溫縣老家,招引各位宗族鄉親一同隨朝廷前往長安的。還請董太師明察。”
董毅一心想著抓住京兆尹司馬防的一個小辮子,以便能夠得到董卓的青睞,依然不依不饒地不愿意承認自己抓錯了。
只有十幾歲的司馬懿向著董卓深施一禮,用青澀的聲調作答:“董太師您入主朝廷之后,任用了很多賢人,我父親經常對我們說,蒙您不棄,他還能留在洛陽做官,我司馬一族萬分感激您的禮賢下士。可是此時天下大亂,朝廷準備遷都長安,我家鄉的人也跑了,所以父親讓我兄弟二人回鄉看一看,萬萬不敢有潛逃之想,請太師明斷。”
董卓看司馬防的兩個兒子知書達理且臨危對答如流,心生憐愛之情,加之他們也確實是言之有理,于是擺擺手,讓司馬懿兄弟二人回鄉了。
司馬朗回到溫縣老家之后,立刻開始著手聯合附近的大族,招兵買馬,修筑堡壘式的武裝割據點,建立司馬氏族的武裝。溫縣所在的河內郡在東漢末年是各派割據武裝相互之間交戰頻繁的地區,司馬朗在亂世之中建立起以司馬家族為主的家族割據武裝,一方面起到保境安民的作用,在亂世中保存了司馬家族的人脈,另一方面,也在研讀經學的同時,鍛煉了司馬一族運籌帷幄指揮武裝斗爭的經驗。司馬氏以這種方式組建的私兵直到三國時代也實力雄厚。這種武裝以上陣父子兵的組織形式進行組建,作風強悍,敢于死戰,在東漢的亂世之中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在后來的高平陵之變中,司馬師個人訓練的三千死士成為幫助司馬懿一舉改變不利局面的最大的底氣。當然,這是后話了。
而此時的司馬防卻沒有選擇,為了光復漢室的希望,同時也是為了家族的延續,他只能選擇在暴風眼里的朝廷中,等待滔天巨浪的從天而降。在司馬防眼中的京兆尹,不過是一葉小舟,在風雨欲來的汪洋大海中隨波逐流。
該來的一定會來,這場滔天的巨浪并沒有讓司馬防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