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及其法律規制研究
- 王哲
- 1182字
- 2020-08-14 12:14:47
序
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對傳統的工業化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成本的傳統競爭優勢正在被削弱,知識產權日益成為重要的競爭工具。本書選取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所面臨的一系列新問題,結合法律規定和法院判決的典型案例及相關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了相關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建議,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國互聯網發展經歷三次熱潮之后,已經逐步從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競爭階段,甚至出現寡頭壟斷現象。寡頭壟斷導致預期前景較好的公司遭遇重創,成為市場的犧牲品,同時帶來中國互聯網的“荒漠化”。如何引導此類情形的演變,需要有效的規制方式。互聯網作為一個以創新為驅動力的行業,需要公平競爭、自由創新的發展環境來維系。現階段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不正當競爭的規制還不完善,互聯網環境中的不正當競爭案例不勝枚舉。在缺乏秩序的環境下,每一家企業都可能成為受害者甚至破壞者。本書圍繞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就傳統不正當競爭和新型不正當競爭進行分別闡述,并針對互聯網環境中新型不正當競爭提出規制模式建議。本書的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何為互聯網環境中新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本書將互聯網環境中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與傳統不正當競爭行為、互聯網環境中傳統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區分,有針對性地研究這一類型的不正當競爭,分析其典型性和特殊性。在逐一分析互聯網環境中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特征、認定方式、判斷標準、類型化思路等的過程中,突破既有關于不正當競爭或是互聯網環境下不正當競爭的研究思路,深入探尋和預測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產生路徑與未來演變趨勢。
第二,互聯網環境下如何認定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本書創新性地運用比較分析,整合一般條款在實務中的應用。一方面利用數據庫、案例庫相關資料,通過案例梳理,結合數據分析對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問題和案例進行探討,分別就立法狀況及其沿革、互聯網環境下適用一般條款裁判的案例、互聯網環境下類型化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匯總整合。另一方面有效地使用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最新案例,針對互聯網環境中的不正當競爭的新問題提供有效的認定思路與可借鑒的經驗。
第三,互聯網環境下如何規制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目前的研究多數停留在對法律規制模式的探討上,本書結合技術規制模式、行業自律模式、政府規制模式、法律規制模式進行多維詮釋,探討各模式的優劣勢以及在各國的適用狀況,從而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尋求適合我國國情的規制模式。
綜上所述,本書著力解決互聯網環境下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認定以及一般條款的具體和類型化問題,通過認定與具體化,尋求適當的規制模式,以期控制和解決互聯網領域錯綜復雜的新問題。
《離騷》有言“聊假日以偷樂”,這里的“偷”不讀作“偷懶”的“偷”,而應該讀作“愉”。把讀書做文章當成一種娛樂,化作對學問的喜愛。
是以為序。
王哲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