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酸堿平衡紊亂

二維碼4-1 本章課件

【學習目標】

掌握:反映酸堿平衡的常用指標及其臨床意義,單純性各型酸堿平衡紊亂的基本概念、常見原因、發生機制和對機體的影響。

熟悉:機體維持酸堿平衡的調節機制,單純性各型酸堿平衡紊亂的代償機制,混合性酸堿平衡紊亂的概念,各型酸堿平衡紊亂的判定原則及混合性酸堿平衡紊亂的鑒別要點。

了解:酸堿物質的來源及各型酸堿平衡紊亂的防治和護理原則。

【案例導入】

案例4-1

患者,男性,72歲,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入院,經強心、利尿等治療后,血氣檢測結果為:pH7.40, PaCO257mmHg, []34mmol/L。

思考題

1.治療后,該患者血pH為7.40,能否肯定其處于酸堿平衡的狀態?

2.引起該患者酸堿平衡紊亂的原因和機制是什么?

3.該患者發生了何種類型的酸堿平衡紊亂?

案例4-2

某肺癌伴腦轉移患者,近期出現呼吸困難、頻繁嘔吐,應用甘露醇、呋塞米等治療后,血氣及電解質檢測為:pH7.42, PaCO258mmHg, []36mmol/L, [Na+] 142mmol/L, [Cl-]75mmol/L, [K+]3.0mmol/L。

思考題

1.簡述患者血鉀濃度偏低的原因。

2.該患者發生了何種類型的酸堿平衡紊亂?

3.陰離子間隙在診斷酸堿失衡中有何意義?

人體體液具有一定的酸堿度,適宜的酸堿度是機體組織細胞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基本條件。人體血漿的酸堿度用動脈血pH表示。正常人動脈血pH為7.35~7.45,平均為7.40,呈弱堿性,變動范圍狹窄。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機體經常攝入一些酸、堿性物質,同時體內也不斷生成酸性或堿性代謝產物,而體液酸堿度卻相對穩定,這種通過體內各種緩沖系統的緩沖、肺和腎的調節來維持體液酸堿度相對穩定的過程,稱為酸堿平衡(acid-base balance)。

病理情況下,許多因素可以引起酸堿負荷過度、嚴重不足或調節機制障礙,導致體液內環境酸堿平衡破壞,這一病理變化稱為酸堿平衡紊亂(acid-base disturbance)。

酸堿平衡紊亂在臨床上極為常見,是許多疾病或病理過程的繼發性變化,對患者的危害極大。能否及時發現和正確判斷機體的酸堿狀況,常常是治療成敗的關鍵。因此,學習和掌握酸堿平衡紊亂的基本理論對臨床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门源| 新营市| 永善县| 石柱| 台安县| 霸州市| 白山市| 苍山县| 仁化县| 茂名市| 格尔木市| 马鞍山市| 固镇县| 环江| 沙河市| 宝坻区| 上蔡县| 远安县| 如皋市| 垣曲县| 舞钢市| 太白县| 襄城县| 旺苍县| 哈尔滨市| 黎城县| 龙里县| 玉门市| 广宗县| 张家口市| 丰顺县| 县级市| 高邑县| 日土县| 池州市| 隆安县| 靖州| 潼南县| 宣威市| 万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