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老男孩學Linux運維:高性能Web集群實踐(上)
- 老男孩
- 3993字
- 2019-12-20 11:59:31
1.4 系統安裝后的基本配置
1.4.1 重啟系統過程中的引導過程介紹
系統安裝結束后,取出用于安裝的DVD系統盤(如果是虛擬機鏡像文件,此時無法取出),按Reboot鍵重新啟動系統,首先進入如圖1-24所示的CentOS7開機菜單引導界面。

圖1-24 CentOS7開機菜單引導界面
此時,選擇默認選項,然后按下鍵盤上的回車鍵,開始啟動系統,如圖1-25所示。

圖1-25 系統啟動過程
此時如果按下鍵盤上的Esc鍵,可以查看引導過程的細節,如圖1-26所示,但截圖動作一定要快,因為系統瞬間就啟動完了,這是CentOS7并行啟動的改進。

圖1-26 系統引導過程細節截圖
系統引導及程序服務加載完畢后,會出現登錄界面,如圖1-27所示。

圖1-27 系統登錄界面
提示:登錄界面中的英文內容為CentOS的版本號及內核的當前版本號。
當前Linux內核版本號為:
[root@www ~]# uname -r 3.10.0-957.el7.x86_64
這里補充介紹一下各數字和字母代表的含義:第一個數字3表示主版本號,有結構性變化才更改;接下來的數字10表示次版本號,新增功能時才變化,一般奇數表示測試版,偶數表示開發版;再接下來的0表示對次版本的修訂次數或補丁包數;957代表編譯的次數,每次編譯可對少數程序進行優化或修改;e17用來表示版本的特殊信息,有較大的隨意性,el代表企業版Linux, pp代表測試版,fc代表fedora core, rc代表候選版本;x86_64表示64位。
在圖1-27中顯示的www為主機名,login為登錄提示。
1.4.2 登錄系統
現在,把光標定位到“login:”提示后面,然后輸入root超級用戶名,按Enter鍵,并按提示輸入密碼(注意密碼是不顯示的),如圖1-28所示。

圖1-28 登錄過程示意
登錄到系統后的界面如圖1-29所示。

圖1-29 登錄系統后的界面圖
提示:“ [root@www ~]#”里的#號為超級管理員root輸入命令的提示符,在#號后面可以輸入命令進行系統管理。在企業的工作環境中,都是在這種提示符下輸入命令進行管理的,而不是像Windows系統采用圖形界面進行管理,理解這一點對于從Windows系統轉過來的讀者尤為重要。初學者對命令管理方式會有些不適應,等熟練以后就會發現命令管理更直觀、更簡潔,效率也更高,這也是Linux的強大之處。
1.4.3 配置網卡設置網絡聯網
在1.3節的“配置網絡和主機名(NETWORK & HOST NAME)”部分中,已經講解過如何配置網卡了,如果讀者的配置和圖1-11所示的配置信息類似,主要是在中間網卡的位置能自動獲取到信息,那么就應該可以聯網了,如果讀者之前已經配置過了,那么可以忽略這步。
到這里,筆者的網卡信息已經配置好了,如圖1-30所示,虛擬機網卡選擇的是橋接模式,筆者電腦里的路由器開啟了DHCP服務,所以在配置網絡和主機名時就自動獲取到了IP地址,如果讀者沒有獲取到,就需要手動配置IP地址。

圖1-30 筆者的系統聯網結果
1.通過nmtui(類似setup)命令設置網卡
1)在系統命令行中輸入nmtui命令然后按“回車”鍵,如圖1-31所示。

圖1-31 CentOS7.6配置網卡
2)通過按Tab鍵及對應的鍵依次選擇進入如下幾個窗口,為了節省篇幅,筆者把這幾個操作進行了合并,并進行了排序,如圖1-32和1-33所示。

圖1-32 nmtui的各種界面
對于不知道如何給虛擬機設置IP地址的新手,可以參考PC的IP設置。方法是:“開始”→“運行”→“cmd”→“ipconfig/all”,找到聯網的網卡信息,采用無線網卡連接路由器,前面講解虛擬機建立的相關內容時,選擇的是橋接網絡模式,因此,虛擬機的配置和PC除了IP不一致外(但必須在一個局域網里),其他的網絡配置一模一樣。PC的網絡信息如圖1-34所示。

圖1-34 PC的網絡信息

圖1-33 配置網卡過程
提示:該配置實質上就是修改網卡的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內容,由于沒有講解命令,所以這里就沒有講如何通過文件進行配置。
配置完成后,依次點擊“OK”“back”“quit”退到命令行,如圖1-35所示。

圖1-35 最后測試是否能上網
提示:上述配置網卡的過程有些復雜,雖然筆者力求講得清楚明白,可能依然有讀者不能完全明白,歡迎各位讀者朋友加入QQ群784850820獲取本書相關的視頻資料、咨詢學習遇到的疑難問題。
2.系統無法聯網的故障排除方法
(1)首先要確認系統的安裝方式:是虛擬機還是物理服務器
如果是虛擬機,同時還要考慮虛擬機所在的宿主機聯網方式。如果宿主機采用直接撥號方式上網(一般不會),那么虛擬機網卡就選NAT模式,如果宿主機采用路由器局域網方式上網(常見),那么虛擬機網卡選擇bridged和NAT兩種模式都可以。如果是物理服務器的話,直接配置就可以了。
(2)如果系統安裝方式無誤,仍然不能上網,繼續確認網卡實際配置是否正確
如果虛擬機是NAT模式,那么需要使用DHCP自動獲取IP;如果虛擬機是bridged模式,則需要根據虛擬機所在的宿主機聯網方式(可以查看對比)設定IP、子網掩碼及網關,更方便的方法還是使用DHCP獲取IP。不管是采用bridged模式還是采用NAT模式,最好都手動指定DNS。
提示:采用NAT模式上網時,需要注意宿主機的Windows系統中計算機管理下服務和應用程序對應的VMware的DHCP和NAT服務是否已開啟(如圖1-36所示)。

圖1-36 宿主機的Windows系統中VMware的DHCP和NAT服務是否已開啟
如果是物理服務器,檢查IP、子網掩碼、網關和DNS等設置是否正確,可與局域網內其他可上網的機器一一進行對比,或者找網管詢問。
(3)上面兩類問題都排除后,就需要確認網卡的配置文件了
使用nmtui命令配置網卡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修改如下的網卡配置文件,因此,對于熟手可以通過查看網卡的配置文件確認其與想要的配置是否一致。
如下代碼展示了如何查看網卡配置文件以及網卡配置項的含義。
[root@www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TYPE=Ethernet #<==上網類型,目前基本都是以太網。 PROXY_METHOD=none BROWSER_ONLY=no BOOTPROTO=none #<==啟動協議,獲取配置方式,有none|bootp|dhcp 3個選項。 DEFROUTE=yes #<==使用默認路由。 IPV4_FAILURE_FATAL=no #<==不啟用IPv4錯誤檢測功能。 NAME=eth0 #<==第一塊網卡的邏輯設備名,第二塊為eth1。 UUID=e62dd7a9-92fa-4805-afc9-441b567ad38d #<==通用唯一識別碼(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如果是VMware克隆的 虛擬機無法啟動網卡,可以去除此項。 DEVICE=eth0 #<==第一塊網卡的邏輯設備名,第二塊為eth1。 ONBOOT=yes #<==這個地方應為yes,才能保證下次開機激活網卡設備。 IPADDR=192.168.2.217 #<==這是虛擬機橋接模式,局域網Linux服務器的固定IP。 PREFIX=24 #<==子網掩碼位數,這里是24位。 DNS1=192.168.2.1 #<==主DNS,這里默認會覆蓋以及優先于/etc/resolv.conf的配置生效。 GATEWAY=192.168.2.1 #<==局域網上網網關的地址。
無論虛擬機采用的是NAT模式還是橋接模式,或者是物理服務器,都要修改網卡啟動項配置,把“ONBOOT=no”修改為“ONBOOT=yes”,使得下一次開機時網卡可以自啟動。如果前面執行nmtui命令修改時已經激活了網卡設備,這里可以忽略此項配置。命令如下:
[root@www ~]# sed -i 's#ONBOOT=no#ONBOOT=yes#g' /etc/sysconfig/network- scripts/ifcfg-eth0 [root@www ~]# grep ONBOO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ONBOOT=yes
重啟網卡的命令如下:
[root@www ~]#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查看IP設置的命令如下:
[root@www ~]# ip add ...省略若干... 2: eth0: <BROADCAST, MULTICAST, UP, LOWER_UP> mtu 1500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group default qlen 1000 link/ether 00:0c:29:22:6b:45 brd ff:ff:ff:ff:ff:ff inet 192.168.2.217/24 brd 192.168.2.255 scope global noprefixroute eth0 ...省略若干...
提示:暫時無法使用ifconfig查詢,因為默認還沒有安裝這個命令。
查看默認網關設置的命令如下:
[root@www ~]# ip route default via 192.168.2.1 dev eth0 proto static metric 100 192.168.2.0/24 dev eth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2.217 metric 100
提示:暫時無法使用route和netstat查詢,因為默認還沒有安裝這兩個命令。
查看DNS設置的命令如下:
[root@www ~]# cat /etc/resolv.conf # Generated by NetworkManager nameserver 192.168.2.1
如果以上配置都正確,一般來說上網就不會有問題了。
1.4.4 通過VMware為新系統創建快照
創建快照的目的是,將來能將系統隨時還原到做快照時候的狀態,對于處于學習階段的讀者來說,這個快照功能很有用。
關閉系統后再創建快照,這樣會節省磁盤空間。做好快照后可以快速還原因誤操作損壞的系統,或者在未來重新建立新的學習環境!
圖1-37所示為創建快照菜單命令,圖1-38所示為“oldboyedu-快照編輯器”對話框。

圖1-37 拍攝快照1

圖1-38 拍攝快照2
技巧:可在虛擬機關機或掛起的時候創建快照,能瞬間完成。
1.4.5 更新系統,打補丁到最新
和Windows打補丁類似,Linux也可以定期更新系統軟件。
Linux下用于安裝軟件的優秀工具叫作yum,它是CentOS Linux下最好用的包管理器和安裝軟件包的工具,用起來很方便。Linux的二進制軟件包一般是rpm包,類似Windows下的exe程序。
通過yum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安裝rpm軟件包,默認獲取rpm包的軟件配置是從國外CentOS官方源地址及其鏡像地址下載的。因此,通過yum工具安裝軟件的速度會比較慢,需要把默認獲取rpm包的地址改成國內的yum源地址。
在CentOS安裝完畢后,首先應該修改更新源,并升級到最新的系統。修改更新yum源的命令如下:
curl -s -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 Centos-7.repo curl -s -o /etc/yum.repos.d/epel.repo http://mirrors.aliyun.com/repo/epel-7. repo #如果執行字符太多的命令不方便時,可以等學完第6章后,再回來配置。
提示:筆者在寫書過程中,剛開始選擇了aliyun上的yum源,但遇到了更新錯誤,后來改成網易的就好了。大家遇到問題時,不妨嘗試更換yum源。下面的鏈接為阿里云的yum源:https://mirrors.aliyun.com/help/centos/。
然后,使用如下命令將系統更新到最新狀態:
[root@www ~]# yum update -y #<==本書寫作時已進行更新,讀者也更新下。
提示:也可以使用yum upgrade -y命令,此時大約會有126MB大小的更新包,這個更新是可選操作。在首次安裝系統時一般可以執行yum update -y,如果是已經應用在生產線的業務服務器系統,就不要輕易更新了,以免導致業務服務異常。若遇到了特殊的漏洞(如2014年4月發生的OpenSSL心臟出血及2014年10月發生的bash漏洞,可以單獨對指定的問題軟件進行升級處理。yum upgrade與yum update的區別很小,想了解的讀者可執行man yum進行查看。
1.4.6 額外安裝一些有用的軟件包
按照上文選擇最小化安裝時,可能會沒有把一些有用的工具包安裝進去,特別是CentOS7把一些好用的命令都遺棄了,我們可以提前將這些工具安裝好,以備不時之需,相關命令如下:
CentOS6和CentOS7都要安裝的企業運維常用基礎工具包如下:
yum install tree nmap dos2unix lrzsz nc lsof wget tcpdump htop iftop iotop sysstat nethogs -y
這些工具包的介紹見表1-3。
表1-3 需安裝的常用系統工具包

CentOS7需要安裝的企業運維常用基礎工具包如下:
yum install psmisc net-tools bash-completion vim-enhanced -y
以上工具包是CentOS7默認沒有安裝的一些重要的工具包,其介紹見表1-4。
表1-4 CentOS7默認沒有安裝的工具包

說明:請讀者安裝上面的工具包,否則在本書后續的學習中可能會遇到困難。另外,查找killall命令對應的工具包的方法為rpm -qf 'which killall',查找net-tools工具包對應于哪些命令的方法為rpm -ql net-tools,其他命令和軟件包與此同理。
如果在系統安裝過程中落下了某些需要的軟件包組,可以執行如下命令來安裝:
[root@www ~]# yum groups mark convert [root@www ~]# yum grouplist #<==查看所有包組的名稱,包括已安裝的和未安裝的。 ...省略若干... Available Environment Groups: Minimal Install Compute Node ...省略若干... Basic Web Server Virtualization Host ...省略若干... Installed Groups: Compatibility Libraries Development Tools Milkymist Security Tools System Administration Tools Available Groups: Cinnamon Console Internet Tools ...省略若干... Xfce Done
如果系統安裝過程中確實落下了某些組包,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安裝。
[root@www ~]# yum groupinstall "Cinnamon" -y #<==安裝指定包組,包組名要帶雙引號, 裝過的不能重復裝。
到此為止,整個CentOS7.6的安裝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在用虛擬機學習時可以保留這個模板機的配置,然后克隆新的虛擬機(推薦使用鏈接克隆,能節省空間),當然,也可以用快照的方式設定及回滾操作過的設置。
- Linux系統安全基礎:二進制代碼安全性分析基礎與實踐
- Windows 7案例教程
- 細說Linux基礎知識
- Kali Linux高級滲透測試
- HTML5 Enterpris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 Linux軟件管理平臺設計與實現
- Linux 從入門到項目實踐(超值版)
- CSS揭秘
- Docker容器技術與運維
- 計算機應用基礎(Windows 7+Office 2010)
- Unity AR/VR開發:實戰高手訓練營
- Android Telephony原理解析與開發指南
- SQL Server on Azure Virtual Machines
- 跟老男孩學Linux運維:Web集群實戰
- 跟阿銘學Linux(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