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命陽衰咳嗽久泄案
[病者]
彭盛貴,年二十六歲。
[病證]
因苦學用腦過度,遂患咳嗽溏泄,百治不已,形體日瘦,幸不發熱,小便清長且飲食消化極感困難。
[舌]
潤白。
[脈]
沉弱無力。
[診斷]
此系腎命陽虛火衰之證,脈幸不數,其陰未傷,可治。
[治法]
宜補火扶陽。
[處方]
正淮山、茯苓、上桂(肉桂)、焦附(焦附子)、肉豆蔻、補骨脂、吳茱萸、北味(北五味子)、遠志、硫黃、黑姜(炮姜),共研細末,谷芽、雞內金另研煮汁為丸,每服七十丸,日夜六次,用黑姜(炮姜)、炙甘草、款冬花煎湯送下。
[效果]
連服二劑,咳嗽即止,溏泄亦稀,以原方加白術炭、益智仁,服之泄亦尋愈,身體康復。
[按]
本案系苦學用腦過度所致,久勞傷腎。患者雖咳嗽溏瀉,久治不已,但幸不發熱,且小便清長,劉老認為此乃“腎命陽虛火衰之證,脈幸不數,其陰未傷”,許以“可治”。腎陽虛證與大腸關系密切,命門火衰、火不暖土則會引起腹瀉;肺為水之上源,腎主水,腎陽虛則水濕泛濫,正如《景岳全書》所云:“腎虛水無所主而妄行。水不歸經則逆而上泛,故傳入于脾而肌肉水腫,傳入肺則氣急喘息……而病本皆歸于腎。”劉老以溫壯下元、補火扶陽之黑錫丹加減治之,效如桴鼓,后仍以脾腎雙補之劑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