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咳與浮腫案
[病者]
楊五娭毑,年六十。
[病證]
素有痰嗽,至冬感寒,其病更劇,前醫用表藥二劑,遂咳嗽加甚,喘滿不食,周身浮腫,日夜倚坐,倒臥即喘咳不支,目難交睫已一星期矣。二便清利。
[舌]
涎滑滿口。
[脈]
沉細無力。
[診斷]
此屬腎虛火衰,陽升則為喘為咳,水泛則為腫為痰,有升無降則不能平臥,目不交睫矣。
[治法]
宜據其窟宅,納其元陽,蓋肺主出氣、腎主納氣,實則治肺、虛則治腎也。
[處方]
精地炭(地黃炭)八錢、淮山六錢、山茱萸四錢、茯苓五錢、澤瀉四錢、附片二錢、炮姜錢半、上桂(肉桂)一錢、杜仲五錢、補骨脂二錢、西砂(砂仁)七分。
[效果]
連服三劑,喘咳即平,上部之腫略消。
[易方]
即以原方去地炭(地黃炭)、山萸(山茱萸),加白術炭、苡米(薏苡仁)(炒焦)、法半夏、西硫(硫黃),共研細末,蕎餅煎汁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日夜六次,開水吞下,連服丸方二劑,漸次腫消而愈。
[按]
老年痰喘發自體虛,喘而且腫,肺脾同病。但其根本原因是腎不納氣,腎虛水泛。治宜首先據其窟宅,納其元陽。同時考慮,肺主出氣、腎主納氣,實則治肺、虛則治腎,然而升降出入,機制在脾。故最后以脾腎同治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