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瘧案
[病者]
劉何氏,年五三歲。
[病證]
患每日瘧發于午后,自服納霜丸不效,本體虛弱異常,欲求止截之法。二便清利,惟發時小水(小便)黃短,腹部略脹。
[舌]
舌潤無苔。
[脈]
虛軟帶弦。
[診斷]
系久瘧體虛,非剋削藥可效。
[治法]
宜溫養脾胃,化去頑涎。
[處方]
白術、茯苓、淮山、法半夏、廣陳皮、炮姜、炙甘草、草果、澤瀉、鱉甲(雄黃拌)、公丁香,大蒜引。
[效果]
每于瘧發前后各服一次,計三帖即止而未發,根據原方加減再予四帖痊愈。
[按]
瘧疾是感受瘧邪(瘧原蟲)而引起的,是以寒戰壯熱、頭痛、汗出、休作有時為臨床主要特征的一種多發于夏秋季節的疾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常以外感風、寒、暑、濕之邪或飲食勞倦為誘發因素。本案乃久瘧體虛,用剋削藥只會使正氣愈虛而邪氣愈盛,正不勝邪,病勢危篤。治宜溫養脾胃、化去頑涎以達扶正祛邪之目的。劉老以六君子湯加減健脾化痰,去人參以防其大補而致關門留寇,加炮姜、丁香、草果、澤瀉、鱉甲可增強原方溫養脾胃、化痰截瘧之效,諸藥相伍,共奏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