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

恩師張學文教授出生于陜西漢中南鄭縣的一中醫世家,少時在祖父和父親指導下學習中醫,后又博覽群書,力行實踐,拯危救難,屢起沉疴,終成一代中醫名家。1990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009年被評為首屆國醫大師。
恩師認為中醫的優勢在于危重急癥和疑難病,長期致力于危重急癥和疑難病的研究,在中風、高熱、昏迷、中毒、外感病等病因病機和治法方藥研究中,師古不泥,大膽創新,發展了中醫急癥、毒病、溫病、腦病、瘀證學說,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經驗,如將瘀、水、熱、毒四大病因有機結合,開辟了中醫治療多種疾病的新途徑;將中風過程概括為中風先兆、急性期、恢復期、后遺癥期四期和肝熱血瘀、痰瘀阻竅、瘀熱腑實、氣虛血瘀、顱腦水瘀、腎虛血瘀六證,研制了一系列方藥。對于慢性疑難疾病,倡導從痰、毒、郁、瘀、虛五個方面入手,綜合調治。對現代新發的疾病,總是站在戰略高度,應用中醫藥學思維方法、理論進行研究,提出臨床診療思路與方法。恩師先后任全國中醫內科學會中風急癥協作組副組長、組長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風病急癥協作組組長,和各位專家廣泛采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充分吸取古今醫家經驗,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反復臨床實踐,僅8年就取得11項重大科技成果,制定了《中風病中醫診斷、療效評定標準》和中風病護理常規、預防及康復規范、中風病證候辨證量表、中風先兆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不僅使中風的中醫診療規范化,而且為中醫診療標準的制訂起到了示范作用。
恩師常言:“耿直為人,認真做事,實事求是,是我做人的原則;治病救人,培養學生,是我日常的工作;繼承發揚、整理創新中醫藥學,是我終生奮斗的目標。”我在大學學習時就仰慕恩師,欲報考其研究生,但因學業不精無果。2003年,在河南省參加學術會議時,有幸結識恩師的學生郭教禮先生,暢談夙愿,經他介紹,得以叩拜。2003年冬,恩師冒著寒冷到機場接我到家,將自己著述和保存的既往醫案悉數贈我,至今涕淚。十幾年來,恩師待我如子,德技并傳,每次去咸陽,恩師都托人接送,侍診時先讓我問病察舌探脈,然后一一點評,詳解證候、治法、方藥、調護事項。恩師為開拓我的思路,提高我的學術水平、診療能力,又先后將我介紹給路志正、任繼學、何任、鄧鐵濤、朱良春、唐由之、李今庸、劉祖貽等中醫大師,請他們傳道解惑,并每年攜我參加名家講習班和拜訪其他中醫名家,使我獲益匪淺。近年來,恩師還指導我編寫《〈肘后救卒方〉新解》《中醫奇腑奇經系統臨證新論》,并親自審定書稿,推薦出版。
時值恩師八十華誕,眾師門弟子匯集恩師學術思想、臨證經驗、部分醫案和學習體會整理成冊,以表謝意。本書的編寫得到了恩師和陜西中醫學院國醫大師張學文學術思想研究所及恩師其他弟子的鼎力支持,承蒙恩師和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賜序,在此表示衷心感謝。但因天性愚鈍,學業不精,難免掛一漏百,欽望指正。若有不符師說者,罪全在我。

劉緒銀

2014年8月于岐黃醫學工作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胜县| 同仁县| 亳州市| 武夷山市| 布尔津县| 涿鹿县| 天镇县| 汉寿县| 安福县| 新河县| 定州市| 焉耆| 连州市| 左权县| 延长县| 竹山县| 米易县| 阜平县| 普陀区| 天镇县| 武威市| 邵阳县| 新河县| 通榆县| 宿迁市| 平果县| 长乐市| 吉林市| 德令哈市| 苏州市| 黔西| 额济纳旗| 铜鼓县| 玉门市| 株洲市| 监利县| 河曲县| 永清县| 盐城市| 崇仁县|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