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李聰甫醫案精華
  • 李肇夷 黃立中 何清湖
  • 2209字
  • 2019-12-06 11:20:27

名醫傳記

李聰甫,名明,號老聰(1905—1990年),當代著名中醫學家、臨床家和理論家,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研究員,湖北省黃梅縣人,生于1905年5月。10歲喪母,因銘記其母胡氏“為醫濟世”的遺訓而立志學醫。1918年赴九江趙恒興藥店當學徒,并刻苦學習。1922年返故里謁縣城名醫石椿山先生渡師3年。1925年以后,在黃梅、九江懸壺應診,擅長中醫內、婦、兒科,遐邇求治,絡繹不絕,群眾交深信仰,大江南北,咸知其名。1938年日寇壓境,顛沛流離,歷遍三湘七澤,凡湘潭、湘鄉、新化、溆浦、沅陵等地,皆留有泥爪,足跡所至,病家稱慶。抗戰勝利后,幾經輾轉來長沙定居,直至解放。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湖南省立中醫院院長、湖南省中醫進修學校校長、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湖南中醫學院副院長、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等職。1958年曾參與制訂全國十二年科學遠景規劃。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及湖南分會會長、名譽會長。1956年加入農工民主黨,任該黨中央常委、湖南省主任委員。
李老從事中醫藥工作70年。長期以來,悉心研究人體生命活動規律,一直扎根于臨床之中,基于中醫理論體系,以“形神合一論”的整體論為指導,以東垣脾胃學說為核心,旁及有關各家學說,擷取眾長,融會貫通,從而成為擅長調理脾胃,且有一整套脾胃學術理論的醫家。
李老早在20世紀30年代,著有《東垣新義》初稿(于1968年動亂中散佚)。當時,通過臨證多年的體驗,對東垣脾胃理論“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要論點,基于《內》、《難》有關論據,“四時皆以胃氣為本”,具有創新見解,提出了對臨床多種證候的綜合分析,積漸形成一些規律性的認識,賦予不少新義,在實事求是中探求學術理論的真理。
作為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陰陽五行學說在臨證實踐中不斷認識、深化、提高,其反映了人體在生命活動的整體上所具有的指導意義,進而歸結于形神合一學說。“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表明人體生命活動依賴于“形”、“神”的對立和統一。形,是形體的概括,屬陰;神,是功能的表現,屬陽。“形者神之體,神者形之用”。神是形體所由生,“血肉相成,神乃自生”;神是形體的主導。若形神失調,則疾病生矣。治法上要使“臟腑以調,經絡以通,營衛以和,氣血以流”,促使機體內外整體活動調節,恢復平衡。作為陰陽五行學說的運用實已寓于其中。由此可知,“形神”是人類生命現象的物質基礎,貫穿于臟腑、經絡、營衛、氣血各方面新陳代謝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之中,是維持和推動生命活動的源泉和動力。故而強調研究形神學說,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李老對形神學說的研究,在學術理論上與臨床實踐聯系更為緊密,深切領會到包含脾胃功能。因之,尤其注重李東垣脾胃理論的研究與探索,倡“形神學說為指導、脾胃學說為樞紐”的整體論,在闡明其內容的同時,貫穿形神合一學說,其所形成的整體功能活動,是以脾胃元氣的升降為樞紐予以闡發的。認為:“人之以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法者胃也。”雖然脾胃同是“后天之本”、“倉廩之官”,而主體在胃。胃氣旺盛與否,決定脾氣的盛衰,宗氣的強弱,營衛運行的暢阻。其與四臟相關的整體生理功能的關系:脾為太陰之臟,惡濕喜燥,燥則脾的清陽之氣上升以煦心肺,心肺和煦,則下濟肝腎;胃屬陽明之腑,惡燥喜潤,潤則胃的濁陰之氣下降以濡肝腎,肝腎濡潤,則上滋心肺。從而形成以胃納脾運為中心的五臟生理動態相對平衡,進而聯系六腑、經絡、營衛、氣血等功能,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從脾胃本體來說,又深入探索其內在元氣與陰火的矛盾關系,指出陰火的實質,由于飲食勞倦內傷,形氣衰少,谷氣下流,陰火上來,即離位之相火,上行竊據陽位變生“食氣”之“壯火”。在病理的主導方面是元氣,故東垣創立“甘溫除熱”的治療大法。同時,旁征博引,涉及河間、丹溪、景岳和葉、薛諸醫學流派有關論述,前后貫穿,縱橫溝通,闡發脾胃元氣確系人體整體功能的基礎,脾胃功能的強弱,又影響到人體整體功能活動,特別是形神矛盾運動的生態平衡和發展。在逐漸形成的這一學術思想指導下,通過數十年臨證實踐,提煉出調理脾胃、協和臟腑、疏通經絡、流通氣血、保存津液,以至平衡陰陽,是具有正確性和普遍性的治療法則,此為其學術上的主要貢獻。
李聰甫是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長期從事中醫臨床、科研、教學工作,理驗俱豐,著述頗多。早在20世紀40年代,因湘西一帶麻疹流行,乃著《麻疹專論》問世,活人無算。建國初期著有《中醫生理學之研究》,倡中西醫學術交流之新聲。“文革”以后,除主撰《脾胃論注釋》榮獲全國科學大會集體獎外,接連出版的有《李聰甫醫案》、《李聰甫醫論》及與劉炳凡教授合而編著《金元四大醫家學術思想之研究》、主編《傳統老年醫學》等,以及其他論文70余篇,近300萬字,部分有日文翻譯出版,深受國內外中醫界的歡迎。李老在年過八十時仍主持衛生部下達的《中藏經》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同時承擔國家下達的醫學“七五”攻關課題“李聰甫整體脾胃觀中醫診療專家系統”的任務。
李老臨診重視脈癥結合,辨證精準,用藥輕靈,講究炮制,療效甚佳。李老注重學術經驗傳承,李肇夷、李湘夷等悉得真傳而有發展。此外,李老還工于詩詞,診余吟詠頗多,著有《老聰詩詞剩草》傳世。曾子威先生曾有“半為醫隱半詩隱,不作流人不雋人”的評價。李老品德高尚,為人謙虛,嚴于律己,生活廉樸,一身正氣,終生保持著蒼生大醫的本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寻甸| 蓬莱市| 宁安市| 郴州市| 田阳县| 金堂县| 宝鸡市| 东莞市| 濮阳市| 花垣县| 卫辉市| 武夷山市| 永定县| 五常市| 盖州市| 昌黎县| 阿图什市| 莎车县| 昌都县| 鹤峰县| 来凤县| 勐海县| 灵璧县| 嘉义市| 宁明县| 肇州县| 年辖:市辖区| 邢台市| 密云县| 桑日县| 永清县| 泰和县| 河源市| 广南县| 敦煌市| 昌图县| 东明县| 岳阳县| 桂东县| 屏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