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中的養生智慧
- 張世筠
- 551字
- 2019-12-06 11:38:13
第二章 治世、處世的學問
所謂應激就是個體察知的各種有害刺激或者自身需求不能滿足而引起的心身緊張狀態。這種緊張狀態在人生中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適度的心理壓力還可以磨煉人的斗志,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激勵人們去把工作做得更好,有利身心健康。但是心理應激過于強烈,過于突然,持續時間過長,以致超過人們的適應和應付能力,就會使人產生憤怒、焦慮、抑郁、失望、悲哀、驚恐等不良情緒,削弱人體免疫功能,誘發或加重高血壓、冠心病、消化系統潰瘍、支氣管哮喘、癌癥等疾病,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可見,防止過度應激,對于維護人類健康意義十分重大。
在我國春秋時代,人們雖然還沒有直接提出應激的概念,孔子也沒有對這個問題做出鴻篇大論的闡釋,但是他卻在闡釋治世、處世的問題時,言傳身教地告誡人們要堅持正義,反對不義的戰爭,努力為人民營造和平安定的生活環境;改造社會環境,實行富民政策,普及教育;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隨機應變,保護自己;謹慎行事,克制忍耐;不要猶豫不決和思慮過多;知錯就改,修正錯誤;善用幽默,來化解沖突;從容應對挫折,保持情緒穩定;堅持原則,不以壓抑自己適應社會競爭;把不良情緒發泄出來。這些在實際上都能卓有成效地防止、減輕過度應激對人的傷害,有助于維護人類身心健康。這些思想跨越時空,至今仍對研究應激問題具有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