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急千金要方校釋
- (唐)孫思邈著 李景榮等校釋
- 1109字
- 2019-12-10 19:10:33
虛煩第二方十一首
薤白湯
治產后胸中煩熱逆氣方。
薤白 半夏 甘草 人參 知母 各二兩 石膏 四兩 栝樓根 三兩 麥門冬 半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熱甚,即加石膏知母各一兩。

竹根湯
治產后虛煩方。甘竹根細切一斗五升,以水二斗煮取七升,去滓,納小麥二升、大棗二十枚,復煮麥熟三四沸,納甘草一兩、麥門冬一升,湯成去滓,服五合,不瘥更服取瘥,短氣亦服之。
人參當歸湯
治產后煩悶不安方。
人參 當歸 麥門冬 桂心 干地黃 各一兩 大棗 二十個 粳米 一升 淡竹葉 三升 芍藥 四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葉及米,取八升,去滓,納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煩悶不安者,當取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盡服之,甚良。

甘竹茹湯
治產后內虛,煩熱,短氣方。
甘竹茹 一升 人參 茯苓 甘草 各一兩 黃芩 三兩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知母湯
治產后乍寒乍熱,通身溫壯,胸心煩悶方。
知母 三兩 芍藥 黃芩 各二兩 桂心 甘草 各一兩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方不用桂心,加生地黃。

竹葉湯 ①
① 竹葉湯 孫本無小麥,為六味。《外臺秘要》卷三十四?產后渴方有人參半夏,為九味。
治產后心中煩悶不解方。
生淡竹葉 麥門冬 各一升 甘草 二兩 生姜 茯苓 各三兩 大棗 十四個 小麥 五合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竹葉小麥,取八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心中虛悸者,加人參二兩;其人食少無谷氣 ①者,加粳米五合;氣逆者,加半夏二兩。

① 谷氣 指源自水谷的營養物質,為氣血生化的物質基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谷氣通于脾。”
淡竹茹湯
治產后虛煩,頭痛,短氣欲絕,心中悶亂不解,必效方。
生淡竹茹 一升 麥門冬 五合 甘草 一兩 小麥 五合 生姜 三兩,《 產寶》 用干葛 大棗 十四枚,《 產寶》 用石膏三兩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麥,取八升,去滓,乃納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分作三服。若有人參入一兩;若無人參,納茯苓一兩半亦佳。人參茯苓皆治心煩悶及心虛驚悸,安定精神。有則為良,無自依方服一劑,不瘥更作。若氣逆者,加半夏二兩。

赤小豆散
治產后煩悶,不能食,虛滿方。赤小豆三七枚燒作末,以冷水和,頓服之。
治產后煩悶,蒲黃散方 蒲黃以東流水和方寸匕服,極良。
蜀漆湯
治產后虛熱往來,心胸煩滿,骨節疼痛,及頭痛壯熱,晡 ②時輒甚,又如微瘧方。
② 晡(bū 逋) 時刻名。即申時,午后三時至五時。《廣韻?模韻》:“晡,申時。”
蜀漆葉 一兩 黃芪 五兩 桂心 甘草 黃芩 ③ 各一兩 知母 芍藥 各二兩 生地黃 一斤
③ 黃芩 孫本無此藥,為七味。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此湯治寒熱,不傷人。

芍藥湯
治產后虛熱頭痛方。
白芍藥 干地黃 牡蠣 各五兩 桂心 三兩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此湯不傷損人,無毒。亦治腹中拘急痛。若通身發熱,加黃芩二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