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老年護理學基礎作者名: 王芳主編本章字數: 3237字更新時間: 2020-09-03 15:54:01
第一節 老年人與人口老齡化
人的一生會經歷從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階段,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人體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改變。老年,通常是指老年階段;而老化,則是指人體從出生到性成熟期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形態和功能上所發生的進行性和衰退性變化。
一、老年人與人的壽命
1.老年人與老年期
(1)老年人(older person)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將老年人定義為超過一定年齡的人,并提出如下兩個標準。
①發達國家標準。將65歲以上的人群稱為老年人。
②發展中國家標準(特別是亞太地區)。將60歲以上的人群稱為老年人。
(2)老年期(the older age) 老年期是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個階段。國際上目前還沒有界定老年期的統一標準。
老年期又可以進一步分期。WHO根據現代人的生理心理結構變化,按人的年齡界限對老年期確定了新的劃分標準,分為年輕老年人(the young old)、老老年人(the old old)和非常老的老年人(the very old)或長壽老年人(the longevous)(表1-1)。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學會于1982年建議我國以60歲以上為老年人,老年期的劃分見表1-2。
表1-1 WHO按人的年齡界限對老年期的劃分

表1-2 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學會對老年期的劃分

我國民間常以“年過半百”作為進入老年,并習慣以“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為耋”“九十為?!贝砝夏瓴煌臅r期。
2.人的壽命與健康期望壽命
(1)壽命(lifespan) 人的壽命是指出生經過發育、成長、成熟、老化到死亡前機體生存的時間,通常以年齡為單位來衡量。
衡量人類壽命主要有兩種指標,即平均期望壽命和最高壽命。
(2)平均期望壽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 平均期望壽命簡稱平均壽命或預期壽命,是指通過回顧性死因統計和其他統計學方法,計算出一定年齡組的人群能生存的平均年數。一般常用出生時的平均期望壽命,作為衡量人口老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平均壽命是以死亡作為終點。它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的平均存活年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平均期望壽命達到74.83歲,比2000年的71.40歲提高3.43歲,比世界平均水平的69.6歲約高4歲(圖1-1)。分性別看,男性為72.38歲,比2000年提高2.75歲;女性為77.37歲,比2000年提高4.04歲。這不但反映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反映了我國疾病預防、控制、治療水平的提高。

圖1-1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
(3)最高壽命(maximum lifespan of human) 最高壽命又稱最大壽命或極限壽命,是指在沒有外因干擾的條件下,從遺傳學角度人類可能生存的最大年齡。常用計算方法如下。
①按性成熟期計算。最高壽命(歲)=(14~15)×(8~10)。
②按生長期計算。最高壽命(歲)=(20~25)×(5~7)。
③按細胞分裂次數計算。最高壽命(歲)=(40~60)×(2.4)。
經多種科學方法測定,人的最高壽命是100~175歲。但由于受到疾病和生存環境的影響,目前人類壽命與最高壽命的差距仍然較大。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將逐漸接近或達到最高壽命。
(4)健康期望壽命(active life expectancy) 健康期望壽命是指去除殘疾和殘障后所得到的人類健康生存年齡,也就是老年人能夠維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的年限。健康期望壽命的終點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喪失,健康期望壽命的結束即提示進入壽終前的依賴期。因此,平均期望壽命是健康預期壽命和壽終前依賴期的總和。
健康期望壽命的測定指標主要是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健康期望壽命約占平均期望壽命的80%~90%。2010年,聯合國公布我國居民平均健康期望壽命僅66歲,比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少了10年,說明了我國在平均預期壽命提高的同時,人口健康質量不容樂觀。
人均壽命是隨著“現代化”發展而穩步提高的,最能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水平。2015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6.34歲?!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指出的戰略目標是,到2030年,我國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國家卷)》提出,到2050年我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可以達到85歲。因此,延長健康期望壽命,縮短壽終前依賴期,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是我國的戰略目標,是老年護理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人口老齡化與老齡化社會
1.人口老齡化
(1)人口老齡化(aging of population) 人口老齡化簡稱人口老化,是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的一種動態過程,即人口年齡結構的老齡化。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是造成人口老齡化的直接原因。
(2)老年人口系數(old population coefficient) 老年人口系數是指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是評價人口老齡化程度的重要指標。
2.老齡化社會
老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按不同國家、不同地區而有所不同。WHO對老齡化社會的劃分有兩個標準(表1-3)。
表1-3 WHO對老齡化社會的劃分標準

(1)發達國家標準 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7%及以上,定義為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國家或地區)。
(2)發展中國家標準 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10%及以上,定義為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國家或地區)。
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老年型國家,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已成為老齡化國家。1999年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數為10.09%,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三、老年人健康與健康老齡化
1.老年人健康
(1)老年人健康(elderly health) “健康”一詞包含了很多的內容和含義。1948年WHO提出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精神健康和良好適應社會能力的總稱。1989年WHO再次提出健康的定義:健康并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含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斯潘雷和比爾把老年人健康定義為無論有無疾病,只要老年人有活動能力,具有社會功能,能運用自我和自主性達最大范圍。對大多數老年人而言,健康的概念主要強調心理健康狀態。
(2)老年健康維護(elderly healthy maintenance) 老年健康維護是指一系列減少老年人特殊疾病危險因素的活動,從認知的角度促使老年人正確維護自己的健康。具體指通過健康體檢、合理飲食、適當運動、良好作息、正常用藥等身體健康的維護,以及保持老年人的自尊和自信,維護其穩定的情緒和正常的人際交往,促進其心理健康的維護,從而提高老年人及其周圍的人對健康維護的良好認知,實現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維護與促進。
2.健康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healthy aging,HA)是指老年個體、老年群體、老年家庭和老年社會都是健康的,是大多數的老年個體、老年群體和老年家庭同科學文明、健康幸福、經濟發展、秩序穩定、有保障的老齡化社會的相互適應與協調。WHO于1990年提出實現“健康老齡化”這一目標。根據WHO章程中關于健康的經典定義“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的完美狀態”,“健康老齡化”就應該是老年個體、老年群體和老年家庭達到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的完美狀態。
近年來,健康老齡化的理論和實踐在發達國家受到了普遍重視。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迅速發展,國內有關專家對于如何評價和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探討也十分活躍。
鏈接:健康老齡化內涵
1995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老年醫療保健研討會上,我國人口學與老年學家、中國老年學學會會長鄔滄萍教授在《健康老齡化的科學涵義和社會意義》主題報告中指出:要全面、科學地理解健康老齡化,必須明確六個要點。
①健康老齡化的目標是老年人口群體的大多數人健康長壽,體現在健康的預期壽命的提高。
②健康老齡化不僅體現為壽命長度,更重要的是壽命質量的提高。
③人類年齡結構向老齡化轉變,一方面要求有相應的“健康轉變”來適應;另一方面要求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會、經濟和文化諸方面。
④把老年群體健康看作是進入老年前的嬰幼兒、青少年和成年后各階段所有制約健康因素的最綜合、最集中和最終的表現,歷史地、全面地認識老年人的健康。
⑤健康老齡化是人類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提出的一項戰略目標和對策,它是建立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的。
⑥健康老齡化是同各個年齡段的人口,同各行各業都有關系的一項全民性保健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民長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實現。
2017年9月15日在首屆健康老齡化高峰論壇,他補充“健康老齡化”的內涵將不斷擴展,由“健康老齡化”到“積極健康老齡化”,再到目前的“老年人功能的正常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