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老年護理學的發展、問題與對策

老年護理學的發展起步較晚,是相對年輕的科學,它伴隨著老年醫學和護理學而發展并不斷完善。其發展過程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理論前期(1900~1955年),沒有任何理論作為指導護理實踐的基礎。

第二階段:理論初期(1955~1965年),隨著護理學的理論和科學研究的發展,老年護理的理論也開始發展和研究,第一本老年護理學教材問世。

第三階段:推行老年人醫療保險福利制度后期(1965~1981年),老年護理的專業活動與社會活動相結合。

第四階段:1985年至今是全面完善和發展的時期。

一、國外老年護理的發展

世界各國老年護理發展狀況不盡相同、各有特點,這與人口老齡化程度、國家經濟水平、社會制度、護理教育發展等有關。

1.美國的老年護理

老年護理作為一門學科最早出現于美國,自1900年至20世紀80年代經歷了確認專業地位、開展專業護理理論及科學研究,以指導專業發展、護理實踐與社會活動相結合,形成完善的服務網絡、發展老年護理高等教育、培養多層次人才梯隊的重要歷程。美國老年護理的發展對世界各國老年護理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老年護理教育開始發展,特別是開展了老年護理實踐的高等教育和訓練,培養高級執業護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s,APNs),具備熟練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研究生學歷,經過認證,能夠以整體的方式處理老年人復雜的照顧問題。高級執業護士包括老年病開業護士(geriatric nurse practitioners,GNPs)、老年病學臨床護理專家(clinical nurses specialists,CNSs)。

老年開業護士在多種場所為老年人提供初級保健,老年社區衛生服務主要由開業護士來管理。老年病學護理專家具有對患者及其家庭方面豐富的臨床經驗,具有涉及衛生和社會政策的專業知識,多數護理專家在醫院內工作,作為多科醫療協作組的咨詢顧問,并協助在職護士在醫院、養老院或社區衛生代理機構之間建立聯系。目前,在老年病護理專業訓練中增加了老年精神病護理,老年精神病護理專家一般在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和門診部工作。美國早期有關老年護理的研究側重描述老年人及其健康需求,以及老年護理人員的特征、教育與態度。

目前,更多研究具有臨床意義的課題,如在約束與跌倒、壓瘡、失禁、譫妄與癡呆、疼痛等研究領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此外,老年護理場所的創新實踐模式、長期護理照顧、家庭護理等問題也受到重視。近年來,由政府資助成立了老年教育中心或老年護理研究院,以改進老年護理實踐質量。某些護理學院擁有附屬的老年人院,便于教學、研究,以及學生實習。美國護理協會每年為成千上萬名護理人員頒發老年護理專科證書。在美國老年護理發展的影響下,許多國家的護理院校設置了老年護理課程,并有老年護理學碩士和博士項目。

2.不同國家的老年護理特色

國外的老年護理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老齡化程度高的發達國家,對老年人的護理服務綜合化、地區聯網化、窗口一元化,即“三化”已被貫穿于護理服務體系之中。

(1)日本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 二戰后,日本的老年護理發展迅速,護理理念和護理實踐水平居于世界先進行列。日本政府早在1963年就制定了《老人福利法》,隨后又頒布了《老年人保健法》、《高齡老人保健福利推進10年戰略計劃》(又稱“黃金計劃”)和《護理保險法》等相關政策和法規,從老人的福利、保健、保險等方面為社區老年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證和法律支持。尤其是2000年實施的《護理保險法》,有力地促進了日本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使老年護理資源迅速擴張,完整地涵蓋了高齡者所需服務的每一個角落,保證了高齡者不管是在老年護理機構還是在家都能得到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1987年頒布的《社會福利及介護法》,培養介護員的學校由當時全國只有的25所,增至2007年的500余所,以此培養了專職介護員50萬人,每年有5萬以上的介護員誕生。

(2)瑞典完善的網絡化管理和全方位的服務項目 瑞典政府和衛生行政機構非常重視老年護理服務,投入相當多的經費,建立了完善的老年護理服務網絡和機構。如瑞典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國家健康護理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家庭護理、老人護理院及其他老年護理機構的事務,其中包括精神和智力殘障老人的護理。每個地區設健康管理委員分會,由經理負責管理,下設1個中心理事會和4個區域辦公室。區域辦公室根據人們的需要和現有的立法等為本區域所有的老年人提供盡善盡美的醫療和護理服務。每個區域再分為10個護理中心,分別負責若干個老人護理院、康復中心、老人公寓和家庭護理的工作。健康護理管理委員會被賦予一定的經濟權力,負責所有的老年社區護理程序和大量的延續護理工作,包括幫助親人、日間護理、家庭向導、伙伴式服務、送飯上門、安全護理等項目。完善的護理服務不僅解決了人們許多后顧之憂的社會問題,也使老人們得到安適的養老環境。

(3)美國多樣化的護理服務 美國是一個貧富不均的國家,老年護理保險實施的是商業保險,保險人的給付與投保人繳費的相關性很強,而且健康狀況差的人一般不能投保,美國老年人只能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態和經濟條件選擇不同級別的養老機構進行老年護理。主要的護理模式有:①家庭健康護理,是最基本的老年護理形式,由患者選擇專業護理機構的護理人員及護理類型的上門護理方式;②機構性專業護理,是由聯邦政府出資興辦的護理之家、康復中心、醫護型老年公寓,也是聯邦醫療救助和醫療護理計劃的推薦機構;③醫院的老年護理,為高危或病情復雜的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護理;④依托社區的居家護理,與護理之家相比,接受此類護理服務的患者可以選擇在社區中心或是在家中接受統一安排的護理計劃;⑤依托各種慈善機構的起居協助中心、日間照護中心、老人院、寧養院等。

(4)德國典范式的老年護理教育 德國的老年護理教育有3個層次:中專、專科培訓、大學本科,其教育的主體是中專職業培訓教育,主要培訓老年護士和老年護士助手。接受護理教育的最低要求是完成10年的基礎教育,入學年齡為17歲。學生的來源主要是家庭婦女、失業再就業者和一些應屆高中畢業生,不設入學考試。學生經過1年半的學習與考試,可得到國家認可的老年護士助手資格,能在德國境內的護理院工作;通過3年學習和考試,獲得老年護士資格,可在歐盟任何一個國家的護理院、醫院和社區家庭護理中心工作。學校特別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和實習時間為“1+1”,學校的教學方式極其靈活,老師充分利用教學工具,較少寫板書,理論知識通過投影儀演示,實際操作盡可能讓學生在真實或仿真的環境中完成。專科培訓為老年護理的繼續教育,對從事老年護理2~3年的老年護理從業人員或從臨床護理轉崗的護士進行培訓學習,使勞動者的素質得到提高。

二、我國老年護理的發展

我國老年護理長期以來被歸為成人護理范圍,加上高等護理教育的一度停滯,嚴重影響了老年護理的發展。

1985年天津市成立第一所臨終關懷醫院;1988年上海成立了我國第一所老年護理醫院。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華老年醫學會的成立和老年醫學的發展,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引起了我國政府對老齡事業的高度關注。在加強領導、政策指引、機構發展、國內外交流、人才培養和科研等方面,衛生部、民政部、國家科委以及各級政府都給予了關心和支持。先后發布了《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計劃綱要》等系列相關政策,有力地促進了老齡事業的發展;先后建立了老年學和老年醫學研究機構,與之相適應的老年護理學也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受到重視和發展。1996年5月中華護理學會提出要發展和完善我國社區的老年護理;1997年上海市成立了老人護理院;1999年學會增設老年護理專業委員會。

我國老年護理體系的雛形是醫院的老年患者的護理,如綜合醫院成立老年病科,開設老年門診與病房,按專科收治和管理患者。進入21世紀,我國的老年護理事業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各地相繼成立了多種性質和形式的老年人長期護理機構,如老年護理中心、護理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為社區內的高齡病殘、孤寡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和生活護理,為老年重病患者建立檔案,定期巡回醫療咨詢,老年人可優先接受入院治療、護理服務和臨終關懷服務。

我國老年護理教育起步較晚,發展滯后,與歐美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至今我國各層次護理專業教育中還沒有開設專門的老年護理專業,對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尚屬空白。近20年,隨著社會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和政府與社會的高度關注,老年護理教育發展迅速。1998年“老年護理學”課程在高等護理學院陸續開設,2000年12月正式出版《老年護理學》本科教材。此后,“老年護理學”陸續被全國多所護理高等院校列為必修課程,有關老年護理的專著、教材、科普讀物相繼出版,各種雜志關于老年護理的論著、經驗總結文章陸續發表,有關老年護理的研究開始起步。目前,少數護理院校正醞釀開設老年護理專業,一些院校已經開設了各層次的老年護理專業方向,護理研究生教育中也設立了老年護理研究方向。此外,國內外老年護理方面的學術交流逐步開展,有的院校與國外護理同行建立了科研合作關系,有的正在進行國際交流、聯合辦學、人才培養等。

三、我國老年護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1.我國老年護理面臨的問題

老年護理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撫養和照料問題,特別是迅速增長的“空巢”、高齡和帶病老年人的服務需求,以及壽命延長與“壽而不康”造成的醫療衛生和護理的壓力。

目前,我國正處在快速老齡化時期,老年護理正面臨著的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和老年護理人才短缺的雙重挑戰。老年護理的發展與老齡化的需求和國際標準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

據統計,全國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達51.8%,高齡老年人是增長最快的一個群體,又是老年人口中的脆弱群體,他們帶病生存甚至臥床不起的概率最高,渴望老有所醫,希望得到保健護理、生活照料、精神呵護。然而,我國老年護理體制不健全,缺乏老年護理保障體系,缺乏老年護理研究,尤其是老年護理專業隊伍整體素質不高,以及老年護理教育的發展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健康老齡化社會的發展。據多項調查表明,目前老年護理從業人員,部分由非專業人員組成,普遍存在著人數偏少、年齡偏大、職稱偏低、專業知識和技能亟須提高的現狀,且都是由一般護士轉型而來,或由沒有經過專門培訓及沒有注冊資質的護工承擔,從數量到質量,都遠不能滿足老齡人口的就醫保健等巨大而緊迫的社會需求。

據《2016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注冊護士總數達到350.7萬人,比2010年的205萬增長了145萬人,每千人口護士數從2010年的1.25名提高到了2.54名,醫護比已達到1∶1.10。這說明“十二五”期間護理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但距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每千人口應有3名護士和醫護平均比例1∶2的標準還存在一定距離。因此,護士仍然是緊缺型專業人才,老年護理專科人才更是缺乏。顯然,這種現狀與我國老年護理服務的發展需求不相適應。

2.我國老年護理問題的應對策略

(1)轉變觀念,創建讓老年護理人才迅速成長的環境 不斷完善養老護理隊伍建設的政策保障制度,加快服務隊伍建設,不斷壯大老年護理隊伍。

(2)盡快開設老年護理專業教育 加強老年護理教育,培養老年護理專科急需人才,適應市場快速增長的服務需求。

(3)推進老年護理繼續教育 加強在崗人員崗位培訓,使老年護理優質人才迅速成長,不斷提升其專業化水平。

(4)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和養老模式 逐步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支持發展醫護型、醫養結合型養老模式,以及老年護理院或護理中心,使老年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5)發展老年服務產業 開拓專業護理保健市場,開發老年護理設備、器材,為社區護理和家庭護理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6)加強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防治等護理研究 解決好老年人口的就醫保健問題,真正滿足老年群體在日常生活照顧、精神慰藉、臨終關懷、緊急救助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

(7)探索、研究和建立我國老年護理的理論和技術 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老年護理理論和實踐體系,不斷推進我國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柳州市| 广东省| 吉安县| 达拉特旗| 沙田区| 黄骅市| 怀柔区| 宁南县| 景泰县| 望都县| 吉林省| 师宗县| 分宜县| 新龙县| 巴彦县| 崇义县| 通海县| 兴城市| 奉新县| 定南县| 遵义县| 秦安县| 莱芜市| 拜泉县| 民和| 德钦县| 惠州市| 随州市| 响水县| 彭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连山| 泾源县| 泸西县| 汽车| 吉林省| 梁河县| 靖江市| 湘阴县| 申扎县|